广东民间试水跨省生态补偿
守着大片山林却不能“吃山”,已成危房的课室连电灯也没装,一家人年均收入不到2000元……在珠三角下游地区经济起飞并享用着洁净的东江水时,东江上游涵盖赣粤两省共8个县的源头地区却至今未能脱贫。
有专家调研后发现,东江源头与下游末端城乡GDP的差距达116倍,并且从下游到上游逐渐递减。东江流域的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呼吁了数年,却始终尚未迈出实质一步。这也考验着守着生态、却也守着贫困的上游地区人民焦灼的内心。
1.东江源区农村景况。
2.东江源头第一户谢国通一家。
3.东江源头简陋的农村小学教室。
东江的困境是我国跨省生态补偿的缩影。本周三,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透露,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与2500亿元本身已杯水车薪相比,地区间特别是跨省的横向生态补偿更加薄弱。
“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的横向生态补偿实践仍处于探索过程中,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还尚未实施”徐绍史透露,将来会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力度,加快完善配套基础性制度,鼓励跨省流域、区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
目前,广东一些环保组织通过公益手段,引入企业等社会力量试水跨省生态补偿,并希望通过结对帮扶、共建生态示范村等方式,改变长期不能授人以“渔”的传统补偿方式。
东江源区小孩未见过玩具
东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水系之一,是香港及“珠三角”地区5000万人的主要饮用水源。
数十年来,源区各级政府和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却牺牲了发展的机遇,被人们称为“守着源头、守着生态、守着贫穷”。林木限制砍伐,采矿工厂需要关停。
东江源区涵盖江西赣州市的寻乌、安远、定南3县,以及广东河源的连平、和平、龙川、紫金、东源5县。目前,江西寻乌县、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余6县是省级贫困县。
去年底,“感恩东江”公益调研组对上述源区进行了持续走访,所见情景令人触目惊心。
泥泞的山路边,简陋的泥砖房错落山间,这里就是东江正源江西寻乌县三标乡源头村。共有六口人的谢国通一家,是最靠近东江源头的第一户。屋内漆黑一片,大门更因为家徒四壁而不用上锁。
谢国通告诉调研组,政府为保护源头已经封山,本可以靠山吃山守着几十亩山林的谢家年收入不到两千多,年迈的父母和有病的妻子还得上山护林。如果把这些林木都砍掉,就可以卖掉30万元。
令调研组成员吴婷婷印象深刻的是,她当时问谢国通两个女儿喜欢什么玩具,她们都漠然了,“原来她们连什么是玩具都没看过”。
经济的落后使东江源区的教育开展也困难重重。与广东山水相连的定南县鹅公镇岸口小学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木质的结构全都发霉,属于一级危房,每逢下雨屋漏连连,现在教室里都没有装电灯,孩子的午餐大多是自家带的凉拌菜。
由于地处偏僻,寻乌县东江源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所小学。一位64岁还在教书的乡村教师痛心地说,“这些孩子每天都要翻20多公里的山路上学,感到很不忍心。”
东江源区并非没有发展资源,但他们均选择了牺牲自身利益保护生态。其中寻乌县素有“稀土王国”的美称,近年为保护东江源头区域水环境,开展了稀土矿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在源区取缔关停污染矿点104个。安远县先后关闭稀土矿点、木材加工厂共50多家近百条生产线。定南县关闭钨矿坑口68个,金矿采矿点33个,稀土采矿点134个。赣南三县启动源头生态移民工程,搬迁居民7000人。
广东河源源区的连平、和平、龙川、紫金、东源均为广东省级特困县。几年来,河源为控制污染投入近2亿元,用以污染源治理和削减排污量。关停重污染企业70多家,关闭破坏植被、影响水质的采石场12个,拒绝投资影响环境的工业项目10余亿元。同时为建设全省最大的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移民总数达20万人。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我国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试点方案进入操作阶段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