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生态城规划获通过
陈建华:希望遵循先安置后拆迁原则
他指出,生态城开发要控制好量,联系人口增长量进行规划
陈建华在会上小结时表示,海珠区南肺实际上已经成了绿心,整个海珠生态城的开发要控制好量,要跟人口增长量联系进行规划测算。副市长王东则表示,要启动研究“南肺”立法保护。
“修好后海珠区相当于一个大公园。”陈建华指出,“如果是用自行车骑行,52公里的慢行环相当于从市中心骑到从化了,这里也给出空间可供暴走族和驴族去体验。”陈建华要求,明年要做好海珠生态城二期规划。
王东则将启动区比作整个生态城的“肉”。“‘肉’先吃了,其他区域今后的建设量如果不能很好控制,整个生态城的量可能会膨胀,变成字面上和表面生态城。”王东指出,可以预留一部分建设空间作为“肉”,补贴给征地农民。
陈建华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海珠生态城启动区内要腾出土地容量,解决征地农民留用地问题。他希望海珠区能遵循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海珠生态城估计有1000万平方米要拆迁,没有两三百万平方米安置房动不了,区政府要好好测算”。
规划关键词
湿地率≥70%
未来,海珠生态城将打造成为都市中心区最大、最美的城市生态区域。总体生态区域面积为27.2平方公里(含果园、水域、绿地)。未来海珠生态城水质将达到Ⅳ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湿地率≥70%,水面率≥30%。
7条有轨电车
规划突出公交主导、绿色出行,打造双“90”公交体系:即轨道站点500米覆盖人口达90%,公交出行占内部机动化出行比例达90%。建设11条城市轨道共53.2公里;建设7条有轨电车线共66.8公里,形成10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百里慢行道
打造百里慢行道,规划滨水慢行道33.8公里,游憩慢行道69公里;围绕万亩果园湿地,构建湿地15.1公里的内部慢行优先区。
公共设施500米步行可达
规划体现“智慧、均等、绿色”,实现职住平衡率50%以上。
基础公共设施与湿地旅游公共设施、市政交通设施相互补协调,实现500米步行可达,服务半径全覆盖,领先全国。
比如,养老院达到每千人40床位,中小学设施达到广州市居住区配套标准,医院达到130平方米用地/床的《广东省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新建游泳池、儿童公园、体育公园达到每千人246平方米的高标要求。
146万平方米地下空间
将借鉴巴黎、纽约、多伦多等国际开发经验,引入紧凑开发的创新理念,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建设,形成以商业、旅游服务、文化娱乐体验、交通枢纽、停车功能复合的地下综合体。
地下空间总体开发量为146万平方米;打造集约高效的轨道枢纽(赤岗塔站、客村站、大塘站、沥滘站),构建低碳绿色地下市政空间,成为国内大都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样板。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海珠生态城规划:珠影建筑群列入文化遗产线索 海珠生态城将铺开建设 海珠生态城囊括多个旅游景点 海珠生态城建立体交通 生态城将涵盖整个海珠区 有轨电车将开行海珠生态城 海珠生态城应包括海珠全岛万亩果园可建水上慢行系统 力争用5年建成海珠生态城的基本框架 “湿地绿洲”点亮海珠生态城 广州五年建成海珠生态城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