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树林到白海豚 广西致力发展“绿色”北部湾
新华社南宁8月2日电(记者闫祥岭、周丹丹)细浪逐银沙,海豚戏水面,海天长一色,红林时隐现……在北部湾开放开发热潮中,从保护红树林到守护白海豚,广西致力于发展“绿色”北部湾。
北部湾海域,生活着我国仅有的两种国家一级海洋哺乳动物儒艮和中华白海豚,沿岸生长着占全国37%的红树林和罕见的海草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在北部湾设立了红树林和海草两个示范区。在开发还是保护的争议声中,广西北部湾地区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用行动在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开发思路和保护理念。
在拥有“西部第一大港”的防城港市,为了保护港口附近的红树林,防城港市政府对已经通过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将5000亩原定建设港口仓储区的黄金(206,1.49,0.73%)宝地重新规划为城市湿地公园。
重点发展临海工业的钦州市,数以百计的中华白海豚碧波戏水,成为伴随着工业化铿锵步伐的一道最为惹眼的风景。海上观豚作为当地一个独特的旅游项目,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观赏,白海豚也成为当地重点保护的旅游资源。
作为北部湾的著名旅游城市,北海市将全部城市建成区(包括两个工业园)划定为不允许使用燃煤和重油的“禁燃区”;虽然是广西最大的渔业基地,却将作为重要产业的鱼粉加工厂全部迁离市区;几年前,提出“还滩于自然、还滩于大海”,将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数十幢临海建筑全部拆除。
北部湾沿海正在红红火火地建设当中,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并举的思路挡住了不少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分量不够”的铁合金企业成为钦州市的“弃儿”,一个投资8000多万元的氧化球团烧结项目在防城港市不得进入,印染、皮革类企业被北海市拒之门外。
为了加强北部湾应对海洋污染的能力,海事部门正在投资建设一个海巡基地和一个中型海洋溢油应急库,建造两艘60米级海洋巡逻船和一艘海上溢油应急处理船,以及相应的通讯、船舶交通管理和监控系统,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北部湾碧海蓝天的“保护伞”。
为了从整体上落实保护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划定了42500平方公里的“生态地区”,占规划区总面积的35%,其中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就达4899平方公里,并且“根据需要,经批准规划期内可适当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但不得减少”。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广西致力打造“林业强区” 国家林业局与广西合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 福建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力度 广西发现高山沼泽湿地 广西启动Ⅲ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广西河池化工集团十吨液氨泄漏污染珠江支流 珠海:联袂为红树林添新绿 印尼、马来西亚等六国携手拯救“珊瑚金三角” 广西瑶乡田园美如画 广西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快 广西建成我国首个防治红树林病害虫时空数据库 广西实施人工增雨 20万平方公里受益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