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绿水”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水

专家呼吁加强对雨水的研究和利用
Eedu.org.cn 作者:唐婷 钱炜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1

  本报讯(记者唐婷  钱炜)“目前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研究往往更多地考虑‘蓝水’,即来自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资源,而忽视了‘绿水’,即源于降水、存储于土壤并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对‘绿水’的研究,提高‘绿水’的利用效率。”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7月29日下午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流域综合管理”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时指出。

  “绿水”的概念最早由瑞典科学家于1993年在世界粮农组织召开的大会上提出,2005年,瑞典著名水文学家玛琳·福克马克再次阐述了其内涵及意义。他认为,“绿水”(气态水、土壤水)的循环供给陆生生态系统,主要是绿色的植物、作物等,故形象称之为“绿水”。

  研究发现,全球总降雨的65%通过森林、草地、湿地和雨养农田的蒸散发返回大气中成为“绿水”,仅35%的降雨储存于河流、湖泊和含水层中成为“蓝水”。在全球范围内,80%的农田是通过降雨灌溉的,这些雨养农田提供了全球60%—70%的粮食产量。几乎全部的畜牧业肉产品和林产品都有赖于“绿水”。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8多亿亩,有一半左右依赖雨养;另外我国的草地约有60亿亩,很少灌溉,也主要靠‘绿水’生长。”刘昌明说。

  然而,如此重要作用的“绿水”,在水资源的管理和研究中却一直被忽视。刘昌明指出,目前对水资源总量的评价,只考虑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蓝水”,而不包括“绿水”。在他看来,应该从广义水资源的角度出发,把“绿水”也引入水资源的范畴。

  与广为关注的“蓝水”相比,“绿水”的研究也处于“非主流”的位置。刘昌明介绍,目前国内研究和倡导研究“绿水”的专家主要有他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他说,目前我们已经熟知液态“蓝水”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而对“绿水”利用与管理则相对知之甚少,今后应加强“绿水”的资源计算评价与合理利用的研究,提高“绿水”的利用效率。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