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西环保工作亮点扫描 生态文明绘就美丽八桂
亮点4: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果初显
2012年,广西共安排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91亿元,实施污染防治、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农田污染治理修复等114个项目。目前,刁江流域(南丹段)河道治理工程已经竣工,刁江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26个城镇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1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重点重金属污染物达标率100%,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受污染农田土壤治理修复试点工程是我国修复面积最大的污染农田治理工程,也是土壤修复行业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工程,其经验和模式得到环保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积极推进涉重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012年共公布六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276家。
各地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集中力量进行排查整治。河池市对154家涉重金属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关闭企业96家。针对制革企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南宁市宾阳县决定整体退出制革产业。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区5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亮点5: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环保工作的重点。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2012年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安排资金4.5亿元,在18个县(市、区)实施污水处理设施484套、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12226个(台、套)、水源地保护及污染防治项目5个、畜禽养殖污染物综合利用处理设施19套,受益人口约180万人。我区工程进度较快的东兴市、北流市、忻城县完成工程量达到100%,有效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为了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自治区环保厅精心策划,首次推出农村环保科普卡通壁画宣传,通过在乡村宣传墙上绘制通俗易懂、色彩鲜明的环保知识壁画,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改造。
亮点6: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
2012年,一批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将广西变成了投资热土。环保部门庄严承诺: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快捷完成审批,绝不会在环评审批上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环保部门严格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办法》,对“两高”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坚持5个“必须”的前提条件,对所有新建、技改扩建能耗和污染排放大的项目实行“等量置换”的审批原则,促进落后产能淘汰。自治区环保厅集中攻坚推进自治区级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事项,环评工作提速提效。截至2012年12月31日,自治区层面131项新开工重大项目中,已审批的项目共111项,占总数84.7%,对应投资2788.6亿元。自治区层面新开工重大项目环评审批完成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1.6%。
亮点7: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2012年,广西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全区上下发展理念发生较大转变。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9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南宁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实施无害化处理,北海市东园家酒厂实现了农业循环经济、全区百家制糖企业蔗渣实现了生物质技术改造。安排生态引导资金3000万元支持生态产业等试点示范项目,规模化养殖场基本实现了无臭化养殖和粪便资源化利用,扶持新建了一批3万千瓦以上的甘蔗渣生物质发电项目。全区森林覆盖率突破61%,沼气入户率达到47.9%,居全国第一。全区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78个,面积达145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1%。
亮点8:重点城市开展PM2.5监测
2012年,广西申请2012年中央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资金7542.8万元,在全区稳步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工作,开展PM2.5监测。
早在2009年,南宁市9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自筹资金配齐了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开展新指标监测工作。2012年12月24日,南宁市正式向社会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数据。按照环保部规定,柳州市没有列入第一批实施并发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但该市提前监测,提前发布,成为国家第一批、广西第一个向社会发布PM2.5监测数据的城市。除了南宁和柳州外,桂林和北海市已初步完成PM2.5等6项指标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站房改造,开展试监测,具备实时发布AQI和PM2.5等6项指标监测数据的能力。该项工作得到环保部的充分肯定,称我区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早行动、早准备,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取得明显实效。
亮点9: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2012年,广西环境质量保持良好。14个设区市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要求(达一、二级标准),占100%,开展监测的39条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7.0%,11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地表水整体水质优良;14个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7%;噪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从环保部发布的《关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年度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的通报》显示,广西在此次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考核中成绩第一,水质断面综合达标率为100%,是参加考核的8个省区市中考核得分最高的省区。
此外,全区各大城市以良好的环境质量打造城市品牌。桂林市2005年在广西率先创建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后,该市累计投入50多亿元,大力巩固和提升“创模”成果。2012年7月,桂林市以喜人的环保成果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组考核。南宁市多措并举,提高污染防治水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和“联合国人居奖”。柳州市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北海市以打造“海洋坚实的生态屏障”为目标,绿色保护唱主角,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亮点10:环境信息化实现跨越发展
2012年,广西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环保部门紧扣“顶层设计一体化、系统开发一体化、网络建设一体化、数据管理一体化”的建设理念,以信息流打破部门“壁垒”,从“孤而少”到“全而新”,从数据不准、信息不畅到实现“五个一”信息化建设模式,建成一个上联环保部、下联直属单位与14个市局,业务全覆盖、信息全整合的广西环境预警预测、监控监管、决策指挥的信息化体系。
同时,建成广西核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与自治区核应急委33个成员单位专线联系,承担核事故监控、报警、应急指挥、调度协调等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核应急能力。
建立了目前国内环保行业规模最大、最先进、最完善的海上自动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水温、溶解氧、pH值等12项指标的监测,可以实现对赤潮以及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控。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