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海南 >> 正文

海南探索岸线可持续发展之路

Eedu.org.cn 作者:单憬岗 官蕾    资讯来源:海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17
  在海口市万绿园旁的龙珠湾滩涂上,分布着大片的红树林,绿意盎然,鸟鸣啾啾。而仅仅在1年前,这里才有几株红树。海口市林业局副局长郭建说,为了这片红树林,他们克服了成活率低和人力、风力、潮汐破坏等诸多难题,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补种,最终成活2万多株树苗。郭建告诉记者,这里30年前的生态美景有望重现。在他看来,随着红树林的补种成功,不仅龙珠湾臭水可望得到有效治理,海口也有望找到一条城市海岸景观恢复与生态治污的最佳模式。

  龙珠湾重现红树林只是海南近年来不断加强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从在全国首提生态省建设到一系列海岸保护政策的出台,从多个海岸、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再到诸多海岸开发项目对生态保护的不遗余力,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生态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生态——海南,正在探索海岸带可持续开发的优选路径。

  为海岸生态保护注入法治的力量

  2008年,经过近20年发展,三亚潜水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每年游客从数千人次到3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潜水已成三亚最富魅力的旅游项目之一。然而,这也给珊瑚的水下生存带来压力,三亚海域18°国际潜水俱乐部有关人士坦承,潜水人过多,许多潜点的珊瑚都受到一定程度破坏。

  一边是旅游支柱产业,一边是珍贵的海岸带生物资源,三亚市面临抉择:是要短期经济利益,还是要可持续发展?

  2009年初编制的《三亚市水下旅游规划》给出了答案:水下旅游实行游客总量控制和区域旅游活动轮换制。以西岛为例,减少潜水点数量,采取区域半年轮换制——冬半年(9月至下年2月)在岛西北海域,夏半年(3月至8月)在岛东北海域。如此一来,游客总量得到控制,每处珊瑚均获得了半年恢复期。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探索适合的生态保护模式,三亚不是特例。我省一直在力图从法制途径入手,摸索最好的路径。1998年,海南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专门的珊瑚礁保护规定;随着沿海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强,又于2009年再次修订,新增珊瑚礁特别保护区的内容,规定省和市县政府可在自然保护区外建特别保护区,对珊瑚礁进行有效保护;未经省海洋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开设旅游项目。

  今年6月公布的2009年度海南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南岛近岸大部分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基本保持其自然属性,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稳定。

  如同潜水业发展给珊瑚保护出难题一样,经济发展也给海岸生态保护带来压力。为此,海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规划管理的决定》严格规定沿海100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各类项目建设,《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旅游度假区规划应加强对海岸线、岛屿、红树林、湿地等的保护,都是典型例子。

  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褚晓路说,海岸带生态保护是一项综合性课题,只有树立宏观的、系统的观念,才能建设好。省人大为生态省建设先后制定的24项涉及生态环保的地方性法规,为海岸带生态保护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宏观体系环境。 专题:建中国最美海岸线 筑海南“绿色长城”

  为海岸自然资源留下受保护的乐园

  2003—2005年,中国鸟类学会原副理事长楚国忠研究员在省林业局支持下,连续3年冬天率队蹲守海南海岸,寻找黑脸琵鹭在海南岛的越冬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东方市四更镇北黎湾沿海滩涂一举发现51只黑脸琵鹭。这种国际濒危珍禽,当时全球仅统计到1069只。

  省林业局和当地政府迅速采取了保护措施,并于2006年6月成立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于采取的保护措施及时,2005年黑脸琵鹭在当地的越冬种群就增至68只,翌年又增至77只。四更镇成为除台湾曾文溪、香港米埔之外,中国黑脸琵鹭的又一重要越冬地。

  “海南的热带海岸资源的珍稀性越来越突出。”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原副厅长杨冠雄认为,作为海南经济发展的先头阵地,海岸带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毫无保留地对之进行开发,沿海丰富的自然资源将遭毁灭性破坏,该地带发展将后继乏力。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省在海岸带不断加大保护力度,黑脸琵鹭保护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迅速设立的。

  记者查询国家环保部公布的最新海南岛自然保护区名录发现,我省已有自然保护区69个,其中海南岛海岸带区域共32个,总面积为1.38万公顷,约占海南岛区域的保护区面积的35.7%,若算上西南中沙地区的保护区,则此比例高达91.7%。其中,我省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4个位于海南岛海岸带。

  与此同时,《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所列四大重要生态功能区中,2个位于海岸带地区,即东南部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和海南岛海岸带保护重要区域,合计总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对海岸带的生态保护力度也随之升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里突出体现了这一点。省旅游委副主任邓小刚说,《规划纲要》将海南岛海岸带从功能上划分为六大类型,生态保护区是其中之一。该区担负的重任是:保护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生物物种和自然历史遗迹。“这类海岸带的保护,对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核心部分是永久不能开发的。”邓小刚说。 专题:建中国最美海岸线 筑海南“绿色长城”

  为海岸未来发展开拓可持续的模式

  “海南就是注重保护生态,空气非常洁净,一尘不染。”山东省政府驻海南办事处主任邹一夫赞不绝口地说,他曾专门撰文向山东省推荐过海南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之路。

  邹一夫认为,海南要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才能保证海岸带的工业在成长过程中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从发展的视角审视,海南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劣势,按传统发展模式很难走出落后窘境;从保护的视角审视,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工业不可动摇的基本前提。

  因此,海南避开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另辟蹊径,选择了“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路子,并将工业集约布局在西部的工业园区。

  在很多地方,工业与海岸生态环保似乎一直是个矛盾,而海南吸取教训,上马工业项目的同时,污染治理设施同时上马。十几年来,像中海化学、海南炼化等多个大项目先后落户海南海岸,它们在给海南经济注入动力的同时,让环保治理提前介入。

  海南的海,蓝得耀眼,即使在工业项目最集中的洋浦也不例外,澄澈海水的背后是海南为保护生态付出的巨大努力。这里面有海南炼化的功劳,该公司800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116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就高达40亿元。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赵中社介绍说,2008年5月海南专门立法保护海洋环境,出台了《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实行沿海重点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要求市县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重点海域的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对可能发生海洋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造纸等单位,要求制定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省政府备案。

  海南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表明,2009年海南省近海海域海水水质符合清洁海域水质标准,水质优良,其中清洁海域与较清洁海域面积约占近岸海域总监测面积的96.88%。与此同时,海南近年来先后在海岸带地区建成了天然气和天然气化工、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林浆纸一体化、旅游等一批支柱产业。

  海南海岸工业的发展,颠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怪圈,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双赢之路,正在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