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托起一批新兴城市 建设即将全面展开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楚天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4
湖北长江经济带,被形象地称为“金扁担”,挑起“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湖北新一轮跨越发展过程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时机:顺大势者事半功倍
“地方政府的规划,若和中央思路一致,往往事半功倍。”规划课题负责人、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对湖北长江经济带满怀憧憬。
6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而整个沿长江地区被确定国土开发主轴,武汉城市圈将成为全国重点开发区域。
去年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总体规划要求,省发改委成为落实的主体。作为智力支持,省社科院以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为主体的十多位研究人员,开始调研编制规划。
秦尊文回忆,去年5月5日,省领导亲自参加专家座谈会,并提出很好的思路。
其实,湖北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不仅仅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思路调整,还有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世界范围普遍规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步入经济发展对水运需求最大的时期。
沿江:一批中小城市兴起
湖北长江沿线的城市,其主要经济指标已占据全省60%以上,但要将简单的经济累计指标,转变成湖北经济发展的空间主轴、甚至中部崛起的拉动力量,思路还需理清。“首先坚持交通先行。”秦尊文说,一个区域要形成一个“带”,必须有大联通概念,不仅包括水运畅通,还包括电网等一系列连接渠道的畅通。全省高新技术、物流、特色农副产品等产业要素在统筹安排过程中,会向沿江城市聚集。
秦尊文认为,在产业要素重新统筹安排的基础上,不应只有武汉独大的局面,而应该辅之培育一些新兴城市圈。其中荆州到武汉段,应成为重点开发区域。“这一段过去一直缺乏上规模的城市,而在长江经济带规划思路中,洪湖、石首有望率先建设成中等城市。”
区域:以水为媒打破壁垒
“打破行政壁垒,‘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担负起协调各方的职能。”秦尊文表示,更为关键的,还是在于经济带上城市之间的协调机制。
比如洪湖和赤壁等地联合规划建设长江大桥,以桥为媒将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拉近。同时,部分未纳入湖北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城市,要逐渐把自有企业和产业,移植到沿江城市开发之中,通过双方共享税收的模式,参与到长江经济带的总体发展过程中。
统筹过程中,不仅包括省内各个沿江城市之间的配合,也离不开我省与长江上下游重要经济城市、省份的经济联系。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主动放弃纺织等轻工业,刺激了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兴起。目前,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上海部分产业将转移,在水运和高铁的带动下,对于武汉等城市而言,也面临一次机遇。
环境:以两型社会为约束
产业要素向沿江城市集聚,难免会让人产生疑惑——是否意味着污染也将随之降临于沿江各个城市?“就是针对这一点,我们特别建议,对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定位,必须突出‘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秦尊文表示,打造湖北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有利条件在于,我们正在进行“两型社会”的建设,“在承接产业过程中,必须设立相当的门槛,绝不能变成污染的转移。”
面对中央提出“十一五”节能减排20%的目标,各个省市都明显感受到压力,而湖北之所以能够成为六个提前完成的省市之一,在秦尊文看来,即是我们提前进行两型社会改革,逼得我们不得不比别人更早考虑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肯定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这看起来好像捆住了手脚,但实际上是真正为子孙后代积福。”秦尊文说。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对策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