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洞庭湖地区具有自然资源的同构性、环境功能的整体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和社会文化的同源性。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有效保护和开发洞庭湖区域的资源,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将包括洞庭湖在内的大江大湖综合治理列为重要内容,并就洞庭湖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平台,在最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加速融入“两带”(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带)、“两区”(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群综合改革实验区),将对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是实现湖区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实现中部加速崛起的必然选择。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统筹安排“两湖”(湖南、湖北)平原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两湖”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共赢发展,显得非常迫切。
准确把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内涵
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统筹理念,以一体化思维、从优化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角度出发指导环湖地区建设和发展。应重点抓好五大体系建设。1、着力构建防洪保安体系。着眼人水和谐共处,以洞庭湖综合治理为核心,加快推进洞庭湖区综合治理近期实施方案项目,力争用5至10年时间,从根本上扭转湖区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2、着力构建交通信息体系。抓好“铁、公、水、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交通同网。加快环洞庭湖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城际交通联系,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或“一小时经济圈”。3、着力构建生态环保体系。保护好湿地、绿地和耕地,打造鱼米洞庭、生态洞庭、绿色洞庭、和谐洞庭。4、着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契机,坚持把城市发展与人口优化、资源、生产力布局结合起来,在环湖地区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互补、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5、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眼“两型社会”建设,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文化资源、岸线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物流业和现代旅游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抓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难在统筹,贵在行动,需要我们统一思想,整合优势,着眼长远,分步实施。当前,需突出抓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1、实施大规划。规划是建设的指南。目前,洞庭湖区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建议省委、省政府统筹编制环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水利建设规划、国土整治规划、生态旅游建设规划等子规划。编制规划时要遵循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原则,具体做到“三个统筹”:统筹大江大湖,统筹水域流域,统筹开发保护。2、实施大协作。洞庭湖濒临两省、连接三市,要跨流域、跨行政区划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协商对话机制。建议:建立湖南、湖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协作磋商,共谋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岳阳、益阳、常德三市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工作协调,促进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推进跨市经济协调发展。3、实施大项目。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需靠项目来支撑和推进。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机遇,更多争取国家对洞庭湖区的投入。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共同筛选一批洞庭湖经济生态区建设重大项目,搞好项目的论证和包装,抱团争取国家投入。4、实施大开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着眼建设名副其实的改革示范区,广泛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特别是要主动融入“两带”,对接“两区”,加快观念、交通、产业、市场、体制机制的对接,充分利用区内农产品、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积极承接“两带”、“两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转移。
(作者系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