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中南 >> 湖南 >> 正文

湘北明珠 生态南县

Eedu.org.cn 作者:郭云飞 杨军 李…    资讯来源:湖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31

  本刊记者 郭云飞 杨军 通讯员 李劲宏

  “百水绕村镇,千桥卧碧波”。位于洞庭湖畔、湘鄂边陲的南县,以其独特的风韵吸引世人的目光。

  近年来,南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实现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项目立县、品牌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全力打造“湘北明珠、生态南县”,奏响了激情奋进、跨越发展的时代强音。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南县和谐共进的旋律悦耳动人。“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2%、20.5%、24.9%。2011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7.8%、38.2%。今年1至9月,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明显增长。并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县”等殊荣。

  工业强县风头劲

  近年来,南县吹响了“工业强县”的号角,培育建设 “一区两园”经济开发区,扶持壮大了克明面业、顺祥水产、南洲酒业、拓普竹麻、德盛纺织、汇源麻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和纺织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增强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撑能力。“十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1%。

  为了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南县投资4.5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签约入园各项程序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巢好引得凤凰来,吉林化纤公司、四川水井坊集团、英籍华人昌盛昌等战略投资者纷纷进驻,一座美丽的工业新城悄然崛起。

  目前南县经开区已入驻企业48家,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占到全县规模工业产值60%以上,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尤其是小荷堰食品工业园建设已形成规模,已有克明面业、南洲酒业、福十二食品、申旗食品、洞庭湖蛋业等一大批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其中包括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加工品种涉及到了粮、油、畜、禽、水产品等多种主要资源。克明面业成为中国挂面第一品牌,今年成功上市,年产值突破10亿元。顺祥水产跃居全国淡水产品加工前三甲,“渔家姑娘”品牌驰名国际市场。2011年食品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园区经济总量的67%,完成税收占园区总税收的63%。

  “十二五”期间,南县正着力打造中国挂面之都、湖南省食品工业强县、湖南省纺织工业基地县、湖南省水产品养殖储备基地和克明面业国家级食品工程中心。

  沃野平畴尽欢歌

  作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南县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湖南省产棉大县和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十一五”期间,南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冬春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南县着力推进涉农投资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现代农业生产力。2010年至2011年,完成投资3亿多元,实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农田建设面积12万多亩。并在明山头、乌嘴等乡镇实施了通村公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林网建设、特种养殖、农村能源、农村清洁工程等专项工程项目。截至今年10月,已落实项目计划资金1.3亿元。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沟相接、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至2015年,南县将累计建成44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县农田的61%。

  与此同时,南县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兴建优势产业基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目前,该县已建成了12万亩冬季榨菜芥菜基地,2.1万亩冬瓜基地,3.9万亩南瓜基地,1.2万亩韭菜(苔)基地,1.2万亩绿色大葱基地,在全省享有冬瓜之乡、韭花之乡的美誉,并跻身全国第三大榨菜产业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58.4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4万亩,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达到127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强劲发展,是南县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个亮点。截至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20多个,涉及稻谷、棉花、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农民入合率24%,入社农户年收入普遍增加20%以上。

  南县还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县已拥有大小食品加工企业22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达25家,全县逐步形成了以挂面、白酒、大米、槟榔、熟食鱼虾、麻辣肉、食用油、蛋类、蔬菜加工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产业。

  为加速现代农业发展,2011年,南县决定启动总投资10.9亿元的湘北农产品物流园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五大市场:粮油批发市场、鲜肉冷链中心、蔬菜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肉禽蛋品批发市场。目前,港口码头和货运站场两个子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湘鄂边农产品物流园建成后,将加快南县及周边地区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与全国各地市场对接,每年可实现农产品流转300万吨,带动全县GDP增长5%左右。

  宜居新城入画来

  28层商住楼、35亩临江广场、地方文化特色街……独具魅力的南县南洲镇兴盛东路文化商业街,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她集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以文带街,以街促商,以商兴旅,将在引领城市消费潮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南县这座魅力水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3年来,南县按照县城总体规划,投入资金10亿余元,推进了城市扩容提质,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南洲广场建设成健身娱乐、绿化休闲、人文景观、商业经营4个功能区,德昌公园改扩建和兴盛东路商业街项目同步推进,城区中心宝塔湖生态公园进行了环境综合治理,市民休闲健身、购物游乐有了好去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民路、南洲路、南华路、沿湖路、兴盛大道、永红路等主干道,以及双堰路、林荫路、官正街、南洲东路等城区二级道路进行了沥青路面改造,小街小巷1.6万多平方米路面得到硬化,实现了城区道路纵横交错、连环成网、四通八达,并实施了城市亮化、绿化和添置健身休闲器材等配套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新增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6%。

  与此同时,南县投入资金7500余万元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万吨,同时完成了杨树巷、兴盛路、围城渠、团结渠等处约58公里管道建设。今年8月,总投资12939万元、占地面积约260亩的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竣工,日处理生活垃圾达200吨,并修建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先进的垃圾清运车和一批环卫设施。

  南县还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实施碧水、蓝天、绿化、宁静和洁净五项工程,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品位,进一步优化宜居宜业环境。

  徜徉于南县县城,清澈的湖水波光潋滟,街道广场绿荫蔽空,休闲绿地星罗棋布,庭院小区鸟语花香。每当夜幕降临,南洲广场、宝塔湖公园等地人头攒动,笑语喧哗,市民们在绿色生态的世界里休闲健身,尽情享受。

  文化奇葩吐芬芳

  作为洞庭湖畔的农业大县,南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精心培植乡村文化沃土,孕育出吐露泥土芬芳的文化奇葩。

  南县制定了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共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政府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群众自愿交一点、部门单位赞助一点、社会各界捐赠一点”的筹资办法,破解了文化事业建设的难题。过去五年,南县文化事业建设财政投入年均递增20%,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304所,全县304个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2010年以来,还投入专项配套资金1500多万元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投入200万元举办了首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投入1100万元改建了厂窖惨案纪念馆,投入1.2亿元扩建了德昌公园。

  与此同时,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大力实施农村文化“一乡一特色”工程,积极扶持发展厂窖镇农民画、武圣宫镇舞龙赛龙舟、中鱼口乡农民诗社等乡镇特色文化,逐步使全县12个乡镇有自己的特色文化项目。目前,该县已有各种文艺队近400个,参与人数达1.1万余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艺队36个,参与人数达800余人;民间艺术团体13个,人数450余人。

  “北有二人转,南有地花鼓”。创立地花鼓文化品牌,是南县繁荣文化事业的点睛之笔。县里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南县地花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地花鼓保护传承。有关部门组织30多人的专业队伍深入12个乡镇200多个村,挖掘整理地花鼓曲目和表演形式。举办了首届南县地花鼓艺术节,组建了南县地花鼓艺术团,成立了南县地花鼓艺术学校和地花鼓艺术研究会,在德昌公园新建了地花鼓戏楼,在县城开办地花鼓茶社或俱乐部,并将地花鼓艺术雕塑、群众文艺表演观景台植入南茅运河生态走廊。目前,全县12个乡镇都已建起1-2支地花鼓艺术表演队,为传播地花鼓艺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大显身手。

  南县还以节会活文化,为地花鼓、玩龙舞狮、彩蚌、采莲船、南洲围鼓等民间表演项目提供展示平台。一年一度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龙灯花鼓闹元宵、焰火晚会和地花鼓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已成常态,“红土地恋歌”庆祝建党90周年晚会、“将军吟”纪念红色先驱段德昌等专场文艺活动赢得各界一致好评。同时坚持“走下去”(巡回指导)与“请上来”(集中培训)相结合,培养各类文化人才,其中仅地花鼓艺术人才就达800余人。

  为了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今年该县大力实施村级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全县每个行政村将在三年内建设一个村民文化广场,打造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培育一支文化活动队伍,聘请一名文化辅导员,开发一个特色文化项目。

  南县还将农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一心(县城旅游集散中心)、二带(南茅运河乡韵休闲旅游带和三仙湖平原水库生态休闲带)、三区(厂窖红色旅游区、光复湖湖乡风情区和天星洲生态景观区),“春看菜花、夏看荷花、冬看芦花、一年四季玩‘地花(鼓)’”已成为该县旅游休闲的一大特色。

  民生为本促和谐

  今年中秋、国庆、重阳三节期间,南县各界爱心人士和一些单位共向县内敬老院捐赠现金2.48万元和价值近4万元的物资。在南县,你随时随地能感受到一种关注民生的氛围。

  南县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创新力度,强化民生保障。2008年8月和11月,组织开展了城市低保对象摸底和挂牌公示工作;2009年至2012年,又先后四次组织开展农村低保扩面及重新申报登记工作。全县城市低保对象由2007年的11713人增加到13814人,农村低保对象由2007年的12364人增加到19418人。并多次提高低保对象的保障标准,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保障标准由2008年的87元提高到现在的239元,农村低保由2008年的30元提高到98元。

  2009年3月,南县派出10个工作组,历时45天,深入304个村,开展以农村五保户为主要对象的民生大普查活动。通过对五保户调查、公示、审核、再公示,实现了应保尽保。到今年10月,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达到6159人。年供养标准也由2008年的600元不足提高到2200元,集中供养对象提高到3700元。

  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是低温、风暴、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2008年至2012年,全县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26次,共投入救灾资金3508万元,发放救灾棉被3400床,紧急转移安置灾民3200人次,确保了灾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解决了灾民的生活困难。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使3000户困难农户受益;通过调查走访,为667名孤儿解决了生活救助资金。并制定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乡镇民政办和敬老院财务管理办法》、《城乡“五位一体”医疗救助管理办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全县民政民生保障对象由1.5万人扩展到4万人,有效地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外,全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万人,廉租房、农村敬老院、村级五保之家、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清洁工程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类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面向未来,69万南县儿女将满怀豪情,只争朝夕,谱写出经济总量大提升、产业发展大跨越、生活水平大提高、社会文明大进步的新篇章。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