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可再生能源:不愁资金愁技术

Eedu.org.cn 作者:林莉君 操秀英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主持人:本报记者 林莉君 操秀英

  ■ 数字说话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用“迅猛”形容。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中清洁能源占32.9%,比上年提高了5.6%;水电、核电、风电投资明显增加,其中新核准核电项目2540万千瓦,在建规模1335万千瓦。据不完全统计,9月末全国新增风电装机559万千瓦。

  据悉,国家能源局正在牵头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从目前的信息看来,预计到2020年,风电装机有望达1.5亿千瓦,核电装机7500万千瓦,光伏发电2000万千瓦,水电3亿千瓦,生物质能3000万千瓦。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对话背景

  当低碳、节能减排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当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人们聚焦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可再生能源领域。12月10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在北京召开了成立30周年座谈会。作为中国科协会员日的系列活动之一,座谈上,与会专家结合我国“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围绕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再生能源地位重要性日益凸显

  主持人:几天前,也就是12月7日,可再生能源学会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委员会,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龚堡(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三届理事长):的确,当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形成了一支很大的队伍和一个很大的产业。30年前,全国从事可再生能源事业的人数我估计也就千人左右,现在大概是几十万人,增长100多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已经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当年的星星之火现在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

  主持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最近,我国在支持可再生能源方面都出台了哪些利好政策?

  郑方能(科技部高新技术司能源交通处处长):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科技进步提升到了最首要的位置,未来将投入更大的力度予以支持。

  薛惠峰(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主任):伴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统筹规划,提出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注重政府主导、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并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来支持行业发展。今年9月,《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并出台了修订草案,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在第二次审议会议中将围绕三个问题做出法律规范:一是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划将进一步加强。如对目前风电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规划;二是完善大家最关心的“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有保障性全额收购”的政策;三是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将进行集中扶持,统一使用。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

  主持人: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看到了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行业前景,各位已经从事多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胡成春(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专委会副主任):可再生能源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它建立在新技术、新材料、跨行业的基础上。过去,行业的发展比较困难,没有钱,只能靠政府拨付的一点有限资金。30年来,可再生能源在地方和行业都发展起来了。现在不愁没钱,主要是愁政策和技术。我们看到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扶持行业发展。但是,光靠政府产生不了技术。这就需要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上下工夫。就风能而言,利用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技术潜力很大。太阳能热利用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用水做介质,为什么不研究研究如何用空气做介质呢?这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王建曾(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会长):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现在很多核心制造技术都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这是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

  龚堡:我认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创新的技术。比如,光电产业已经有了很大规模的发展,但都是引进线,太阳能的利用也早已超出原来的水平。但是,依然沿用上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那些概念,很少有新的概念提出。同时,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材料应用等方面也要创新,只有在这四个方面有了创新性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才能不受制于人,避免跟踪模仿、购买国外先进技术。

  加大科研投入要着力于创新

  主持人:刚才几位专家谈到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缺乏原创新技术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产业更好发展呢?

  徐建中(中科院工程院热物理所院士):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形势比较好,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科研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方面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应该鼓励企业苦练内功,加大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科研力量。比如光伏行业,这么多年花了很多力气去搞研究,但是效率不高,能不能将973和863的专家组织起来,研究研究原因究竟出在哪儿。二是建议各个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和交流,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比如新能源发电并网问题。能否和电力部门、电网部门充分交流,使这一工作很快推进。

  吴创之(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往往会被忽略,而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更应该关注技术进步问题。我认为今后在学术交流方面要重点探讨如何实现技术创新。

  龚堡:今后不论是在学术交流还是与企业对话时,都应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呼吁政府部门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只有这样,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才能健康、有效、快速发展。

  ■ 新能源技术发展一览

  风能

  贺德馨(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围绕着风能技术推动风能和电网的和谐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包括基础设施、风电检测标准和认证体系都要建立起来。风电产业的生产企业除了满足国内需要,更要考虑怎么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此外,风电人才的培养也到了紧要时刻。这些问题都是现在风电发展道路上共同关注的主题。

  光伏产业

  吴达成(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按照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促进规划,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目标要达到20GW,但总体来说,光伏产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加强自主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未来还需要解决的是光伏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发展、光伏与建筑相结合、储能和新型电池的研发等问题。

  氢能

  毛宗强(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我国氢气生产有个特点,氢气比较贵,但它是焦炭的附产气,而我国的焦炭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相比太阳能、风能等,我国的氢能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

  氢的运用之一是车用燃料电池,奥运会期间我们向世界展示了23辆燃料电池车,运行得很好。明年上海世博会,计划使用200辆燃料电池车。中国的氢能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但是离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存在配套设施的问题。天然气中掺入20%的氢气制成的混合燃料去开内燃机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少50%。这一项目目前正在山西开展试验,如果示范成功就会推进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海洋能

  王传昆(海洋能专业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国外又重新开始重视海洋能的开发。 由于缺乏确切的统计数据,学界尚未对海洋能的资源形成共识,但我国的海洋能资源蕴藏量很丰富、巨大,开发前景广阔。

  海洋能专委会在“十二五”期间主要的工作包括,建议要建1—2个万千瓦级的潮汐电站,进行研究,重点在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在“十二五”期间要搞波浪发电和潮流发电,建成实用化的电站1—2个,要求技术管理、长期运行效果好;第三,建海岛多能互补独立供电系统1—2个,在海岛上把潮汐、波浪等海洋能和太阳能、风能等两到三种可再生能源合到一个系统里,为大陆上不能供电的、比较偏远的海岛解决独立供电。第四,做一次全海域各种海洋能的调查,为将来的海洋能开发做好准备。

  地热能

  李元普(地源热泵专业委员会):地源热泵技术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学术研究得不是很透彻,很多课题还没有攻克,有些数学的热量模型还不能完全动态地描述一个现场情况,学术研发还有很长路要走。

  我们现在都是在城市推广数百万平米的项目,不管它开采的是井水还是地埋管方面的技术,对底下岩土的热干扰肯定是存在的。另外在一些北方地区,只采暖不供冷,岩土的热不平衡非常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整个岩土的温度下降,难以恢复。不管从政策角度、技术角度还是学术角度上讲怎样规避这种风险都是要加强探讨的问题。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大规模区域化利用方面的技术问题。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