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能源 >> 正文

中国多地现"弃风"现象 风电并网国家标准或出台

Eedu.org.cn 作者:施智梁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1

  内蒙古、吉林等地的风电机组在刚刚过去的冬季出现的“弃风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改变风电“清洁能源、垃圾电力”的称呼,必须尽快制定风电并网国家标准,能源局相关官员在出席座谈会时也表示了风电建设需有序,风电企业在建设风电场时就应该考虑到入网的标准问题。

  对此,部分电力专家认为弃风现象在现阶段不可避免,呼吁风电投资建设需分步骤进行;风电消纳问题日益凸显,抽水蓄能手段展现调峰作用。

  “弃风”现象可惜但不可避免

  记者近期赴内蒙古采访期间,发现当地风电机组大面积弃风问题相当严重。

  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向媒体介绍,内蒙古电网通过优化调度,白天风电都能够满负荷运行,但到后夜低谷期,为保证城市居民供热,风电不得已采取弃风的措施。后夜期间内蒙古电网最低负荷(包括东送)约1230万千瓦,其中火电供热机组就占了1200万千瓦。为了保供热保民生,留给风电的负荷裕度已经很小,电网无法满足风电全额上网的要求。

  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地风电基地再次出现风电并网在系统负荷低谷时遭遇限制出力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风电开发集中在“三北”偏僻地区,处于电网末端,当地风电消纳能力不足,系统调峰能力也不够。

  弃风给风电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内蒙古曾专门召开了风电发电企业座谈会。会上,66家风电企业反映,入冬以来到今年元旦,因弃风停机少发电9亿多度,每度电按上网定价0.51元计算,损失近5亿元。

  记者针对此问题采访的电力专家则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存在弃风现象不可避免。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这是中国风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表现,“我国风电发展只是在装机容量、风电设备制造等部分环节上发展超前,并网标准等软指标都还需要补课。”姜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资深电力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张粒子认为现阶段让风电全额上网是勉为其难的。“风电的特点就是到负荷低谷的时候发电能力比较强,但用户没有那么多需求,我们现在又没有大容量的蓄能设备,没有办法才弃风的。”张粒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粒子认为从她近期对各地的调研结果来看,电网公司对风电上网的态度都是积极的。据悉,目前内蒙古要求并网运行的风电容量已占到电网最高供电负荷的27%,远远超过中国电科院为内蒙古电网论证的10%的最大风电承受能力。

  然而,业界抓住法律规定的“全额保障性收购”义务屡屡诘难国家电网阻碍风电行业发展。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在国家电网风电工作座谈会上做出了回应。

  舒印彪认为部分地区出现风电大规模脱网与风电开发不能有机衔接电网建设有较大的关系。

  “一是没有规划,消纳方向不明确,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之间不协调,不能做到有机衔接;二是风电项目与电网项目审批脱节,国家和地方分别审批,先批风电项目,后批电网项目;三是建设工期不匹配。” 舒印彪举例,“通常首台机组建设周期仅为6个月,全部建成需要一年左右;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输电线路需要跨越很多市县,协调工作难度大,220千伏输电工程合理工期需要一年左右,750千伏输电工程合理工期需要两年左右。”

  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出席了这次座谈会,他甚至支持合理的“弃风”“风电装机和出力之间有差距,一百万千瓦机组大部分时间仅运行四五十万千瓦,不能简单地用风电的容量来配电网输电工程容量,合理弃风是有必要的。”史立山表示。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


    没有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