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正文

保鲸行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Eedu.org.cn 作者:许珍    资讯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6

  自远古以来,鲸,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庞大、叫声最响亮又最神出鬼没的动物,近一个世纪以来,这种古老而美丽的生命却在人类过度捕杀的阴影下,濒临灭绝的危险。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迅猛发展的反捕鲸环保运动才使得鲸类的繁衍生息稍得喘息。

  为什么要保护鲸鱼?仅仅是救其逃离濒危的命运吗?最新出炉的一项科学研究认为,保鲸行动,其实能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策划:赵 洁

  撰文:许 珍

  海洋患上“缺铁性贫血症”

  鲸粪关乎地球生态

  澳大利亚科学家史蒂夫·尼克尔近日发布最新观察:鲸的粪便含有大量的铁,对维护海洋的生态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鲸粪中的铁是水藻赖以繁盛的重要元素,而这些浮游的水藻可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对调节海洋温度、遏制全球变暖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商业捕鲸却使80%的鲸类赖以为生的南大洋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症”。

  作为地球上体量最大的动物,鲸类的粪便量也不容小觑。其中最大的蓝鲸一次排便的数量就相当可观。这些粪便最近得到了海洋科学家的青睐。

  澳大利亚南极研究中心的史蒂夫·尼克尔说,鲸粪对遏制全球变暖功不可没,而保护鲸鱼,使鲸类赖以生存的南大洋保持一定的鲸粪排泄量,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此发现公布之前,为了使海洋增加铁质,遏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生物工程学的倡议者们曾建议往大海中倒入铁粉给海洋“施肥”,相比起来,鲸粪的“施肥”效果无疑更加天然。

  尼克尔指出,南大洋上层海水中的铁约有12%来自鲸粪。在南大洋允许商业捕鲸之前,生活在那里的鲸群每年可以制造出7600吨富含可溶性铁元素的粪便,这些粪便的平均含铁量是海水的1000万倍。这些不那么雅观的“大便”实际上在提升着整个南大洋生态系统的活力。

  海洋生物良性互动  

  鲸粪为什么会含有如此丰富的铁呢?尼克尔解释说,铁是南大洋中的微量营养素,可以帮助水藻生长,磷虾吃水藻,鲸吃磷虾,作为食物链的上游,铁最终富集于鲸的粪便中,又满足了更多水藻的需要。“当磷虾、鲸和水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就构成了一个循环再生的系统,且这个自给自足的系统维持在很高的水准。”尼克尔介绍说。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尼克尔坦率地说,至于究竟多少鲸粪的缺失才会对南大洋的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数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比起尚未进行商业捕鲸时期的南大洋,如今的南大洋已罹患“缺铁性贫血症”。

  在反捕鲸环保组织国际鲸鱼运动协调员约翰·弗里策尔看来,尼克尔的研究非常有趣。“这片水域有着庞大数量的海洋生物种群,包括鲸鱼在内,在人类开发海洋之前,它们就已经在这里栖息了几百万年。如果这些生物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作用被破坏,那后果不堪设想。如今,人类过度的捕捞行为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也许不久后,人们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面对现实,他忧心忡忡。

  五千万年鲸类濒临灭绝

     人类捕杀是主要成因
 
      据山东大学海洋学院王亚民博士介绍,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是几千万年前的陆上哺乳动物重新回到海里的物种。全球除3种淡水鲸类外,其他都生活在海洋中。鲸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在动物学上,鲸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鲸目。鲸目之下又区分为两个亚目,分别是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身长可达30米左右,平均体重150吨,嘴巴一张就可以达到10个成年人自由进出的宽度。
      鲸虽生活在海里,但作为进化过程中重返海里的哺乳动物,鲸类的繁殖与寿命与人类很相似,怀胎时间也是10~12个月不等,性成熟需要十年左右。此外,人还有生养双胞胎乃至三胞胎的可能。鲸鱼却一胎只能生养一个胎儿。弗里策尔告诉记者,幼小的鲸鱼需要母鲸照料。所以,鲸鱼一般一次只能养育一个鲸鱼宝宝,如果它们生下双胞胎的话,那么两个孩子都会死去。
      王亚民博士介绍说,多数鲸类是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海洋掠食物种,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西方国家几个世纪的捕杀,蓝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例如,有数据显示,在 20世纪,有近36万头蓝鲸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活了五千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经濒临灭绝。
      追溯人类捕鲸的历史,王亚民博士告诉记者,几个世纪前,西方国家工业化后的大规模捕鲸产业,导致目前全球大多数鲸类处于濒危状态。“大型鲸类更危险一些,而小个体鲸类和豚类状况略好。”王亚民说。目前环境破坏和污染,以及渔业过度捕捞越来越成为导致鲸类濒危的主要原因。其中,环境污染是导致豚类和近岸鲸类资源减少的重要因素。渔业过度捕捞导致鲸类缺乏食物,而且每年平均都有30万头鲸和海豚因被渔网缠绕而死,逐渐开始成为影响多数鲸类生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鲸类生息繁殖如此不易,捕杀易,资源恢复却非常慢。据王亚民博士介绍,目前南极和南大洋附近一些繁殖率高的小型鲸类资源恢复很快,如小须鲸。但是大型鲸类状况堪忧,尤其像蓝鲸一类的鲸类,恢复很慢。而北大洋目前的鲸类资源恢复进展不快,是急需保护的区域。


      禁捕令:软弱的禁令

      在环保界人士的呼吁下,1986年国际捕鲸协会宣布停止对大型鲸鱼的捕猎,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脆弱的禁令。像挪威、冰岛这样的国家在其约束之外。原著民捕鲸被认为是当地流传不可或缺的传统。日本每年还都会在“科研”的幌子下捕鲸,并千方百计想击破捕鲸禁令,每逢国际捕鲸委员会召开年会之际,日本总是提出重新恢复商业捕鲸活动的要求。
      弗里策尔认为,日本之所以一直捕鲸的原因就是以1946年国际捕鲸协会颁布的章程规定:任何成员国可以在必要范围内捕杀一定的鲸鱼进行科学研究。“可能这一章程的起草者做梦也不会想到,商业捕鲸会以此作为措辞。”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认为,科学研究是日本政府掩盖商业捕鲸事实的一种借口,许多鲸鱼肉最后都放到市场上出售。而进行科研也不需要如此之多数量的鲸鱼。
      据弗里策尔介绍,鲸鱼目前唯一的商业用途就是作为食物来源。鲸脂加工曾经非常繁荣,但已经萧条很久。那么,放在食品冷冻库中的鲸鱼肉真的如此不可或缺吗?“坦白讲,我认为日本市民其实没有对鲸鱼肉的需求。捕获的鲸鱼肉很难出售,都堆积在冷柜里。鲸鱼对人们食物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捕杀鲸鱼并非处于人类食物的需求。”根据日本国内的调查,只有10%的人曾食用过鲸肉,而在他们中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每月食用一次。目前在冰岛和日本,已经有成千上万吨的鲸肉、鲸脂和鲸骨囤积储藏。
      在王亚民博士看来,捕鲸无法有效禁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利益所在,一些海洋国家依赖海洋资源作为维持国家生存的重要来源,不愿放弃对海洋资源的利用立场,尤其是一些海岛和渔业为主的海洋国家。
      “鲸类资源有较大经济价值,作为海洋资源的一个部分,如果放弃合理利用,将在其他海洋资源的利用和谈判上处于不利地位。”

   商业捕鲸合法化?

  以“科研”的名义捕杀

  避免疯狂掠夺鲸资源

  鲸是庞大的哺乳动物,它们无法像鱼那样迅速繁殖后代,所以鲸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长久以来,由于少数国家的过度捕鲸,使鲸类面临种群灭绝的危险。在此背景下,国际捕鲸委员会(IWC)1982年发布商业捕鲸禁令,1986年通过《全球禁止捕鲸公约》。然而,本月底,这一公约有可能被改写。

  商业捕鲸有可能经历了25年的禁令后首次合法化。

  就在尼克尔公布关于鲸粪的最新研究的同时,国际社会关于商业捕鲸是否合法化的争议却沸沸扬扬。事实上,关于少数国家捕鲸和国际舆论反捕鲸的“斗争”,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但国际捕鲸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一项建议再次点燃了争议的导火索。根据IWC的建议,未来可以定量定额地捕鲸,而不是一刀切禁止,这就使过去25年的禁令明显松动。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IWC此项建议准许定额捕猎的鲸类中包括不少濒危品种,例如建议中提到未来十年准许捕猎数千头小须鲸。而在列的长须鲸和大须鲸也属于濒危物种,面临绝种的威胁。

  此前,尽管明令禁捕,但日本、冰岛等国仍以“科研捕鲸”为名,钻法律的空子。例如日本每年都在南大洋屠戮上千头鲸鱼,一些种鲸鱼种群早已不堪侵害,濒临灭绝。本月底,IWC将在摩洛哥的阿加迪尔举行会议,届时将商讨并抉择是否通过这项建议。如果建议被通过,那将意味着对鲸的杀戮从此变得合法化。

  对于这项提议,世界范围内的环保主义者们非常愤怒,他们抗议说在国际公约的制约下,商业捕鲸应该永远不被准许,因为这一物种仍旧处在濒临灭绝的危险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物种政策官员海瑟·索尔认为,允许在南大洋捕鲸的提议“荒谬无比”,因为这片海域是鲸得以觅食生存的家园,其中也包括稀少的蓝鲸。  

  避免疯狂掠夺鲸资源  

  “一些鲸只在南大洋觅食,即使冬天他们游去热带水域,也并不在那些水域寻找食物。”索尔说,“在这样一个对鲸来说格外关键的海域允许商业捕鲸,违反所有逻辑。”她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将长须鲸和大须鲸都纳入定额捕猎物种的提议。“经过之前疯狂地捕鲸,如今长须鲸和大须鲸数量已减少到极低的水平,处于濒危的状态。这些种类的鲸尚未在自然界恢复到应有的数量,就批准进行商业捕鲸,这在管理上是极疯狂而愚蠢的。”索尔痛批道。

  然而,以日本为首的捕鲸国面对IWC此项建议的反应却是争取更高的捕鲸限额。态度之强硬令人唏嘘。

  王亚民博士则以专业学者眼光看待这一提议。他表示根据日本等国的调查,南大洋的小须鲸资源恢复很快,其可持续捕捞量在每年1500头左右,因此,在南大洋捕捞几千头小须鲸似乎符合科学评估的结果。“但是,由于缺乏不被左右的第3方国家的科学评估,仅凭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利害密切相关国家与组织的评估,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里边,需要仔细评估。”王亚民说。

  此外,他提醒说公海的鲸类资源属于全世界所有,因此其利用应采取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监管制度,避免各国再次疯狂掠夺鲸类资源,导致全球鲸类资源濒危的状况重演。王亚民还表示,“对北太平洋,尤其是在中国、日本、韩国沿海一带洄游的鲸类,由于其处于严重的濒危状态,应优先于南大洋控制捕捞,合理养护。”

  人类的欲望正摧残着美丽的星球

  南大洋,鲸类栖息地

  自从1975年环保组织第一次拦截捕鲸船起,反捕鲸历程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为了保护这些美丽而古老的生灵,反捕鲸船队追踪着捕鲸者,环保勇士们以自己的身躯去阻挡捕鲸叉,挽救了众多鲸的生命。但在大规模的残忍捕杀面前,依然未能挽回整个鲸类的命运。

  人类无控制的欲望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这个美丽的星球。商业捕鲸在过去的历史里直接破坏着鲸的种群数量,世界最大的生物——南极的蓝鲸总数现今已减少到了原先数量的1%~2%。

  据弗里策尔介绍,鲸鱼的寿命很长,但是繁殖速度很慢。一些种类例如北极的露脊鲸,寿命为200多年,南极的蓝鲸和长须鲸寿命为80~90年。由于缓慢的繁殖速度导致鲸类种群自我更新恢复的周期也十分漫长。所以说,捕鲸不是收获,而是一种消耗行为。“很多捕鲸船在捕鲸期开始之前就已经行动,这时很多鲸鱼都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因此捕鲸呈现这样的趋势——几十年的大规模捕杀之后数量骤然减少。”

  在反捕鲸运动中,南大洋是重点保护区域。这片2000年才被正式命名的年轻海洋,生机勃勃,生活着约20种海豚和6种海豹,120种鱼在这安家,许多海鸟在这里筑巢,海中还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对于鲸类而言,南大洋是地球上80%的鲸类栖息地,1994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将南大洋列为“鲸类保护区”。

  用身体挡鱼叉  

  每年,日本的船队仍会在南大洋捕杀上千头鲸。他们用装有金属弹头的鱼叉凶残射杀,一旦被鱼叉射中,金属弹头就会自动射入鲸的身体并切断它们的血管。在被几支甚至十几支鱼叉射中后,鲸便奄奄一息,蔚蓝的南大洋顷刻一片血红。据弗里策尔介绍,捕鲸船往往先瞄准最大的鲸鱼,然后再对体形较小的鲸鱼依次下手,“南极小须鲸数量之所以受捕鲸行动影响较小是因为它们体形较小,在大型鲸的捕杀行动结束之前,捕鲸者们往往不会对它们产生兴趣。”

  从1975年开始拦截第一艘捕鲸船起,环保组织的努力拦截使捕鲸次数从1965年的每年6.7万次减少到了2009年的1570次。反捕鲸的勇士们日夜不停地寻找捕鲸船的踪迹,一旦遇到,他们会驾驶小艇围住捕鲸船,用身体阻挡在鱼叉和鲸之间。鱼叉在他们头顶呼啸飞过,高压水炮让他们难以抬头立足,但他们从未放弃。2006年,在他们的努力下,82条鲸的生命得以拯救。

  在反捕鲸行动积极开展的同时,捕鲸国也在“积极”动作。弗里策尔说,日本政府正招募欠发达国家加入国际捕鲸协会,试图取消商业捕鲸的禁令。对于国际捕鲸协会即将商讨商业捕鲸开禁之提议,他直言,“这是一项十分糟糕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商业捕鲸而非鲸鱼。我们希望否定这个提议,禁止南大洋的捕鲸行动,严禁所有国家交易鲸鱼肉。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工作重点应转向保护鲸鱼物种,逐渐恢复鲸鱼数量,禁止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捕鲸行为。”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