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规划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桂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桂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5

  第三章 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做大做强制造业

  按照自治区“三点一面”工业布局思路和部署,全面实施“工业兴桂”战略,构筑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培育发展支柱和优势产业有新突破,建设工业园区有新突破,引进工业项目有新突破,做大做强桂林工业,工业化进入快速推进期。“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6%,比“十五”期末增加2.5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聚作用,力求在软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有新突破。加快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广泛推广数控、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优势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软件产业。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园、中软(桂林)软件出口基地、动漫基地、芯片设计及产业等软件基地的建设,重点开发通信、金融保险、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安全、电子商务等应用软件及内嵌式应用软件技术,适当发展软硬件技术一体化的系统集成技术。到2010年,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及完善的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的知名的软件企业和集团,使桂林市成为在广西区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软件开发基地。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紧紧跟踪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实现整体推进,在全面提升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的同时,争取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跨越。重点发展光电子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精密成型加工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业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等。

  ——生物医药产业。扎实做好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建设工作,争取把桂林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以现代中药产业为龙头的南药生产出口基地。重组医药企业,打造南药品牌。依托技术和资源优势,推广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加速现代中药企业的发展,推进医药城二期等项目建设。依靠技术创新,积极开发现代中药新产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中药产品,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建设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促进中药饮片发展。重点发展中成药、中药提取物、生物制药产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保健产品、医疗器械制造。“十一五”期间要抓紧青蒿琥酯系列产品扩产和紫杉醇原料药、罗汉果和原生中药提取、中药饮片、特色中药的发展及其二次开发,推进集琦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化基地、三金系列产品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晶体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与复合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冶金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抓好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材料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实现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拳头产品。

  ——环保产业。充分利用桂林市现有的环保产业基础,加快环保技术开发,重点主攻方向是污水处理成套工艺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清洁燃料车及相关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及摩托车尾气净化装置、洁净燃气汽车配套系统、环境监测与分析仪器设备、环境污染自动监控信息系统、生物质能转换利用设备、水处理药剂、高活性脱硫剂等产品、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

  加快发展制造业  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和壮大电子通信、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等制造业,提高技术含量,扩大产业规模,提高骨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真正确立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挥现有基础优势,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设备、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等。“十一五”期间实施计算机主板生产、数字电视及机顶盒等视听产品、光盘生产、光纤传输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抓住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升级为大学的契机,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把桂林打造成西南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按照构建南方客车制造基地的目标,重点发展客车整车制造、经济实用型轿车、汽车零部件、车用电子产品。“十一五”期间抓好桂林客车异地扩建,轻型柴油机、重中型卡车后桥总成生产线,经济实用型轿车、环保交通车制造基地,汽车变速箱和曲轴等零部件制造基地,车用空调、星辰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铸锻中心等项目的实施。加大与柳州、玉林等地汽车工业的协作力度,加强与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提高整车配套能力。

  ——机械装备制造业。发挥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积极应用数控技术、光机电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对相应传统产品的改造。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数控化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机床、交流伺服系统、精密量具刃具、工程机械、橡胶加工设备、包装机械、选(炼)矿机械、农用机械、仪器仪表等,构筑广西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基地。“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数控铣床、数显量具、数控自动盒装生产线、重型机械生产线等一批项目。

  ——食品饮料制造业。按照现代食品发展趋势,以现有优势大型企业及品牌产品为核心,逐步吸引中小企业资产向核心企业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饮料加工基地。 “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啤酒、油料加工、食用菌加工、奶品加工、肉类加工、荔浦芋系列产品加工、月柿加工、魔芋粉丝系列产品加工、果汁加工、罗汉果和白果功能食品等一批项目的实施。

  优化提升工业园区建设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打造工业发展基地。积极推进和引导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老城区工业鼓励“退二进三”,适度向东、向南布局,大力向西发展。重点支持荔浦、兴安、平乐、全州等县发展有特色的工业小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继续抓好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建设,实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园区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创新园区投融资体制和园区服务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一批上规模、有带动力的骨干工业项目,形成产业集群,扎实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第四章 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制定和实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各方面尤其是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大力调整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到2010年,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40%,经济作物占种植业6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优势和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建成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劳务经济,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桂林市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的各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构建县域工业体系;通过招商引资、企业重组、大企业带动等方式,在政策支持下,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引导各类项目和乡村工业向工业区集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进一步做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劳务合作,扩大向外地劳务输出规模,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做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落户城镇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10年,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0家。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要求,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区),发展特色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构建具有现代农业框架的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合理布局优质稻、优势水果、反季节蔬菜、罗汉果、食用菌、优质畜禽、花卉、竹材、“三木”药材等产业,积极培育其他优势特色产业,把桂林建设成为南方优质果蔬生产、出口基地、畜禽产业化示范基地及国家商品粮基地。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运作,建立运行机制灵活、服务内容广泛、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农业流通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创建“市场+公司(合作组织或协会)+农户(基地)”的格局,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合理布局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异地销售窗口建设。完善平乐二塘、阳朔白沙、兴安、全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功能,盘活八里街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大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和竹木交易市场;加快永福三皇、资源车田、灵川大圩等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农民销售员队伍。建设农业信息化工程,加强农副产品生产、运销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发展网上交易。认真组织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大力发展和完善农产品运销体系,培育农产品贮运销企业。加强对种养、加工、流通大户的培训和扶持,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按国际或国家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种植业、标准化养殖业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小区。建设和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和监控制度。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研实力和服务功能,完善种养业良种引进、选育、示范、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重点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逐步提高技术等级和路网密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科学发展小水电和风能发电,大力推广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电网;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率达到80%以上;防止人畜共患疾病发生。发展远程教育和农村通信事业,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农村文明卫生村(屯)的建设;重点对15个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全州东山白宝旱片、永福三皇旱片和灌阳新圩旱片;抓好乡镇初中国债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加强乡镇卫生院达标、农村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改水改厕、改灶项目建设;逐步解决4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注重促进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和贫困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大政府扶贫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扶贫示范工程。实施贫困村易地搬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第五章  提升壮大旅游业,开拓服务业新领域

  把全面加快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的良机,积极承接服务业向我市的转移。

  提升壮大旅游业  以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率先进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按照“整合资源配套成龙,错落分工差异经营,形成合力整体成长”的思路,以“两个转变、五个增长”为着力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培养品牌,建设精品,完善网络,发展产业,努力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在切实保护好、利用好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适度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杜绝重复低水平建设,杜绝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避免恶性无序竞争。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惩处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和完善旅游业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增强旅游业对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千方百计拉长桂林旅游产业链。突出个性、特色和潜质,构建以市区精品景区景点及漓江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桂林大旅游圈。切实保护和完善漓江山水旅游带,改造提升象鼻山、伏波山、芦笛岩等一批老城区重要景点的档次和功能,做好尧山景区规划,续建完善两江四湖、桂林相思江生态家园、桂海碑林,保护开发明王陵王府遗址。重点培育南北两条精品旅游环线,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桂林红色旅游各景区、喀斯特博览园、阳朔西街和遇龙河-兴坪景区、月亮山景区、荔浦丰鱼岩景区和银子岩景区、兴安灵渠景区、龙胜龙脊梯田景区、资江-八角寨丹霞地貌景区和五排河漂流等特色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鼓励开发全州天湖景区、全州三江口水上娱乐、平乐桂江水上休闲和榕津景区、临桂古柳运河景区、灌阳古民居保护展示、千家洞瑶族文化景区及县(区)生态农业旅游等,以满足多样化旅游消费需求,全面提升旅游业的层次和水平。

  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业  提高商贸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加强现代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各县城、乡镇为基础,各类大中型农副产品和工业品批发市场为骨干,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沟通城乡、联系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市场体系和商贸物流网络。加强和完善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桂林市物流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航空港、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桂林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与城市相适应的大型超市等一批项目。

  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服务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会展、金融保险、现代工业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后勤等服务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大力发展会展业。开拓国内外会展市场,发展门类全、层次高、辐射广的现代会展业,打造桂林会展品牌,逐步把桂林建设成国际区域性会展城市。

  ——金融保险业。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内股份制银行、国外金融机构;加快整合城市商业银行,扩大服务领域和经营规模;积极发展保险业、证券业和信用担保机构,加强金融环境建设,推进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企业、个人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和规范桂林市经济、金融秩序。

  ——现代工业服务业。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积极发展融资担保、管理顾问、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物流配送、工业园区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业。

  ——社区服务业。要坚持“政社分开、协同一致,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民主自治、自助互助”的原则,加强社区组织队伍建设,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建立服务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服务体系。到“十一五”期末,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产业体系,社区居民普遍享有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产业群初步形成。

  ——教育后勤服务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后勤社会化为模式,构建具有市场特色的教育后勤社会化框架。主要发展学生公寓、餐饮服务、商贸连锁、网络教育、文体活动、医疗卫生服务等。

  放宽市场准入,改善发展环境,鼓励和大力发展餐饮旅馆业、房产业、中介咨询业、高端人群服务业等服务业。

  第六章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

  城市建设要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城镇经济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主题,以优化城镇布局结构为主线,以扩大城镇人口容量和完善城镇功能为主要内容,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条件,继续强化以桂林市为中心的“X”型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完善一、二、三级城镇发展轴,努力构建城乡发展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体系框架,充分发挥桂林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和经济辐射带动功能。

  重点发展中心城市   按照《桂林城市总体规划》和《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分散组团的模式,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重点建设以临桂县城、秧塘工业园为纽带的西向组团和以铁山工业园为中心的东向组团,按规划发展北向组团和南向组团,加大道路、供水、排水、公交、燃气、供电等城市配套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建设力度。加强规划管理,强化规划指导作用,加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完善重点区域和地段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

  明确城区功能定位。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中心区,适当降低人口居住密度;东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和会展、文化教育、体育等产业;南区重点发展文化教育和工业、商贸业;西区重点发展工业,建成现代物流、行政中心;北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健全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促进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与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把桂林市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雁山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明王城保护开发;续建东外环路、万福路、北区污水处理系统、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抗战路、穿山桥等一批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扩建东区污水处理厂,推进城市雨污分流和截污工程,建设西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完善冲口垃圾处理场;建设西城供水工程,推动城市远景供水项目前期工作;续建城市管道燃气工程;继续推进城市片区整治和小街小巷改造;加强小东江、南溪河等市内小江小河综合整理;加快城市江滨、江洲、沿湖水系的绿地建设,继续抓好石山绿化,提高居住区、单位庭院绿化水平;开展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结合城市和新农村建设,加强漓江东岸以防洪为主的堤路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新建一批公交枢纽和中转场站;加快停车场站建设,逐步解决旧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增强城市交通管理能力。

  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抓好县城建设,特别是基础好、潜力大、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城,逐步将它们建设成为功能比较完善、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并具有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市域副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镇;小城镇建设要配合走廊经济战略,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沿桂北经济走廊和旅游通道的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建设。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重点城镇建设,做到规划先行、布局合理、产业集中、资源节约、生态优良、保护环境。“十一五”期间,继续支持30个重点小城镇的发展。主要是加强县城道路、防洪、消防、供水、排水、垃圾处理和重点小城镇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榆林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杭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南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大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大雪灾对发展与安全问题的启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