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坎昆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重申既定减排承诺

    [内容预览]

    | 2010/12/8 19:54:42
    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在坎昆重申了中国原先作出的承诺。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减排目标是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迄今,日程已过半的坎昆会议上,仍然没有达成协议的迹象。任何大国在减排问题上的风吹草动,哪怕只是一场误会,都会在坎昆引起不小的波澜。   有西方通讯社报道说,中国在坎昆会议期间首

    [阅读全文]

  • 发改委官员呼吁加强中美能源与环境领域合作

    [内容预览]

    | 2010/12/8 19:11:29
    2010年12月6日,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官员在参加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一个中国本土的环保、非政府组织(NGO)的边会时,强调中美未来应加强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务实合作。  墨西哥当地时间晚八点十五,GEI联合美国气候战略中心(CCS)在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大会上召开了主题为“推动中美省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联合边会。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际合作处处长黄问航作为演讲嘉宾在发言时做出了

    [阅读全文]

  • 中国展开旋风式“气候外交”促坎昆大会获取进展

    [内容预览]

    | 2010/12/8 9:00:17
    解振华称“中国不会犯发达国家过去无节制排放的错误”  当地时间6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先后出席了中国代表团新闻发布会和“基础四国”部长级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代表团“旋风式”参加各种会议磋商的情况。他表示,中国不会犯发达国家过去无节制排放的错误。  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不会犯发达国家过去无节制排放的错误。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  

    [阅读全文]

  • 探索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奥秘

    [内容预览]

    | 2010/12/7 9:42:31
    是哪些基因的表达和细胞活动导致植物对环境胁迫(如干旱、高盐、营养缺乏等)特别敏感或不敏感?植物活细胞是如何对环境胁迫做出“恰当”反应以求生存?尽管植物“植立不动”,但在遭遇干旱、高盐、营养缺乏等逆境胁迫时却能通过自身调节而“努力”使自身适应环境。从基因、生理生化反应以及细胞活动等层面上探索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机理,正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创新研究群体的工作内容

    [阅读全文]

  • 首部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立法颁布实施两月

    [内容预览]

    | 2010/12/6 11:02:30
    应对“天变”的立法破冰   在全球气候最敏感区域之一的青藏高原诞生并实施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法规,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使得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在法律层面上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   坎昆会议召开之时,在操作层面上具有“破冰”意义的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政府法规——《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亦颁布实施两月。该办法是2007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来,

    [阅读全文]

  • 中国专家称中方应对气候变化进展大并仍在努力

    [内容预览]

    | 2010/12/6 10:52:08
    新华网墨西哥坎昆12月4日电(记者 王玉珏 刘莉莉)中国代表团高级顾问、国务院参事刘燕华4日在此间介绍说,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的科技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基础研究、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和适应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在全面展开。刘燕华说,近些年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投入每年大幅增长,比如水电总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都在扩大,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世界第一,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屈一指。在取得成

    [阅读全文]

  • 在气候变化研究上发出中国声音

    [内容预览]

    | 2010/12/6 10:27:46
    从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到“千年寒冬”的谣传与辟谣,从哥本哈根到坎昆,气候变化从未如此紧密地和每个人的生活相联系,直至成为世界议题,气候变化研究因此成为每个国家在这场谈判与博弈中的重要工具。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气候变异机理和预测理论”创新研究群体正在为发出我国的声音而努力着。  “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气候复杂、灾害频繁,研究气候

    [阅读全文]

  • 中方: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0/12/4 9:20:22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余晓洁 傅夏莉)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基础,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维护国家合理的发展空间,也要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  郑国光表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个公平性问题。中国有数千万贫困人口和大量低收入人群,有广大的贫困地区需要发展。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消除

    [阅读全文]

  • 民间组织成为中国推进低碳减排的“新兴力量”

    [内容预览]

    | 2010/12/3 13:54:36
    一户普通家庭每天的碳排放量有多少,对于正在大力推进低碳减排行动的中国来说,这仍是个“模糊的数据”。而武汉市的1000户家庭,近期将会收到一张“家庭碳排放调查表”,通过对家庭碳排放量的调查与核算,“碳排放量”将成为指导他们低碳生活的“温度计”。   这项“百千万碳盘查行动”是11月中旬成立的中国首家碳减排联盟--武汉碳减排协会启动的第一个项目,武汉市的100户企业、1000户家庭和10000名志愿者

    [阅读全文]

  • 特大旱情重创云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内容预览]

    | 2010/12/3 9:07:02
        新华网云南频道12月2日电(记者秦晴)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夏的持续旱情,给西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尤其是被誉为“生物基因宝库”的云南省更是饱受大旱之痛。在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发生后,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究竟受到了多大影响?今年3月到7月,记者多次前往滇西、滇西北、滇东北等地,深入采访旱情影响,探寻旱情对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隐忧。   野生动植

    [阅读全文]

  • 沙漠成花果山 治理沙漠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内容预览]

    | 2010/12/3 9:03:58
    在一座位于中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沙漠温棚里,金黄色外皮的“金妃”西瓜一改过去人们对西瓜绿皮红囊的印象。  “金黄色的西瓜12月中旬就能上市,一斤8元,一个西瓜能卖三四十元。”沙漠温棚种植户黄晓霞说。  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少雨,人们在治理沙漠过程中,只能种植一些很难产生经济效益的沙生植物。随着科技进步,中国西北一些地区的治沙工作逐渐从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中国许多沙漠地区,在坚持治沙与

    [阅读全文]

  • “十二五”将促进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

    [内容预览]

    | 2010/12/3 7:44:09
    本报北京12月2日电(记者高博)“十二五”期间,海洋工作要以维护和拓展国家与民族长远利益为核心,进一步做好国家管辖海域和全球海洋的战略统筹与布局工作。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海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展望了“十二五”期间的海洋工作。   孙志辉在讲话中还提到,“十二五”期间,要以服务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动力,做好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要以促进海洋

    [阅读全文]

  • 中国政府在坎昆举办首场"边会" 苏伟解疑释惑

    [内容预览]

    | 2010/12/2 19:44:12
    中国政府于当地时间12月1日在坎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首场边会(Side Event),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出席边会并讲话,为与会者解疑释惑。  苏伟在边会上通过一连串具体数字介绍中国的减排努力。他重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做出的庄严承诺。  苏伟表示,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阅读全文]

  •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实际行动减排

    [内容预览]

    | 2010/12/2 12:10:06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王亚光)正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墨西哥的海滨城市坎昆,中国不可避免成为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其在会内会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态度也备受关注。  由于气候变化越来越引发公众重视,近年来进行气候谈判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方大会,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经过了哥本哈根的喧嚣和纷争,各方普遍认为坎昆大会不可能达成具有法律

    [阅读全文]

  • 解振华表示:中方乐见坎昆会议获积极成果

    [内容预览]

    | 2010/12/2 8:54:10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王永志)在坎昆国际气候大会召开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解振华副主任会见了来访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乐施会、自然之友等十余家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他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坎昆会议难以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尽管如此,中国还是会朝着这一方向做出积极努力,希望看到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发改委官网今天披露解振华与代表们就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国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以及坎昆

    [阅读全文]

  • 全球气候变暖是"骗局"?减排在科学争论中推进

    [内容预览]

    | 2010/12/2 8:28:25
    气候是不是真的在持续变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到底哪个大?气候变暖对人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利用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的可信度有多大……  这些有关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部分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有的极端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   如今,争论还在持续

    [阅读全文]

  • LED照明:如何打造绿色城市

    [内容预览]

    | 2010/12/2 8:05:40
        ■ 将新闻进行到底    嘉宾:Ed Ebrahimian(美国洛杉矶市路灯管理委员会主管)    David Ferguson(加拿大安大略省韦兰市城市交通主管)    牛萍娟(天津工业大学半导体照明

    [阅读全文]

  • 智能交通,何时能改变交通拥堵?

    [内容预览]

    | 2010/12/2 8:03:17
    世博会期间,平均每天近40万的游客大量涌入,高峰时段上海交通道路通畅率仍超过98%,世博园和上海市主要城区交通秩序井然有序。这些都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关注——  世博会如期结束了,短短6个月的时间,7000多万人在世博园中驻足。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流量,世博园中的交通该如何保证有序通畅?上海运用了什么科技手段掌控园区周围包括整个城市的交通?  世博园中的智能交通  为了保证世博会期间的交通出行,上海市采

    [阅读全文]

  • 发改委定调生态补偿三步走:2020开征生态税

    [内容预览]

    | 2010/12/1 23:29:29
    2010年将成为值得纪念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年,法规、政策以及实践三方面工作正在同步推进。  6月,发改委调研小组将展开《生态补偿条例》起草工作的前期调研。  “调研工作将由五、六个小组分头进行,成员除各部委官员外,还将邀请中科院、社科院和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加入。”发改委西部司农林生态处处长肖渭明对记者表示。  据本报记者获悉,目前《生态补偿条例》草案框架稿已呈现轮廓,即初步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定义、

    [阅读全文]

  • 解振华:未来五年从鼓励节能转向强制节能

    [内容预览]

    | 2010/12/1 13:18:12
    “十一五”节能目标对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十一五”所有节能降耗任务完成,五年中我国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未来,我国将依法节能,节能由劝导、鼓励逐步转向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这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11月29日在“第二届城市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透露的。  解振华表示,“十一五”期间,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异常艰巨,但取得的成效举世瞩目。“十一五”前四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

    [阅读全文]

9380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