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中国大小兴安岭停止主伐恢复东北生态屏障

    [内容预览]

    | 2011/1/9 21:11:24
    中国将从2011年起在面积最大森林——大小兴安岭停止砍伐已经长成可以利用的树木,并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恢复东北地区生态屏障。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9日在哈尔滨举行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宣传贯彻会议上指出,这项中国林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规划》,从2011年开始,可采资源基本枯竭的黑龙江大

    [阅读全文]

  • 第一份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报告问世

    [内容预览]

    | 2011/1/8 18:11:39
    ●报告首次提出“长江战略”构想  ●首次提出“现代自然城市”理念  光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李瑞英)“在‘十二五’规划开启之际,在全面小康最后10年攻坚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该超前准备,从更长时期内,开展全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研究,启动全面实施现代化的新规划。已经全面实现小康的发达区域,必须研究和实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战略。特别是,今天位居长江“龙睛”的南通,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

    [阅读全文]

  • 联合国官员盛赞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内容预览]

    | 2011/1/8 17:43:48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江国成)联合国助理秘书长阿贾伊·齐柏6日在此间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实施雄心勃勃的节能减排计划,还在新能源领域投入巨资,成为亚洲的绿色经济巨人。  他在6日在北京举行的“2011国际城市发展论坛”上说,中国至少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展现了领导力。他还高度评价了中国在日前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上的表现,认为中国在墨西哥

    [阅读全文]

  • 绘就大美三江源

    [内容预览]

    | 2011/1/8 17:18:56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三江源总体规划,投资75亿元建设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年8月30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  2007年12月,国家批复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并于2008年5月26日启动,项目总投资15.7亿元;  2008年10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支

    [阅读全文]

  • 沙漠变成“聚宝盆”

    [内容预览]

    | 2011/1/8 17:10:21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周剑峰 周乔西)在人们印象中,沙漠是沙丘连绵、寸草不生的荒漠之地,除了天空的蔚蓝,视野里只留下茫茫的苍黄。然而,在中国西北宁夏中卫人的眼里,沙漠却是聚宝盆。半个世纪前,沙漠离中卫市区只有4公里之遥,而如今中卫市不仅将沙漠击退了20多公里,而且在上面建起了瓜果蔬菜大棚、光伏电站,种上了密密麻麻的苹果、沙枣和速生杨。昔日的荒漠,是如何变成今日瓜果累累、稻麦飘香的绿洲呢?去年12月底的

    [阅读全文]

  • 我国首部稀土环保标准原则通过 预计今年出台

    [内容预览]

    | 2011/1/6 23:16:19
        中广网北京1月6日消息(记者 周晋竹)据经济之声报道:我国首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则通过,预计今年会出台,这是全球首部针对稀土工业的环保标准。    据参与稀土环保标准起草工作的专家王国珍预计,标准出台后,稀土行业环保成本要比原来增加一倍。这个标准规定了稀土工业的企业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的水污染物、大气污

    [阅读全文]

  • 中国“十二五”期间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内容预览]

    | 2011/1/6 23:14: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说,“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指导思想,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多管齐下,“十一五”规划节能降耗目标基本完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会上表示,我国“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目标基本实现,接近20%,但最终统计数据还未出来。  这是我国首次

    [阅读全文]

  • 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内容预览]

    | 2011/1/6 19:19:59
    未来5年,我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为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这是记者从1月5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获悉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会上表示,力争到201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公顷,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84亿吨。 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

    [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加强林缘缓冲带保护可促森林恢复演替

    [内容预览]

    | 2011/1/6 19:18:11
    为了解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森林边缘的更新特征,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刘文耀和博士李小双对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20年生林缘以及向林外延伸不同环境梯度上原生种类的分布、丰富度、区系组成和植被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据悉,由于长期受人类干扰活动的影响,亚热带山地原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逐渐退化和片段化,森林边缘生境数量不断增加。尽管有些学者对一些森林的林缘效应进行了研究

    [阅读全文]

  • 中国力争使森林覆盖率在2015年达到21.66%

    [内容预览]

    | 2011/1/5 17:24:26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全国林业厅5日透露,未来5年,中国将加快构建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在2015年使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据介绍,这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除森林覆盖

    [阅读全文]

  • 中国防沙治沙仍任重道远

    [内容预览]

    | 2011/1/5 12:13:37
    4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初至2009年底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跟上一个监测周期(1999-2004)相比,荒漠化和沙化程度继续减轻,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但中国防沙治沙仍任重道远。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10多亿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  介绍说

    [阅读全文]

  • 结构减排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突破口

    [内容预览]

    | 2011/1/5 12:11:53
    节能减排有了明确的数字目标,是从“十一五”开始的。如果说“十一五”是第一张考卷,这张考卷我们已经提前交卷,成绩合格。  但是,在去年年末,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一些地方出现了靠行政手段“拉闸限电”、数字造假等令人担忧的现象。  环保部日前公布的减排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10%,而COD的排放总量将比2010年减少5%。工信部提出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单位

    [阅读全文]

  • 京津风沙源已成沙尘暴减弱区

    [内容预览]

    | 2011/1/5 10:59:20
    核心提示  我国国土面积中,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占多大比例?最新的监测结果给出了答案。  过去几年,我国在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通过提高沙源地林草植被覆盖,能否彻底禁绝沙尘暴?本报采访的相关专家给出了解答。  土地荒漠化、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  国家林业局1月4日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初至2009年底的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2491平方公里,

    [阅读全文]

  • 贾治邦: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内容预览]

    | 2011/1/5 10:58:07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月5日讯  贾治邦局长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普遍树立。首次明确提出要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并将其与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了生态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是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明显增强。中央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

    [阅读全文]

  • 粮食丰收可喜 农业生态堪忧

    [内容预览]

    | 2011/1/5 10:53:05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雪松表示,为了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大规模施用,造成农村水环境恶化。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马国霞指出:“随着工业和城镇生活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的主体。”  粮食增产是让人欣喜的,因为在现实中,粮食生产安全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但在为粮食增产成果丰硕而喜悦的同

    [阅读全文]

  •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面积超46万平方千米

    [内容预览]

    | 2011/1/5 10:47:50
    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2010《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已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6万平方千米,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5亿~4.5亿吨。这也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次发布水土保持公报。  201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其中之一是实施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督监测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在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和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严格限

    [阅读全文]

  • 我国迄今最大规模近海海洋水体环境调查获系列成果

    [内容预览]

    | 2011/1/5 10:35:23
    目前,我国迄今最大规模近海海洋水体环境调查(“908专项”)进入了成果集成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记者了解到,历经夏、冬、春、秋4个季度航次的调查,“908专项”水体环境调查全面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基本掌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状况。 “908专项”水体环境调查取得的成果主要有:大规模长时间序列、定点、全剖面海流观测锚系潜标和高空间分辨率海洋水文观测,对中国近海环流的认识从统计平均态提升到天

    [阅读全文]

  • 新能源产业绘出新的十年发展路线图

    [内容预览]

    | 2011/1/4 12:41:30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十年。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发展规划,在2011年-2020年的十年间,国家对新兴能源产业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额将达到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介绍,新能源规划主要包含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0年4月1日,修改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中国将设立

    [阅读全文]

  • 谁能为公共利益代言?

    [内容预览]

    | 2011/1/4 11:25:33
    在污染事故频发的当下,环境公益诉讼注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当污染企业、环保部门、检察院、环保NGO等诸多力量围绕环境公益诉讼角力的时候,谁来当原告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一些探索中,检察机关、环保NGO轮番上台,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却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原告身份受到各种质疑。  昆明这起环境公益诉讼案却有了很大改变,环保部门站到了原告的位置上,开始了真刀真枪的磨练。  当

    [阅读全文]

  • 沙产业:让干旱荒漠成为生存新空间

    [内容预览]

    | 2011/1/4 10:40:47
     1984年,钱学森提出沙产业理论,其目标是将不毛之地变成沃土。如今,钱老的设想正在变为现实。 刘恕:当一个理论经过实践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以后,它的作用和影响力是无穷的。 沙产业理论是钱学森在1984年提出的,其目标是将不毛之地变成沃土。钱学森还把自己获得的奖金捐献出来,用于支持沙产业发展。 自2001年起,钱学森首次同意以自己名字设立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

    [阅读全文]

9380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