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制订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施指导性意见
[内容预览]
| 2008/12/20 21:13:46(记者 王慧琼)昨天,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研讨会在深圳东部华侨城举行。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广东省环保局局长李清,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及六个试点地区代表和有关专家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吴晓青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具有开创性,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由理论转到实践、由思考转到实际探索新阶段,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历史性转变。深圳等试点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尽其能、各使其招、各[阅读全文]
-
发展改革委:我国将建立节能监察制度推动全社会节能
[内容预览]
| 2008/12/19 22:13:20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江国成)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召开的节能监察制度研讨会上获悉,为建立协调、高效、规范的节能监察制度,确保节能法和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展改革委已经起草完成了《节能监察办法》(征求意见稿),待进一步修改后颁布实施。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阅读全文]
-
中国拟针对破坏环境等行为开征环境税
[内容预览]
| 2008/12/19 22:12:13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邹声文)记者从19日召开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座谈会了解到,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环境税研究工作组和专家组,专门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等行为,研究开征独立型环境税。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亟须对现行以排污收费为主的环境保护制度进行改革。独立型环境税就[阅读全文]
-
中国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留下永久印迹
[内容预览]
| 2008/12/19 9:41:24南极中山站时间12月18日10时18分(北京时间18日13时18分),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从中山站出发,前往南极冰穹A地区,从而向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迈出了“第一步”。图为内陆队员出发前合影(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奕湛摄 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阅读全文]
-
中国建六大环保督查中心 地方保护将成监管重点
[内容预览]
| 2008/12/18 17:55:37今天(12月18日),环境保护部华北督查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环保部在最近两年内成立的以环境执法为主要任务的第六个派出机构。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今天说,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和陆续成立的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华东、华北六大环保督查中心等7个部门已经构成了我国的环保国家监察体系。 在中央各部门都被紧缩编制的情况[阅读全文]
-
苏浙沪签订区域环保合作协议
[内容预览]
| 2008/12/18 10:52:47本报讯 苏浙沪两省一市12月15日签订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09-2010年)》(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将在提高区域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紧密合作,推进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进程。 在“合作协议”签订之前,来自苏浙沪两省一市的环保厅(局)长,分别交流了各地在推进污染减排、太湖治污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经过协商,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张敬华、浙江省环保局局长徐震、上海市环保局局长[阅读全文]
-
从科学的春天到自主创新时代
[内容预览]
| 2008/12/18 10:25:26回望30年,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和政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如今,在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科学春天里的故事 1978年的科学大会,不仅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阅读全文]
-
改革开放开创环保事业发展新时代
[内容预览]
| 2008/12/17 8:46:34伟大的创举开启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事业。30年来,环保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涓涓细流演进为洪波巨流,推动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1978年,中央把保护环境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环保事业发展的新时代。30年来,环境保护从理念、地位、制度以至于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我国环保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好时期。30年来,我国经济平均[阅读全文]
-
南水北调工程将全面加快建设
[内容预览]
| 2008/12/17 8:17:03本报济南12月15日电 “2009年是南水北调工程新建设目标明确后的第一年,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一年。”在今天召开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表示,在国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形势下,将全面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步伐。 据张基尧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已于今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截至今年11月底,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投[阅读全文]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称:明春不会产生厄尔尼诺
[内容预览]
| 2008/12/16 17:25:1711月25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08年秋季厄尔尼诺预测会商会。与会专家得出一致意见:今冬和明春,太平洋区域将不会产生厄尔尼诺。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从事厄尔尼诺预测和研究的近20位专家参加了会商。 &n[阅读全文]
-
周生贤致信祝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三十周年
[内容预览]
| 2008/12/15 20:25:4612月1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召开第六届三次理事会的方式,对学会成立30周年做出了别有意义的纪念。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为此发来贺信,向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领导干部及环境科学学会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周生贤在贺信中指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全国性环保社团组织,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30年来,中国[阅读全文]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保事业”高峰论坛举行
[内容预览]
| 2008/12/15 13:47:34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武卫政、梁彩恒)14日,人民网在北京举办“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保事业”高峰论坛。论坛发布了改革开放30年来对中国环保事业有促进作用的十大环保事件和环保贡献人物。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一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过程。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政策、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环境管理架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环境意[阅读全文]
-
近四成国土水土流失严重 经济损失至少2000亿
[内容预览]
| 2008/12/15 13:46:29本报讯 中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95.70万平方公里。这是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考组经过近3年调查发布的数据。 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这次考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土保持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行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水土流失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不仅广[阅读全文]
-
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怀念
[内容预览]
| 2008/12/15 9:08:42他个头不高,却总是站得很高,看得很远。他的语言平实,却总是蕴涵着深邃的思想,道出人民的诉求。 他曾经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30年前,他带领中国人民跋山涉水,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30年过去,梦想正在变为现实。他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大、繁荣和蓬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全文]
-
“30年十大环保事件和十大环保贡献人物”揭晓
[内容预览]
| 2008/12/14 23:36:00中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记者孙莹)“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环保事业”高峰论坛今天(14日)揭晓人民网发起评出的30年来十大环保事件件和十大环保贡献人物。 除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环境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出台、持续十五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自然之友成立、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被列入十大环保事件的还有1998年特大洪水促成天然林禁伐以及淮河污染治理十多年绩效不佳,[阅读全文]
-
圆明园运用高科技手段再现立体化原貌
[内容预览]
| 2008/12/12 9:11:49神秘的望远镜里,崭新恢宏的“大水法”建筑完全不像如今的残破,仿佛带领游客回到了它刚刚建成时的样子……在被战火焚毁了100多年之后,圆明园内的景观和建筑将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得以“虚拟重建”。日前召开的2008年北京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上,圆明园“重现辉煌”旅游开发项目正在面向社会招标。圆明园管理处希望在圆明园内新建包括4D影院在内的体验中心,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给游客还原出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圆明园。[阅读全文]
-
中国会尽全力节能减排
[内容预览]
| 2008/12/11 11:22:2812月1日,在波兰波兹南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4次缔约方大会开幕。为期12天的本次会议将为未来一年完成“巴厘岛路线图”确立的谈判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会议将主要讨论一些共同设想,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减排的短期和长期承诺,有效适应气候变化、增加更多资金用于减缓和适应措施以及技术开发和转让。 新华社记者徐[阅读全文]
-
做拉动内需创新环保的"火车头":京沪高铁沿线行
[内容预览]
| 2008/12/9 9:23:13新华网南京12月8日电 题:做拉动内需、创新环保的“火车头”——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行记者齐中熙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自今年4月18日开工,已近8个月。这一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超过2209亿元的项目,是世界上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目前,工程开工建设里程超过1200公里,占设计正线里程的91%。12月初,记者走访京沪高铁施工沿[阅读全文]
-
构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内容预览]
| 2008/12/9 9:13:19本报讯 12月6~7日,第七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安全”。 此次论坛的召开得到了国家领导和环保专家的高度重视。近百位环保专家和战略学者就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问题畅谈了看法。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应邀做了题为“关注中国生态安全”的主题报告。 曲格平在报告中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忽视生态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如果生态安全不牢固,就意味着大片国土失去[阅读全文]
-
罗布泊科考:芦苇屋见证罗布人渔村兴衰
[内容预览]
| 2008/12/5 8:48:55新华网新疆罗布泊12月3日电(记者张鸿墀、赵戈)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夏训诚研究员2日率队造访三河口冲积扇上芦苇屋。作为罗布人迁徙生存的一处遗址,这里的兴衰足以见证塔里木河历史的变迁。 出罗布荒原南部的若羌县城,向北约80公里的荒漠区域是被称为“草库勒”(库勒:维吾尔语即湖的意思)的地方。历史上,发源于阿尔金山的米兰河、若羌河、瓦石峡河三河自北向南,汇聚在此,形成平坦的冲积扇,最后和北来[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