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专家解读尼泊尔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及以上

    [内容预览]

    | 2015/5/1 16:43:40
    新华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吴晶晶、崔静)中国地震局相关专家30日就尼泊尔地震烈度初步评估结果进行解读。据介绍,本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及以上,极灾区面积约为7400平方千米,全部在尼泊尔境内;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约21万余平方千米,包括尼泊尔、中国、印度等国。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孙柏涛介绍,初步评估本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及以上,极灾区面积约7400平方千米,全部在尼泊尔境内。本次地震最严重的

    [阅读全文]

  • 生态文明奠基中国梦

    [内容预览]

    | 2015/4/30 5:31:22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对生态环境保护千叮万嘱。事实上,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强调、点评或批示多次。2012年12月他在广东考察指出,生态欠账太多;2013年4月赴海南考察他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

    [阅读全文]

  • GEP如何给生态贴上“价签”

    [内容预览]

    | 2015/4/28 19:41:22
        左上图为盐田区义工清理沙滩现场, 林浩生摄。右上图为小梅沙海滨栈道, 刘伯良摄。 右下图为盐田俯瞰,丁庆林摄。图为盐田港集装箱一角。谢建伟摄图为小梅沙海滨栈道。刘伯良摄图为盐田区垃圾减量分类走进绿色军营宣传活动现场。 张 甲摄  深圳市盐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为破除“唯GDP政绩观”提供了实践样本——  “现在是16时33分,实时监测监控

    [阅读全文]

  • 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

    [内容预览]

    | 2015/4/27 3:35:15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世纪以来,全球发生多起重大地震灾害,其中主要包括:  2003年  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北部发生6.2级地震,近2300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  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6.3级地震,约2.5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巴姆古城70%的住宅被夷为平地。  2004年  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8.7级地

    [阅读全文]

  • 我国各部门紧急应对尼泊尔地震灾情

    [内容预览]

    | 2015/4/27 3:33:41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 北京时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波及我国西藏部分地区。一天来,我国各相关部门紧急行动起来,一方面在西藏受灾地区全面展开救援行动,另一方面,积极调配运力前往尼泊尔接回我滞留旅客,并在此危急时刻向尼方伸出援助之手。  西藏受灾地区抢险救灾工作全面展开  受尼泊尔强烈地震影响,我国西藏聂拉木、吉隆、定日、萨嘎、仲巴、亚东、

    [阅读全文]

  • 中国在国内外展开地震救援行动

    [内容预览]

    | 2015/4/27 3:31:44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  尼泊尔强震发生后,中方全方位的救援行动紧锣密鼓却有条不紊地展开。  反应神速  北京时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中国方面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向尼泊尔总统和总理发出慰问电,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对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的慰问,并表示“中方愿向尼方提供一

    [阅读全文]

  • 中国两大沙漠围逼中的民勤绿洲生态嬗变

    [内容预览]

    | 2015/4/25 23:03:15
    作者 冯志军 崔琳 高莹  “民勤不再是过去外界印象里遮天蔽日的黄沙。”临近谷雨时节,巴丹吉林沙漠里正大风呼啸,甘肃民勤县水政水资源办公室主任邱德玉说话时需要刻意抬高嗓门,“你看,尽管现在的风很大,但空气里并没有沙子”。  中新社记者顺着邱德玉指的方向望去,满目的耐旱植物向沙漠深处“挺进”。不远处,曾干涸半个世纪的青土湖面波光粼粼,水中的芦苇丛已有半人多高,成群的水鸟穿梭其间,鸣声不绝于耳。   

    [阅读全文]

  • 垃圾分类:15年只是个开始

    [内容预览]

    | 2015/4/25 0:17:13
     ■本报见习记者 袁一雪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那时,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概念尚且懵懵懂懂。经过15年的努力,如今,几乎被宣传覆盖的城市居民大部分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年北京市日均垃圾产生量为1.84万吨,与2008年的日均1.83万吨相比,基本持平。2013年北京市新增600个居民小区实行垃

    [阅读全文]

  • 人体摄入PM2.5八成来自室内

    [内容预览]

    | 2015/4/23 18:02:40
    本报北京4月22日讯(记者王珊)相较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加显著,其中人均室内暴露量和潜在剂量为室外的4倍。今天上午,清华大学发布的国内首个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显示,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基于时间上的累积,人一天在室内的停留时间高达20小时,人体摄入的80%的PM2.5来自室内。据了解,该结果源于实验组在2014年11月14日~2015年1月30日累计1

    [阅读全文]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获得实质进展

    [内容预览]

    | 2015/4/23 17:27:07
       核心阅读  4月22日是第四十六个世界地球日,旨在增强民众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地球日来临之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过去20年的卫星监测数据发现,近些年来,全球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多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增加了本国的植被覆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赢得广泛国际赞誉。  刘慧绘 

    [阅读全文]

  • 粤津闽三大自贸区挂牌 打造中国改革开放新高地

    [内容预览]

    | 2015/4/21 17:19:06
    中新网4月21日电 (曾会生)今天上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福建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开启中国自贸区2.0时代。根据20日国务院印发的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显示,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四大自贸区要当好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四大自贸区共用同一张负面清单,且负面清单由上海自贸区版的139条缩减至122条。四大自贸区在服务的国家战略、辐射带动区域和改革举措上各有侧重。随着自

    [阅读全文]

  • “森林中国·2014中国生态英雄”30名入围者事迹摘要

    [内容预览]

    | 2015/4/20 21:40:19
    他们的岗位很平凡,却做出了太多的不平凡;他们的工种很简单,却创造了无数的“不简单”。这30名入围者是从全国各地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岗位上发现和推荐出来的。经专家进一步评议,他们当中将产生10名“2014中国生态英雄”。以下是他们的主要事迹。  1 卫泽珍 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太原动物园副园长  卫泽珍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兽医系兽医专业。参加工作30年以来,他每年参与野生动物野外救护二三十次,

    [阅读全文]

  • 向社会及时公布核辐射监测数据

    [内容预览]

    | 2015/4/17 17:14:41
     人们日常受到的辐射剂量比例示意图 国家核安全局会同国家能源局、国防科技工业局,于2014年12月发布了《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并于今年1月14日就这份声明专门召开了媒体解读会。与此同时,国家核安全局还发布了《2013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向社会发布的年度辐射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的核安全终于走出“深闺”,主动掀开了以往神秘的盖头,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的关

    [阅读全文]

  • 光明科学沙龙着力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

    [内容预览]

    | 2015/4/17 1:03:2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把原来北京、天津不要的、发展落后的企业接走,这不是协同发展。”在今天举行的《i科学》第16期之光明科学沙龙上,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说。他认为,京津冀一体化面临着经济、社会、人才三大断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经济断崖为例,牛文元阐述了三地之间发展面临的差异。“北京每平方公里的产出为1.7万元,天津为1.2万元,河北却只有1500元。”对此,环保部环境规划

    [阅读全文]

  • “水十条”: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

    [内容预览]

    | 2015/4/16 17:49:16
    人民网北京4月16日电 (记者蒋琪)国务院近日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就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指出,到2020年,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当前,我国地表水及地下水复合污染事件频发,华北平原渗井渗坑污染、辽宁阜新“绿茶水”等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污染的地表水影响了地下水;广西龙江镉污染、重庆千丈岩水库污染等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受污染的地下水影响了地表水。针对这些新情况

    [阅读全文]

  •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

    [内容预览]

    | 2015/4/16 0:37:18
    关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关于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专章的规定,推进公众参与工作有序开展,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向我部提出意见和建议。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20日。  联系人: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 黄瀞漪 赵莹 

    [阅读全文]

  • 新《环保法》“百天”:长出钢牙利齿

    [内容预览]

    | 2015/4/16 0:33:46
    环境压力和公众的期待,倒逼新《环保法》出台。4月10日,备受瞩目的环保“新法”走过了它的第一个100天。近日,环保部的一系列举动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公众对于这部新法的期待。■本报记者 王珊 实习生 李晨阳近日,争议多年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被环保部否决。同时,朱杨溪水电站、石硼水电站等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也被叫停。“过去十年,因为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等问题,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区进行过两次调

    [阅读全文]

  • 环保部新规征意见:公众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

    [内容预览]

    | 2015/4/16 0:32:17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杨维汉、崔静)记者14日从环保部获悉,作为新环保法的配套规定,环保部拟定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公众可参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征求意见稿同时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今年开始实施的

    [阅读全文]

  • 吴立新院士:海洋科学呼唤新技术革命

    [内容预览]

    | 2015/4/9 4:10:29
    “海洋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海洋科学,更需要海洋新技术的革命。”4月2日,中科院院士吴立新做客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前沿讲座时如是说。“海洋与气候是个超级科学,因为它几乎包含了各个学科层面的问题。”吴立新说。海洋既是碳汇也是热汇;全球水循环86%的蒸发来自海洋,78%的降水流入海洋,从这个角度讲,海洋控制着全球水循环。因此,吴立新认为,对气候系统中长期变化的预测能

    [阅读全文]

  • 中国环保部重启“绿色GDP”研究  将于2016年推行地区试点

    [内容预览]

    | 2015/4/9 2:25:08
    中国环境保护部近日表示,已经启动绿色GDP的研究,这是时隔11年中国再次重启这一研究。据介绍,今后,中国可能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并从2016年开始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所谓绿色GDP核算,就是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弥补传统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中国的绿色GDP的研究

    [阅读全文]

9379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