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内容预览]
| 2015/7/11 16:44:08地处大西南的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如何完成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目标任务?记者日前跟随国务院第六督查组采访,看到三省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绿色崛起,成为三省区的最大亮点。 谋发展,争分夺秒促投资 云南、广西、贵州发展的基础不占优势:地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山区、贫困地区,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仍是三省区最现实的省情。 稳增长的选项[阅读全文]
-
专家:将绿色经济融入“一带一路”
[内容预览]
| 2015/7/4 23:59:04新华网贵阳6月28日电(记者韩洁、王新明)正在举行的“一带一路框架下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专家建议,将绿色经济融入“一带一路”。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一项重要战略,通过“一带一路”可以跟国际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经验,争取共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应以绿色的观点、方法、理念推进“一带一路”。通过加强对生态资本的核算、定量评估,促进绿色发展真正“落地[阅读全文]
-
中国绿色城镇化指标:用价值导向探索“数字管理”
[内容预览]
| 2015/7/4 23:48:35中国网讯 (记者 吴琼静)6月27日,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在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的各国专家,从全球范围、中国的视角,阐述观点、探索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本次分论坛的一个突出亮点,《中国绿色城镇化指标》的发布引起了在场嘉宾和观众的热烈关注。据悉,《中国绿色城镇化指标》由周牧之教授率领的云河都市研究院团队,历时两年多编制而成,样[阅读全文]
-
环保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草案)》获原则通过
[内容预览]
| 2015/7/3 15:49:46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今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草案)》。 会议指出,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切实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规范并引导公众依法、有序、理性参与环境保护事务,有必要根据中央有关要求和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在总结吸收多地推动公众参与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阅读全文]
-
从国家自主贡献文件迈向巴黎气候大会
[内容预览]
| 2015/7/2 4:29:38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记者潘洁)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备受世界瞩目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至此,覆盖全世界碳排放量约60%的国家和地区都已公布了各自的自主贡献文件。 “作为碳排放大国,中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为12月份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举行注入了正能量。”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1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此次发布的中国自主贡献文件目标包括确定二氧化碳排[阅读全文]
-
环保大数据呼之欲出
[内容预览]
| 2015/7/2 4:04:49“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6月19日,在环保部开展的“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大讨论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监测站2700多家,共有监测人员近6万名,监测用房287万平方米,监测仪器设备26.8万台。所有省级监测站都具备水质109项全分析能力,多数省级[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们的生态保护烦恼
[内容预览]
| 2015/7/2 3:45:49新华网贵阳6月30日电(记者程云杰)在贵州铜仁举行的中国梵净山“人与生物圈计划”战略研讨会上,致力于生态保护的科学家们都认为中国的生态保护战略到了一个需要提升的转折点,而切入口就从他们所经历的一个个烦恼展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引用了一组遥感影像效果图阐述他的担忧。他说,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一些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和西双版纳保护区的森林面积出现了萎[阅读全文]
-
我国“解读地球计划”启动
[内容预览]
| 2015/7/2 3:42:08本报讯 (记者赵广立)“百年后地球是否将面临气候灾难?地球升温2℃到底会怎样?我们不能无科学根据地片面夸大,而应该未雨绸缪,及早采取正确行动。”在近日举行的中科曙光技术创新大会上,大气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曾庆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天,“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预研及原型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地球数值模拟装置”项目)宣告启动。这个被称作“解读地球计划”项目的发布对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阅读全文]
-
我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内容预览]
| 2015/7/2 3:40:41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安蓓、赵超30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中国于当日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根据文件,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文件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阅读全文]
-
中国八成近海生态呈亚健康 亟需赔偿追责制度
[内容预览]
| 2015/6/24 16:13:56□本报记者蔡岩红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今天首发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中称,目前,我国80%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自然岸线保有率不足40%,关键自然资本存量锐减。未来10至15年,既是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 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发展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客观上未能摆脱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阅读全文]
-
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项目公布
[内容预览]
| 2015/6/24 15:55:05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79号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4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4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我办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初评通过的17[阅读全文]
-
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十条” 北京设土壤监测点
[内容预览]
| 2015/6/22 22:19:442015年4月9日,北京焦化厂原址,土壤修复方搭建起膜结构大棚,对污染土壤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工作。新京报资料图片/记者 王贵彬 摄新京报讯 想知道空气情况,可通过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随时查看。今后,土壤也将成为环保部门例行监测的对象之一。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北京将布设一批土壤监测点,目前正在进行点位的前期筛选。其中,基础点位布设将以耕地为主。北京将布设三大类监测点位北京市环保[阅读全文]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盛会即将举行
[内容预览]
| 2015/6/21 18:00:22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1日讯(记者李文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为主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将于6月26日-28日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经国家批准、国际性高端论坛,届时来自全球逾千位嘉宾,将在为期3天里围绕“绿色发展和转型“、“和谐社会和包容发展”、“生态安全和环境治理”、“生态价值和全球治理”版块, 展开三十余场主题论坛。 贵[阅读全文]
-
加强生态文明领域重大工程的谋划、储备及实施
[内容预览]
| 2015/6/19 21:40:59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晓萍):上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18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会议,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会议上说,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并且要发挥生态文明对稳增长的作用,加强生态文明领域重大工程和投资项目的谋划、储备及实施。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以党中[阅读全文]
-
中外专家探讨绿色建筑发展 零能耗建筑或成现实
[内容预览]
| 2015/6/19 4:33:24中新社深圳6月18日电 (郑小红 陈启任)第三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绿色建筑分论坛18日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地专家探讨“从绿色建筑向绿色城区演进”,指出未来绿色城区的发展方向。 日本万双建设副总工程师江口哲男表示,他们公司在2014年已经在研发零能源消耗的建筑,建筑外墙是太阳能薄膜,造价是普通建筑物的两倍以上。尽管如此,但该建筑能通过外墙利用太阳能制造能源,能耗是普通建筑的30%。[阅读全文]
-
发改委:加快制定生态文明建设配套政策措施
[内容预览]
| 2015/6/19 4:28:49记者从18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会议上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制定生态文明建设配套政策措施。 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会上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要加快制定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据了解,各地发展改革[阅读全文]
-
产业化治沙破译荒漠化治理密码
[内容预览]
| 2015/6/19 4:19:01一位牧民正在精心呵护他种植的梭梭。焦梦拍摄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魏博)2015年6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的主题是“绿化沙漠,守护家园”。“沙害不除、治沙不止”,中国荒漠化形势严峻,是世界上沙化面积最大的国家,防治荒漠化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部治沙史就是一部沙区生态文明建设史,记载着一代一代治沙者们的奋斗历程……是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让昔日的“死亡[阅读全文]
-
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站:解黄三角之困
[内容预览]
| 2015/6/16 22:10:55■本报记者 廖洋 王晨绯▲潮汐湿地观测场韩广轩摄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海岸带所供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所指奔流到海就是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它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以及越冬栖息和繁殖地,同时也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具有[阅读全文]
-
海内外300余名生态学者天津研讨“可持续发展”
[内容预览]
| 2015/6/16 22:03:30中新网天津6月13日电 (记者 张道正 通讯员 吴军辉)13日,由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市生态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八届现代生态学讲座暨第六届国际青年生态学者论坛”上,300余名海内外生态学领域著名专家、青年学者与会,共同研讨“现代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 首届现代生态学讲座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李博院士创导并主持,于1994年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为了纪念这位为中国生态学做出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199[阅读全文]
-
生态农业应答气候变化 农业减排生产一举两得
[内容预览]
| 2015/6/10 21:50:10有机和生态农业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图为稻鸭共作生态农田。图片来源:百度图片除了有效利用良好的灌溉条件、调整播种日期、适当更替品种之外,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是既有助于实现农业减排,又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一举两得之选。 你也许不知道,微生物分解留存在土地中的氮肥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又对农业影响深远。你也许也不知道,气候变化会导致环境变化,如冬季增温使高纬度地区[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