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动能

    [内容预览]

    | 2023/10/16 11:03:25
    ◆于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奋进新时代伟大征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壮丽图景。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将进一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阅读全文]

  • 以高质量生态环境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内容预览]

    | 2023/10/16 10:57:56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

    [阅读全文]

  • 推进ODS淘汰进程 实现国家履约目标

    [内容预览]

    | 2023/9/13 16:29:53
    本报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保温管产品、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公告》和《关于禁止生产以含氢氯氟烃(HCFCs)为硅油稀释剂或清洗剂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公告》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公告》发布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我国自1991年加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

    [阅读全文]

  • 赋能绿色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内容预览]

    | 2023/8/30 10:33:04
    本报记者张倩 伴随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变迁,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近日,国合会2023年年会在京举行。期间,多份研究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其中由国合会首席顾问编写的年度《关注问题报告》聚焦当年中国和世界环境与发展重点问题,已连续21年发布。今年的《关注问题报告》以“绿色创新”

    [阅读全文]

  • 保护重要生态空间要一条红线管到底

    [内容预览]

    | 2023/8/23 15:35:57
    程维嘉 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蓝皮书》)日前正式发布。这是继今年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之后,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取得的又一标志性进展。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全世界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举。《蓝皮书》首次系统总结了我国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实践案例,提出了

    [阅读全文]

  •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3年会”在川举办

    [内容预览]

    | 2023/8/7 9:47:25
     本报记者方琬夷成都报道 8月5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3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擘画绿水青山美丽中国”。论坛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年会并致辞。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出席年会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主持论坛开幕式。 黄润秋指出,今年7月,党中央时隔五年再次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这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又一个新

    [阅读全文]

  • “杜苏芮”缘何在华北引发极端强降雨?

    [内容预览]

    | 2023/8/2 17:40:49
    本报记者牛秋鹏 第5号台风“杜苏芮”已于7月28日上午登陆福建,成为今年以来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台风。 虽然“杜苏芮”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但受“杜苏芮”残余环流继续北上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强降雨过程。 “此次强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等特点。”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告诉记者。 方翀表示,自7月29日以来,华北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其中,7月

    [阅读全文]

  • 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西安举办

    [内容预览]

    | 2023/7/15 16:22:04
    本报记者张倩西安报道 今年7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在陕西西安举办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钟洪江出席活动并致辞。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采取节能降碳减排、建立完善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就《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公开征求

    [内容预览]

    | 2023/7/11 15:53:53
    本报记者李欣北京报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有利于鼓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对减碳增汇有重要贡献的项目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后,各类社会主体可以按照项目方法学等技术规范要求,自主自愿开发温室气体减

    [阅读全文]

  •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显示多项指标创新高

    [内容预览]

    | 2023/7/11 11:03:20
    本报记者牛秋鹏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 《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5年至2022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8个年份。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2022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2℃,为20世纪初以来的3个最暖

    [阅读全文]

  • 践行新“公民十条” 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内容预览]

    | 2023/6/7 16:46:57
    本报评论员 6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以下简称新“公民十条”)。它将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年前,为引领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被社会公众称为“公民十条”。这是全国层面首个针对公民的

    [阅读全文]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内容预览]

    | 2023/6/7 16:42:47
    本报记者张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6月的泉城济南,在满目葱郁中迎来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自然与我共生,万物和谐同好。”在孩子们一声声表达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童声朗诵中,这场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主场活动拉开序幕。 用行动诠释担当,做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台上,身着湖蓝色长袍的书生们头戴冠冕、手持竹简,高声诵读经典,再现齐风鲁韵的风

    [阅读全文]

  • 奋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征程

    [内容预览]

    | 2023/6/5 16:33:26
    本报记者牛秋鹏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江河重新成为鱼儿嬉戏的家园;从塞罕坝林场到库布其沙漠,沙地从荒凉苍茫变为绿意盎然;从京津冀到粤港澳大湾区,一度灰霾的头顶重现蓝天白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新征程上,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动人篇章,并正昂首迈向人与自然

    [阅读全文]

  • 与自然共生,同万物相融

    [内容预览]

    | 2023/6/5 16:32:39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追求与探索从未停止。 到底什么是现代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说现代化是高楼林立,有人说现代化是灯红酒绿;有人说现代化是车水马龙,有人说现代化是遨游太空。 但是,当王维的空山被机器的轰鸣打破宁静,当李白的鲸豚被污浊的江水缠绕周身,当杜甫的沙鸥被窥伺的猎网无情笼罩……我们明白了,只有钢筋水泥没

    [阅读全文]

  • 讲好生态环保故事,传播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经验

    [内容预览]

    | 2023/5/24 11:05:47
    ◆郭媛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民生和发展,生态环保故事就是优秀的中国故事。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留下了很多

    [阅读全文]

  • 从协议到协力,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在行动

    [内容预览]

    | 2023/5/22 16:34:16
    宋杨 浙江安吉首次发现世界极危野生植物大黄花虾脊兰,河南三门峡40年来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林麝,广西元宝山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近危级珍稀植物水晶兰,陕西太白林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绿花杓兰……仅仅这几个月,“首次发现”四个字就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些昔日踪迹难觅的野生动植物被发现,似乎在传递一种很有力量的声音: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有能力、有行动,更有成效。 今天是第2

    [阅读全文]

  • 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

    [内容预览]

    | 2023/5/9 14:56:10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厚植蓝色牧场”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保障黄渤海原生物种遗传多样性安全,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以下简称烟台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政企社科”四方联动增殖放流新模式,构筑起政府引导、科研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海洋生态“大养护”格局,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深耕蓝色牧场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制定目录清单、完善标准体系,推动

    [阅读全文]

  • 长三角“国家级”试验田蹚出绿色共富路|绿色低碳发展

    [内容预览]

    | 2023/5/5 17:32:35
    本报记者 史小静 程梓桐 在浙江省嘉善县著名的千年西塘古镇东北面,有一片约3400亩的湖荡——祥符荡,春日里,天高水阔,风景如画,尽显江南诗意。全新的绿色水生态画卷引来游人纷纷打卡合影。 自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揭牌以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一起,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其中,嘉善的西塘、姚庄两镇被划为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肩负着走前列、作示范、当样板的发展使命。

    [阅读全文]

  • 抓好五个“突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驶入快车道

    [内容预览]

    | 2023/4/24 18:12:09
    袁晶 2022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要部署,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 年也是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2022年,深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

    [阅读全文]

  • 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内容预览]

    | 2023/4/24 18:06:27
    本报记者李欣北京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同意,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林草局等部门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制定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的具体行动。《规划》

    [阅读全文]

937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