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罗门群岛强震后岛屿上升 海洋生态系统严重破坏
[内容预览]
| 2007/4/9 9:47:374月7日,在所罗门群岛的拉农加岛(音译),当地居民蹲在地震过后抬升出海面的珊瑚礁旁。新华社/法新 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强烈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法新社8日报道说,受2日发生的地震影响,地壳板块相互挤压致使整个长32公里、宽8公里的[阅读全文]
-
拉美森林面积因过度砍伐大幅减少
[内容预览]
| 2007/4/8 16:47:23新华网墨西哥城4月7日电(记者林如萱 冷彤)此间媒体7日援引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说,由于乱砍滥伐、荒漠化及不合理使用土地等原因,整个拉美地区的森林面积在最近30年内减少了20%。 这份题为《热带森林管理》的报告强调说,热带森林中生存着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群落,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
我国环境标志进入德国
[内容预览]
| 2007/4/6 22:57:00新华网消息,中国与德国的环保部门近日在北京签署了《中德环境标志互认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国内也可以获得德国的“蓝色天使”环境标志认证,顺利进入德国市场;希望取得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德国生产商,也可在德国获得中国环境标志。 据了解,此前我国已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签署了互认环境标志合作协议,德国成为与中国环境标志互认的第五个国家。下一步,两国环境标志机构将就木制玩具[阅读全文]
-
联合国4月6日发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报告 报告将证明全球
[内容预览]
| 2007/4/6 16:08:19据newscientist网站2007年4月4日报道,有迹象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及目前世界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4月6日数百名联合国科学家和政治家将参与比利时布鲁塞尔并发布以上结论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首先是基于最近气候变化观察的结果,而不是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未来气候预报。 专家们长期坚持谴责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各种独特气候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最近研究[阅读全文]
-
美最高法院首次裁定二氧化碳等为污染物 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新法规
[内容预览]
| 2007/4/6 12:23:58科学时报2007年4月6日消息:这是美国最高法院对全球气候变暖发起的“首轮突袭”。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4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根据《清洁空气法》,机动车辆所排放的4种温室气体为污染物。对环保人士来说,这是一场历史性的胜利,长期以来,他们矢志不渝地迫使布什政府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此举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联邦规则的出台提供了可能。&nbs[阅读全文]
-
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需要“强化”
[内容预览]
| 2007/4/6 12:19:42科学与发展网2007年4月4日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本周早些时候袭击所罗门群岛的海啸凸显了该地区海啸预警系统有限。 4月2日星期一当地时间早7:40,所罗门群岛海岸之外仅39公里的地方发生了一场里氏8.1级的地震。它引发了数米高的巨浪,扫过了人类居住的区域,导致至少28人死亡,毁坏了超过13个村庄,并让数千[阅读全文]
-
美国男子为宣传环保理念17年不说话
[内容预览]
| 2007/4/5 10:54:53中国宁波网讯 17年间,他为追求环保理想一直保持“噤声”状态;17年后,依然是为推进环保事业,他重新开口说话,去世界各地发表演讲。他,就是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环保斗士———约翰·弗朗西斯。美联社4日撰文,讲述了弗朗西斯为推动环保事业一度噤声17年的传奇故事。 为环保噤声 现年61岁的弗朗西斯出生在费城,1969年搬到圣弗朗西斯科湾区北部的马林县。 1971年,两辆油罐车在[阅读全文]
-
英国科学家发现空气污染要比核辐射更加可怕
[内容预览]
| 2007/4/4 7:59:48□亮亮(中国日报特稿)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时至今日,许多幸存者依然承受着核辐射带来的后遗症。然而,英国生态和水文中心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与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相比,城市中的空气污染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 大城市比核辐射地区更糟 据英国媒体4月3日报道,英国生态和水文中心的吉姆·史密斯博士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当时的救援人员和后来在此地定居的居民[阅读全文]
-
地球自转速度在改变 气候变暖是推动力
[内容预览]
| 2007/4/3 12:03:55腾讯科技2007年4月3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不但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而且还会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 与任何物体一样,水的体积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海洋温度的增高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德国马克思·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专门构建了一个计算机模型,以计算200年后海平面[阅读全文]
-
气候科学家:地球到2080年恐将面对“缺水断粮”
[内容预览]
| 2007/4/3 12:02:45中国新闻网2007年4月3日报道 世界顶尖气候科学家即将发表的一份联合国报告,预测地球升温对地球,尤其是贫困国家和物种的生存,将带来严重后果。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即使现在采取剧烈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发放,未来几十年气温还会继续上升。到了2080年,11亿至32亿人将面对水荒,2亿到6亿人将面对粮荒。海岸线受海水侵袭而受影响的居民每年将递增200万到700万人。 这批顶尖气候科[阅读全文]
-
英国二氧化碳排放攀10年新高
[内容预览]
| 2007/4/3 11:58:41人民网2007年4月3日讯 甚有讽刺意味的一则新闻出现在英国独立报上:英国政府保证大力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但实际排放量攀上历史新高。3月29日他们在公布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时,令人瞠目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引发一串串质疑。 据估测去年来源于发电厂、机动车和居民住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达5·606亿吨,比2005年高出[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已开始威胁人类生存
[内容预览]
| 2007/4/3 8:11:39□晨报记者田辉 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今年2月发表2007年全球气候评估报告首部分内容后,该组织将在6日正式公布该份报告的第二部分内容———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4月2日,来自世界124个国家的285名IPCC代表聚会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报告的内容和对政府的建议做最后的修改。据参与起草报告的科学家表示,全球变暖已经造成至少70种生物灭绝,而继这些生物之后,下一个[阅读全文]
-
气候报告警告人类干旱、疾病形势严峻
[内容预览]
| 2007/4/2 18:02:31屈艳萍 译 孙磊 校对 华盛顿讯:下个月,全球顶级科学家将在比利时发表言论,“目前,全球变暖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在几十年内,成百上千万人将可能没有足够的水源”。 美联社的一份国际科学报告草案指出,“与此同时,由于温度和海平面的上升,数以万计的人们又将因洪水的威胁而流离失所”。一些诸如疟疾的热带病将肆意蔓延。到2050年,北极熊的栖息之地将不复存在,人们很有可[阅读全文]
-
联合国报告:全球变暖威胁水资源等关键基础设施
[内容预览]
| 2007/4/2 15:56:08中新网伦敦4月2日电 全球主要的气候学家将于本周发出警告称,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和铁路网络、水资源和能源系统以及医疗保健体系等,而其造成的破坏还将进一步恶化。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一批著名科学家撰写的一份联合国报告还将得出如下结论:在发生破坏性后果的同时,有些地方将从人类导致的全球变暖中受益,如英国、北欧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在那些气候寒冷的地区,植物生长季[阅读全文]
-
水灾威胁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
[内容预览]
| 2007/4/2 15:54:55科学与发展网2007年3月28日报道 发展中国家1/5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海拔不到10米的地方,这让他们面临着水灾和旋风引发的风暴潮的风险,由于气候变化,这些风险很可能增加。 发表在下个月的《环境与城市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亚洲的人口最容易受到水灾的影响,在亚洲,许多人生活在大河的洪水冲积平原以及易受旋风影响的沿[阅读全文]
-
美欲修订濒危物种法案
[内容预览]
| 2007/3/29 21:34:26两年前,美国国会中的强硬派曾试图重新修订濒危物种法案。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许多科学家一直担心,这一法案的重新修订会削弱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同时减少后者恢复原貌的机会。然而这一状况并未发生,随着共和党人失去了对美国国会的控制权,这一法案似乎能够让人感到放心。 如今,美国渔业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署(FWS)——负责执行这一法案的联邦机构——正在悄悄地完成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美国公职人员环[阅读全文]
-
首届亚太水资源首脑会议将聚焦水灾害管理
[内容预览]
| 2007/3/29 21:08:53新华网东京3月29日电(记者钱铮 倪红梅)首届亚太水资源首脑会议筹办方29日说,本次首脑会议将于2007年年底在日本南部大分县别府市召开,亚太地区的领导人以及企业、学术机构代表等将齐聚一堂,探讨水灾害管理等课题。 日本前首相、现任亚太水资源论坛会长的森喜朗29日在首届亚太水资源首脑会议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介绍说,预定于2007年12月3日和4日召开[阅读全文]
-
UNEP专家范德威尔盘点GPA行动
[内容预览]
| 2007/3/29 12:20:30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专家、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GPA)协调员费尔·范德威尔女士最近就全球实施GPA情况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并对中国提出了建议。 水污染威胁环境与人类 范德威尔指出,全球水污染情况受到关注,这不只是因为水污染对环境构成威胁,而且还因为它与全球贫困和人类安康有着极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各国政府需要迅速行动起来,减少陆源污染。从海岸线和珊瑚礁到红树林和渔场[阅读全文]
-
韩报:中国开始追求绿猫经济 环保标准筛选外资
[内容预览]
| 2007/3/29 12:14:28《韩国日报》3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开放30年,现在进入质的增长 “出于保护环境和观光资源的考虑,将不再接受贵公司的采沙申请,特此通告”。去年年底,一家韩国平板玻璃制造公司老板从公司所在地山东省威海市政府那里收到了包含上述内容的通知。该公司2002年在中国投资建厂,当时一味相信别人说的“来投资就无偿提供用地并减免税收”,老板做梦都没想到会遭遇禁止采沙这个晴天霹雳。此间工人工资上涨了一倍,工厂[阅读全文]
-
未来地球将出现新气候现象
[内容预览]
| 2007/3/29 8:00:29本报华盛顿3月27日电 科学家27日表示,新的气候模型研究显示,现在热带高地和极地周围区域存在的几种气候今后将完全消失,与此同时,大面积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许将出现人们现在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新气候。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怀俄明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了该新气候模型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报告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网站上。 新的气候模型指出,现在的气候带在未来将[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