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专家:世纪末气温升8度
[内容预览]
| 2007/3/29 7:59:12极地和高山气候可能完全消失,动植物面临绝种威胁 美国有关专家指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区在2100年之前出现变化,一些极地和高山气候可能完全消失,那里的动植物将进一步面临绝种的威胁,一些热带地区则可能出现新形态的气候。 变化1 近半气候区消失 据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学家威廉斯说:“气候区消失并非地区性,这将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随着气候系统出现转变,有关气候区内的动植物将没[阅读全文]
-
加沙地带污水决堤“堪比海啸”
[内容预览]
| 2007/3/28 22:46:00哈马斯指责制裁导致加沙市政基础设施薄弱 巴勒斯坦医疗部门27日说,加沙地带的一个大型污水池决堤,造成至少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或失踪,3000人被紧急疏散。 联合国官员说,污水池本身就不利于居民健康,流入村庄更后患严重。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则将污水处理厂迟迟未建成归咎于制裁。 “我们的海啸” “我们失去所有。一切都被污流淹没。这是场灾难。”面对自家小屋被污流吞没,65岁的村[阅读全文]
-
乙醇燃料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发展受瓶颈制约
[内容预览]
| 2007/3/28 21:46:27中西部的农场主正在向加工厂运送着数十亿蒲式耳玉米,这些玉米在加工厂转化为数十亿加仑的燃料;美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制造了数百万辆能够使用这种燃料的小轿车、卡车和城市多功能汽车,并承诺制造更多的这种汽车。 在华盛顿,政治家批准了向生产乙醇的公司发放慷慨的补贴。即使替代燃料爱好者也诧异于美国对酒精突然涌现出的热情。你会认为这是好消息,但这种情况事实上使许多人感到忧虑。 关于乙醇在美国未来能源中的地位[阅读全文]
-
垃圾在发达国家是主要原料 还被视为战略资源
[内容预览]
| 2007/3/28 19:35:21全国人大代表陈寿朋说,目前我国城镇周边已积累垃圾超过60亿吨,每年还在以1.5亿吨以上的速度增加,城市环境压力很大。目前城市垃圾大多未经分类,就进行堆放、填埋、焚烧等处置,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焚烧还释放出有害气体、灰尘等。垃圾里面的塑料、纸张、金属等物品都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希望尽快以立法的形式解决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问题。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把垃圾作为第二战略资源时代已经来临”。垃圾对[阅读全文]
-
美研究预测全球变暖将改变气候模式
[内容预览]
| 2007/3/28 17:21:10新华网华盛顿3月27日电(记者 张忠霞)美国科学家在27日出版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的最新分析预测表明,如果全球变暖照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有可能“极端地”改变全球气候模式,出现一些全新的气候类型,而目前已有的很多气候类型将从地球上消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的约翰·威廉斯领导的[阅读全文]
-
北极冰融化引发资源争夺战
[内容预览]
| 2007/3/28 17:04:08人民网2007年3月28日讯 荒无人烟的汉斯岛(Hans Island)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踪迹。但是最近一段时期,这个地处北冰洋的小礁岛很是抢手,以至于加拿大和丹麦都抢着在岛上插上本国国旗以示对其主权的拥有。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导致地球北极的冰雪消融,加速了多个国家对该地区石油、渔业、钻石以及航线的争夺。 &[阅读全文]
-
百年预测:人类面临闻所未闻的新奇气候
[内容预览]
| 2007/3/28 8:33:17NASA图像显示夜里产生排放最多的全球分布不同假设下出现的新奇和消失气候 腾讯科技讯 据国外媒体3月27日报道,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全球变暖继续下去,许多世界局部气候会迅速改变。作者警告说,现有气候可能会消失,变成目前没有的新奇气候,加大了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和其它生态变化的风险。 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约翰-威廉斯和约翰-古兹巴其和美国怀俄明州大学的期蒂芬-杰[阅读全文]
-
欧盟环保双指令ROHS形成全球响应格局
[内容预览]
| 2007/3/26 11:57:54欧盟的环保“双指令”,要求生产厂商负责回收电子垃圾的WEEE指令和禁止在产品中使用6种有害物质。其陆续生效后牵动了全球制造业的神经。ROHS的效力遍及欧盟25个成员国,并且非常可能成为1项全球标准,其他国家也相继制定了各国版本的“ROHS指令”。如:日本发布了JIS C 0950标准;美国虽然没有颁布全球性的相关法规,但一些州如加州和新泽西州已制定了限制铅等有[阅读全文]
-
二氧化碳排放权跨国交易即将履约
[内容预览]
| 2007/3/22 23:49:10兴丰垃圾填埋场CDM项目通过联合国专家审定 二氧化碳排放权跨国交易即将履约 ■《5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卖了5000万美元》追踪 本报讯(记者/袁丁)500万吨二氧化碳换5000万美元的交易将正式启动。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填埋场CDM项目已于近日顺利通过了联合国审核机构专家审定,审定结果将会报送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一旦审批通过,兴丰垃圾场上月与英国icecap公司签订的二氧化[阅读全文]
-
数字解读世界水资源危机
[内容预览]
| 2007/3/22 19:17:05CCTV.com消息(中国新闻):下面这组数字足以透视目前世界各地水资源危机的严重程度。 4100万:4100万欧洲人饮用水不足,还有8500万欧洲人缺乏基本的排水、污水处理和卫生设施,而全世界用不上基本卫生设施的人有26亿。 6公里: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每天平均[阅读全文]
-
瑞士非政府组织呼吁:保障人类用水的权利
[内容预览]
| 2007/3/22 11:58:42瑞士非政府组织发起签署国际性协约的倡议,将水资源作为世界公共财产来保护。在3月22日联合国“世界水日”到来之前,由6个主要瑞士发展组织构成的“南方联盟”在某公共论坛上发起这项名为“有水可用也是人权”(Access to water – a human right)的倡议。来自发展和人权方面的专家以及商业世界的要人齐聚伯尔尼(Bern)参加本次会议。“我们深信,水资源应该象气候和生物多样化一样,得到[阅读全文]
-
第十五个世界水日 全球11亿人缺干净食水
[内容预览]
| 2007/3/22 11:57:47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水日,联合国每三年发表一次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是对全球淡水资源进行最全面评估的报告。去年3月发表的报告指出,全球用水量在二十世纪增加了六倍,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球约有十一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二十六亿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 据新华社报道,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让全世界的人们关注水问题,1993年1月18日,第4[阅读全文]
-
全球十条大河面临干涸危险
[内容预览]
| 2007/3/21 21:45:55■亚洲的长江、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和湄公河跻身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河流之列 ■明日是世界水日,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两成淡水物种灭绝或濒于灭绝 综合新华社消息总部在瑞士的世界自然基金会20日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的报告。 这份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到来之际发布的报告,列举了面临最严重干涸威胁的10条大河,包括亚洲的湄公河、萨尔温江、长江、恒河和印度河,欧洲的多瑙河,南美[阅读全文]
-
温室气体排放引新能源危机 地球将不适人类生存
[内容预览]
| 2007/3/21 14:10:28搜狐科学2007年3月21日讯 3月20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做客搜狐科学频道,就中国面临新的能源危机和应对办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观点。 张博庭把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看作是“新能源危机”,为此他解释道:整个二十世纪,人类已经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按目[阅读全文]
-
新加坡联合环境技术预期 下个财年转亏为盈
[内容预览]
| 2007/3/21 1:25:03(新加坡路透电)联合环境技术(United Envirotech)预期它截至明年3月底的财年业绩,将随着五座废水处理厂的完工而转亏为盈,并计划在接下来几年扩充在中国的地方废水处理业务。 联合环境技术总裁林玉程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作出上述看法。公司目前共有80%的营收来自主要为石油化学公司兴建的废水处理厂项目,而五座分别为中海油、中石化和四川工业园而建的废水处理厂预料为公司带来约5000万元的营业额[阅读全文]
-
联合国副秘书长金学洙:中国经济正迈向绿色增长
[内容预览]
| 2007/3/20 7:44:17本报曼谷电 记者任建民、刘歌报道:在赴北京参加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前夕,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执行秘书金学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指出,利用财政和税收杠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对环境因素的重视,是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中国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金学洙指出,亚太地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但也承受着环境[阅读全文]
-
加拿大投巨资建氢燃料“高速公路”
[内容预览]
| 2007/3/15 13:24:49科学网2007年3月15日消息:据新华网报道,加拿大总理哈珀3月13日在温哥华宣布,加联邦政府将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拨款两亿加元(约合1.7亿美元),帮助其建设氢燃料“高速公路”和研发其他清洁能源技术。 哈珀在设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加拿大氢燃料电池协会总部宣布,这笔联邦拨款将资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实现其氢燃料“高速[阅读全文]
-
英国提出改善环境新目标 至2050年减排60%
[内容预览]
| 2007/3/14 12:43:56英国政府2007年3月13日向议会提出气候改善议案,确定到205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0%的目标。路透社评价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准备以立法形式促进实现《京都议定书》,制止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破坏。 根据新议案,英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要达到32%。政府每年还将向议会报告减排进展,并成立独立委员会建议和监控减排措施的实施等。 这一新议案将送交议会和公众讨论,一旦批准将于明年[阅读全文]
-
堵塞臭氧洞 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内容预览]
| 2007/3/14 0:03:05环球科学2007年3月13日讯 他们说,在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中,规定限制使用氟氯化碳和其他耗竭臭氧的化学物质,对于减缓全球变暖,《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所带来的效果比《京都议定书》要高出5~6倍。 以前的研究表明,臭氧层正在恢复,《蒙特利尔议定书》书也因此被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称赞为“也许是迄[阅读全文]
-
国际专家小组报告:40年内亚洲10亿人将缺水
[内容预览]
| 2007/3/13 11:42:39联合早报2007年3月13日报道 由“跨政府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CC)起草的国际科研报告预测,不出20年,非洲和拉丁美洲就会有数亿人缺水;亚洲逾10亿人口在2050年之前也可能面对水荒。到了2080年,全球为缺水所苦的人更将多达11亿到32亿。 与此同时,每年约有1人会被洪灾逼离家园;热带疾病如疟疾以及食用污[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