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推出海上浮油清理小型机器人
[内容预览]
| 2010/9/8 9:13:01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综合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名为“海洋蜂群(Seaswarm)”的吸油装置,它由一组小型机器人组成,这些机器人可以评估海洋浮油的状况,并立刻展开清理工作,比起石油回收船等设备,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海洋蜂群”机器人装置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感官城市”实验室研发而成。这些机器人每个长16英尺(约4.9米),宽7[阅读全文]
-
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
[内容预览]
| 2010/9/7 8:52:09本报讯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从植物中提取出的蛋白质以及磷酸酯、碳纳米管等化合物,研发出了能够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机制进行自我组装的太阳能电池,新电池还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望大幅延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5日出版的《自然·化学》杂志上。 无数科学家试图完善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改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他们为制造出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电池而前赴后继,然而,鲜有人关心太阳能电[阅读全文]
-
詹姆斯·戴森设计奖:奇特"哥本哈根车轮"
[内容预览]
| 2010/9/6 15:20:19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詹姆斯-戴森设计奖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每一项设计发明都可以特定解决一个问题。预计9月14日将公布最后入选的15个设计名单。在此期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列举了其中几项颇具新意的设计: 消防员的最新武器:Amatoya概念消防车[阅读全文]
-
研究人员发现:小小细菌也会无私"牺牲"小我
[内容预览]
| 2010/9/6 8:45:13即便细菌偶尔也会具有团队精神。 细菌通常通过获得能够抵御抗生素的遗传突变来发展抗药性;最终幸存者以及它们的子孙会接管菌落,而药物则完全停止了工作。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抗药性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传播——通过利他行为。一个研究小组将大肠杆菌(如上图)浸在非致命剂量的抗生素中。豪不奇怪的是一些细胞携带了突变,从而使得它们活了下来。然而与接管[阅读全文]
-
荷开发出生产生物燃料新法
[内容预览]
| 2010/9/6 8:29:25新华社海牙9月4日电(记者潘治)荷兰特文特大学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廉价地从农林废料中提取生物燃料。 该校萨沙·科尔斯滕博士介绍说,现有生物燃料生产方法多数首先采用高温分解,从生物质原料中提取出混合产物,而后再将这种混合产物与氢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之后的产物可以直接通过精炼得到生物燃料。而新方法则主要着眼于混合产物与氢进行反应的生产阶段,[阅读全文]
-
废弃生物质可用于生产乙二醇
[内容预览]
| 2010/9/4 17:01:20本报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转化技术,该技术可使用废弃的生物质取代石油来生产乙二醇、丙二醇等昂贵的化学物质,这不仅可以大大削减石油的消耗,还可减少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教授沃尔特·特拉汉沃斯基团队本来打算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纤维素和其他形式的生物质来制造糖类衍生物。结果在实验中,他们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化学反应得到的物质进行[阅读全文]
-
发光二极管点亮光明前程
[内容预览]
| 2010/9/2 10:46:20石墨泡沫 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简称为LED,通常它由镓与砷、磷的化合物制成。在接通电源后,其中的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人们发现,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与小白炽灯泡和氖灯相比,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包括工作电压很低;工作电流很小;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通过调制电流强弱可以方便地调制发光的强弱。基于这些特点,发光二极管在许多光电控制设备中用作光[阅读全文]
-
线粒体取代酶 未来生物电池或用"鸡尾酒燃料"
[内容预览]
| 2010/8/31 8:17:06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用细胞的线粒体取代酶分解和重建生物燃料中的纤维素分子,未来的生物燃料电池或将依靠各种生物燃料组成的能量“饮料”来工作。 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年会上展示了一款新的生物燃料电池模型。新电池不使用酶而使用细胞中的线粒体来分解燃料分子——纤维素。线粒体是真核细[阅读全文]
-
未来生物燃料电池或使用混合燃料
[内容预览]
| 2010/8/30 8:34:24本报讯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通过用细胞的线粒体取代酶分解和重建生物燃料中的纤维素分子,未来的生物燃料电池或将依靠各种生物燃料组成的能量“饮料”来工作。 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年会上展示了一款新的生物燃料电池模型。新电池不使用酶而使用细胞中的线粒体来分解燃料分子——纤维素。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该研究项目领导人、美国圣路[阅读全文]
-
日开发出清除土壤中镉的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8/24 10:22:15据新华社东京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所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清除水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镉的新技术,这项技术成本较低,方便可行。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专家说,他们开发的新技术,首先要向镉含量超标的水田注入氯化铁溶液,然后加以搅拌,以提高土壤酸度,使土壤中的镉溶入水中,然后进行排水,以排掉镉。试验表明,水田土壤中镉浓度降低60%至8[阅读全文]
-
美开发出自动除尘太阳能电池板
[内容预览]
| 2010/8/24 10:17:49本报讯 (记者常丽君)每天清扫桌子、碗橱、玻璃上的灰尘污垢是否让人很腻烦?再设想一下,要清扫的目标是一块有25—5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方呢?而这是大型太阳能设备必须面对的问题。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3日(北京时间)报道,科学家在火星空间任务一项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一种可自动除尘的太阳能电池板。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第240届全国会议上,科研人员描述了这种太阳能电池,其不仅能实现自动清洁,[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植物免疫系统激活机制
[内容预览]
| 2010/8/21 7:51:13新华社柏林8月19日电(报道员周谷风)德国亥姆霍茨慕尼黑中心19日发表公报说,该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一氧化氮作为信使物质激活植物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机制。该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免疫系统复杂的机制。 研究人员以农作物研究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拟南芥的细胞中存在一个名为NPR1的基因,它是植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病基因。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被一氧化氮激活后会分散进入各细胞核,[阅读全文]
-
英开发出新型生物燃料生产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8/21 7:49:05本报伦敦8月19日电(记者刘海英)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方法,利用酿制威士忌的副产品生产新型生物燃料——生化丁醇,该种燃料可直接用于普通汽车,且其效率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乙醇。 爱丁堡大学生物燃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出利用麦芽威士忌酿制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酒糟“(酿制威士忌过程中铜[阅读全文]
-
第五种叶绿素能捕获红外光
[内容预览]
| 2010/8/21 7:47:13本报讯 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8月19日报道,科学家从澳大利亚鲨鱼礁的蓝细菌中提取到了一种新的叶绿色——第5种叶绿素(被称作叶绿素f),它能够吸收红光和红外光。利用该新叶绿素,研究人员有望让太阳能电池将更多的光能转变为电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陈敏(音译)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这种新的叶绿素,他们表示,这种新发现的叶绿素f展现了一种比其他类型叶绿素红得[阅读全文]
-
美科学家发明新型吸油凝胶剂
[内容预览]
| 2010/8/20 9:49:43据新华社柏林8月18日电(报道员周谷风)德国化学学会18日发表公报说,美国研发了一种经济环保的新型凝胶剂,能有效吸附墨西哥湾水面油污,且易于收集后的再提炼利用。 德国化学学会旗下期刊《应用化学》最新一期报道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的这项成果。新研发的凝胶剂以自然提取糖醇和脂肪酸为基础,其立体纤维网状的分子结构能够大量吸附油分子,形成胶状物质。 测试中,研究人员将少量凝胶剂加入水[阅读全文]
-
南非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简便的水净化袋
[内容预览]
| 2010/8/19 10:38:30本报比勒陀利亚8月18日电(记者李学华)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明了一种方便携带、简单易用、环境友好的可净化水的产品。它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袋装泡茶一样,但一旦浸入水中,它不是散发出茶叶的芳香,而是强力吸附水中的各种杂质和有害物质。简单的说,只需将它塞在水壶(瓶)口,从壶中流出的就是可以饮用的干净水。研究人员表示,这种高科技、低成本、易处理的水过滤袋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实现商品化。 斯泰伦[阅读全文]
-
日本开发海藻生物乙醇新技术
[内容预览]
| 2010/8/18 9:22:33新华网东京8月15日电(记者 蓝建中)日本东北大学最近与东北电力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能有效从果囊马尾藻等海藻以及海带中提取生物乙醇的新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东北大学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教授佐藤实领导的研究小组将海藻切碎后加入酶,使其溶化为黏糊泥状物,然后加入他们新开发的特殊酵母发酵。大约两周后,每千克海藻可提取约200毫升乙[阅读全文]
-
全球海洋容量和深度数据出炉
[内容预览]
| 2010/8/18 8:40:12最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利用最新卫星测量结果估测,全球海洋容量为13.32亿立方公里,海洋平均深度为3682.2米。这项工作得到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资助,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一期的《海洋学》杂志上。 上两个世纪,海洋科学家先后采用测深吊锤和回声探测仪对海洋容量和平均深度进行测量,但由于海洋底部崎岖多山,由这些方法得到多个不尽相同的数据。 如今,研究人员开始利用卫星[阅读全文]
-
8月12日《自然》杂志精选
[内容预览]
| 2010/8/13 20:53:20“铁磁共振成像”技术 纳米磁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磁感应和磁记忆技术领域出现了一些有强大生命力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高分辨率磁成像工具可以用来对这些复杂的纳米结构进行定性。现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小组开发出一种适合于这项工作的扫描探针技术,被称为“铁磁共振成像”。正常情况下,基于铁磁共振的研究只提供光谱信息,缺乏成像能力,因为铁磁共振模式是展开在整个样品上的。这一新[阅读全文]
-
直接从空气中“提取”燃料将成为可能
[内容预览]
| 2010/8/10 13:42:37据美国广播公司网站8月8日报道,科学家表示,利用从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中提取的酶,稀薄空气可以转变成汽车燃料。该方法有望实现以低成本制造出碳中立的环保燃料,同时无需对汽车发动机的原有设计进行大幅改动。 生活在大豆等粮食作物根系土壤中的名为棕色固氮菌的微生物会制造一种酶——钒固氮酶,在自然界中,这种酶能够利用氮气生成氨。现在,研究人员证实它同样也可以用一氧化碳生成丙烷,一种野营燃气炉具通常使用的燃[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