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愿之旅:救救天鹅[图]
[内容预览]
| 2004/12/28 22:48:51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共同关注年终系列节目《心愿之旅》上期节目中,我们认识了山东荣成的普通农民袁学顺,讲述了他倾力保护天鹅的故事。老袁的心愿没有别的,就是希望天鹅能喝上清洁的淡水,有充足的食物,安全地度过这个冬天。 水源受到污染,栖息地遭到破坏,天鹅的处境让老袁心急如焚。他一次次地向政府、向媒体、向社会发出了救救天鹅的呼吁。在给我们的心愿之旅打电话的时候,老袁的嗓子都是哑的。他说他[阅读全文]
-
紫金山珍稀动物"摸底" 中华虎凤蝶南京快没了
[内容预览]
| 2004/12/26 10:50:53近日南京晨报报道的紫金山有狼的消息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注,记者日前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获悉,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森林普查中就发现有狼存在。近年来由于紫金山生态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中山陵园管理局计划对紫金山珍稀动物进行一次彻底“摸底”。 曾有20多种野生兽类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紫金山林区有獐、狼、野兔、黄鼬、獾、刺猬、草狐、灵猫等20多种野生兽类,其中珍贵兽类有露牙獐等。鸟类资源也是紫金山[阅读全文]
-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将到来 人类生存受到威胁[图]
[内容预览]
| 2004/12/22 16:42:35斯里兰卡瘦长懒猴,被列入濒危动物名单。 种群正在恢复的塞舌尔群岛角鸮, 南美濒危的山达木。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悦 100年内10%的鸟类会消失 地球上的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19日,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报道,印尼苏门答腊犀牛因人类的非法盗猎目前正濒临灭绝。苏门答腊犀牛在14年间减少了90%。而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11月17日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阅读全文]
-
荣成大天鹅栖息地岌岌可危
[内容预览]
| 2004/12/22 16:40:34入冬以来,山东荣成天鹅湖里,10余只天鹅先后死去。当地媒体说,在这块亚洲最大的天鹅越冬栖息地里,数百只天鹅正“面临险境”。为此,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迅速派出动物行为学博士孙全辉、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兽医师任普前往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地现状调查。每年的11月份,总会有许多天鹅来到荣成市成山镇的湖面上过冬,到来年二三月份才走,多的年份达到七八千只。因此,人称这片湖面为“东方天鹅湖”,位列世界[阅读全文]
-
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生存环境
[内容预览]
| 2004/12/18 7:39:25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在不停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共同构成和维护着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打击走私、自觉自愿拒食野生动物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地球经过60亿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由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类组成的生态系统核心,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生物随之消失,每一种物种的丧失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阅读全文]
-
拿什么拯救你,中华鲟
[内容预览]
| 2004/12/17 8:03:55中华鲟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因珍贵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华鲟是古棘鱼类的后裔,在地球上距今生活了1.4亿年,比大熊猫的生存年代还要久远。在这1亿多年里,地球上发生沧桑巨变,许许多多动物先后灭绝。因此,人们把中华鲟称为当代的古生物化石,是研究鱼类起源和进化的“活标本”。此外,中华鲟对于古生物学、地质学、仿生学等多种学科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开中华鲟更多[阅读全文]
-
岭南写真:白鹭天堂南澳岛
[内容预览]
| 2004/12/16 11:08:42华声报讯:粤东南澳岛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以特有的自然生态条件,成为白鹭栖息繁衍的“海上乐园”。今年秋末初冬以来,成千上万的白鹭飞临这个海岛县聚群生息,聚集最多时达3万多只,数量比往年大为增加。 据广东新闻网报道,其中已发现的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阅读全文]
-
561只黑颈鹤飞临草海 人鸟相处亲如一家(图)
[内容预览]
| 2004/12/16 10:52:17图为黑颈鹤与草海农民亲如“一家”。 据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观察数据,目前已有561只黑颈鹤飞临贵州威宁自治县草海越冬,海拔2170米、占地96平方公里的草海保护区,越冬鸟类多达184种、10万只以上,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 黑颈鹤是草海众多国家级保护鸟类中最珍贵的一种。它是人类发现最晚、也是世界上惟一在高原生活的珍稀鹤类,世界上仅存4000多只。目前,世界上仅[阅读全文]
-
保护区箭竹开花 专家称大熊猫面临优胜劣汰
[内容预览]
| 2004/12/16 7:36:24本月初,在四川绵阳的片口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700米以上的箭竹被发现成片开花。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场箭竹开花引发的大熊猫存亡危机,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片口自然保护区主要以保护熊猫为主,时隔20年,箭竹开花是否会再度威胁国宝? 本月初,经过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四川绵阳片口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巡视到海拔2700米的半山腰。很快,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从2700米的海拔线以上,高约两三米的[阅读全文]
-
组图:冬日雪域“天鹅湖”
[内容预览]
| 2004/12/15 7:28:0912月10日,在青海湖畔拍摄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 青海湖畔许多地方以其丰富的地热和茂盛的水草,成为大天鹅越冬的理想家园,近年越来越多的大天鹅在青海湖畔安家落户。据了解,2004年已经有大约1500只大天鹅来到青海湖地区。 新华社记者 嘎玛 摄 12月10日,在青海湖畔拍摄的两只比翼双飞的大天鹅。[阅读全文]
-
三种稀有水鸟今冬重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4/12/14 22:15:33黑脸琵鹭、卷羽鹈鹕、斑头雁等3类稀有水鸟今冬重现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2004-2005年度”长江中下游冬季水鸟同步调查时发现的。 鄱阳湖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其中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小湖泊,大湖池就是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每当冬季来临这里便成为丹顶鹤、天鹅等各种珍稀鸟类的“天堂”,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此越冬的大小鸟类数量达数十万只。黑脸琵鹭、卷羽鹈鹕、斑头雁等3类稀有水鸟[阅读全文]
-
动物写真:不足百只的华南虎[图]
[内容预览]
| 2004/12/13 9:49:45种类 现在最多只有10-30只华南虎生存在野外,另外还有47只被圈养在中国的18个动物园。在2002年,一些情况显示华南虎仍然生存于中国的森林。 特征 图为:华南虎 华南虎是亚种老虎中体型最小的。雄性华南虎长约2.5米,重约150公斤,而雌性体型要小一些,长约2.3米,重约110公斤。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相比,华南虎身上短而宽的斑纹间距很大。母华南虎的怀孕期约103天,平均每次可以产2-3[阅读全文]
-
我国大熊猫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内容预览]
| 2004/12/9 17:06:11近日,从2004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上获悉,我国大熊猫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圈养大熊猫生态环境改造等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硬件设施建设对大熊猫生长繁衍和人工种群的扩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投入使用的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给圈养大熊猫创造了一个新的舒适环境。今年,卧龙新建大熊猫圈舍6个[阅读全文]
-
武汉:成功抢救三峡特有植物
[内容预览]
| 2004/12/7 8:29:57新华社武汉12月6日电 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三峡特有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经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精心抢救,目前成活情况良好,并计划不久将它们栽种到三峡库区新的消落带,以解决三峡库区生态问题。 记者在武汉植物园看到,细枝嫩叶的疏花水柏枝在冬日里舒展着腰枝,如蚕豆大小的叶片状的荷叶铁线蕨也长得葱绿可人。 武汉植物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武汉植物园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已将[阅读全文]
-
秦岭冷杉大面积死亡 疑为旅游开发过度造成
[内容预览]
| 2004/12/6 15:01:03由于旅游开发过度,具有“活化石”之称、2亿9千多万年前就生长在河南省鲁山县石人山风景区的珍稀植物物种———秦岭冷杉正在大面积死亡。专家称,这有可能造成河南省严重的生态灾难,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抢救,这种第四纪冰川时期留下来的珍稀物种将在这一地区消失。 据介绍,从二叠纪(距今2亿9千多万年)地球上出现裸子植物以来,秦岭冷杉就在这个地区生长。然而,自2000年起,有人开始发现一些秦岭冷杉死亡,且在树皮[阅读全文]
-
白鳍豚数量剧减 白鳍豚将尽量迁到湖北“圈养”
[内容预览]
| 2004/12/2 9:10:25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成琛实习生李秋菊)长江是白鳍豚唯一的家,但如今最适合她们生存的地方只剩下一湾水道———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昨日召开的“白鳍豚和长江江豚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传出信息:我国计划近期开始对白鳍豚进行圈养,尽快尽可能多地把白鳍豚从其它江段迁至武汉白鳍豚馆或天鹅洲长江故道饲养。中科院水生所白鳍豚研究室主任王丁介绍,据观测,长江内白鳍豚数量已从1986年的约300[阅读全文]
-
泛珠合力规划绿色生态河
[内容预览]
| 2004/11/29 19:40:06日前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召开的珠江流域水资源有关会议上,珠江流域横跨 8 省 ( 自治区 )、304 个县(市)的与会代表呼吁:进一步加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规划安澜珠江、生态珠江、绿色珠江。 在当前华南地区遭遇 50 多年来严重干旱之际,加强泛珠三角流域性水资源统一调配显得[阅读全文]
-
甘肃安西:普氏野马回归故里
[内容预览]
| 2004/11/29 19:37:37近日,记者在甘肃省安西县采访时见到,该县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内,圈养了 7 年的 15 匹普氏野马进行半放养,生长情况良好。预计这批野马不久将完全放归自然。 普氏野马是家马的祖先,是世界上惟一保留着 6000 万年前基因的珍稀物种,同大熊猫一样,被视为国际遗产物种而加以保护。上世纪 50 年代末,野马灭绝于中国和蒙古国。但是,它作为一个珍稀物种,却在欧洲以栏养驯化的方式存续下来。1879 年[阅读全文]
-
雪域大搜寻 新疆雪豹考察全接触
[内容预览]
| 2004/11/29 15:11:15引言 在新疆的天山、准噶尔的阿拉套及阿勒泰山区的雪线附近,生活着一种机警敏捷的高山动物;它们昼伏夜行,深居于岩缝间的巢穴;它们的尾长近乎于体长,灵巧而威猛;它们的捕食以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野山羊、盘羊、狍子和旱獭,甚至牦牛、土拨鼠,都可能成为它们果腹的美餐。它们在悬崖间跳跃,在针叶树的稀疏林地上穿行,在人迹[阅读全文]
-
湖南新宁成功育出“植物熊猫”银杉8000多株
[内容预览]
| 2004/11/27 12:58:42新华网长沙11月27日电 湖南省新宁县的扶夷江畔,一大片被誉为“植物熊猫”的银杉林直插云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植物熊猫”繁育者罗仲春说:“新宁县人工栽植银杉,在世界上株数最多。” 这些人工栽植的银杉,叶面亮绿,叶背银白色有气孔带,枝条平展舒美,树干高大挺直。它们与红翅槭、长苞铁杉等20[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