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恐龙”苏铁放归山林 人为盗伐数量锐减
[内容预览]
| 2008/4/2 17:06:02文/记者刘幸、陈穗华今天,一种恐龙时代残余地球上的我国特有珍稀植物——德保苏铁将首次系统性地回归自然,揭开了中国濒危珍稀植物首次系统性回归自然的序幕,这也标志着我国对濒危珍稀野生植物的保护已经跨入世界领先的行列,植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阶段发展到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以迁地保护促进就地保护的新阶段。目前德保苏铁的野生数量不足上千株,此次回归自然的第一批300株德保苏铁,从深圳[阅读全文]
-
“生物物种名录”欲使全球生物名称统一
[内容预览]
| 2008/4/2 10:58:40本报北京4月1日电(记者 李大庆) 木通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食,亦可入药。然而,中国人对它的称呼不尽相同:浙江人称它八月札,湖北人叫它牛卵瓜,还有的地方叫它三叶木通、野木瓜。然而,这种“一物多名”现象却令植物学家们十分头疼:我们已知的植物种类会不会因此而“扩大”?植物新发现或最新研究成果会不会是重复前辈或国外人的劳动?今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陈宜瑜和“物种20[阅读全文]
-
五年查清东北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家底”
[内容预览]
| 2008/4/1 8:46:08本报讯(记者 沈英甲) 我国东北地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家底”,有望在5年内基本查清。由科技部批准立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持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年重点项目———“东北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专项调查(2007FY110400)项目”于2008年3月底在沈阳正式启动。来自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科学技术局的有关领导、项目专家组和项目各承担单位的专家学者[阅读全文]
-
滇西北被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8/3/31 16:51:08云南省林业厅官员今天在此间称,日前云南省滇西北地区被中国和多个国际组织列为中国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地区。 据介绍,云南滇西北地区拥有中国近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是全球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类群,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垂直生态系列最完整以及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滇西北既是生物多样性宝库,又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阅读全文]
-
保护区分类亟需变化
[内容预览]
| 2008/3/31 10:24:58科学与发展网2008年3月27日报道 Luigi Boitani及其同事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的一篇文章中提出,在10月份举办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把遏制物种、栖息地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流失的各种政策规范化。 他们认为,现有议程中的关键一环应该是修改世界上10万[阅读全文]
-
东方白鹳连续四年在黄河入海口湿地垒巢繁育
[内容预览]
| 2008/3/30 18:29:26新华网济南3月30日电(记者董振国)春暖花开的时节,黄河入海口湿地众多鸟儿进入繁育季节。其中,东方白鹳又开始在此垒巢,而且比去年多了2处,这也是东方白鹳连续四年在黄河口繁育。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观测,最近,成双成对的东方白鹳正在忙着垒窝筑巢,现已在湿地保护区内垒巢12处, 比去年多了2处。白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全世界有近3000只。去年在黄河口湿地内新生东方白鹳28只,今年的新生[阅读全文]
-
法国城市中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面临生存威胁
[内容预览]
| 2008/3/28 13:19:19新华社巴黎3月27日电(记者李学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法国委员会日前宣布,受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法国城市中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面临生存威胁。 该委员会公布的一份受威胁动物种类的“红色名单”显示,在法国城市现存的37种爬行动物和34种两栖动物中,各有7种动物面临生存威胁,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草原蝰等4种动物被列为处于“濒危”状况。 该机构指出,这些动物的生存状况是衡量生态环[阅读全文]
-
降雪影响候鸟觅食 吉林珲春送上“美食”供休养
[内容预览]
| 2008/3/28 13:10:50新华网长春3月27日电(记者徐家军)27日,数百只大雁集中在吉林省珲春市三家子乡的一片田地里取食玉米。这是珲春市专门为这些候鸟送去的食物,以帮助它们应对连日来的降雪天气。 珲春市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其敬信湿地主体连片面积达5800多公顷,其中天然湿地2900余公顷 。每年春季都有数十万只大雁以及一些天鹅、白鹭、鸳鸯等候鸟飞临,积聚在敬信湿地后继续飞往西伯利亚和黑龙江镜泊湖一带繁衍后代。 珲[阅读全文]
-
三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神雕”河南重返山林
[内容预览]
| 2008/3/28 13:08:23新华网郑州3月27日电(记者赵鹏)3月27日,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鲁山县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将之前救护的3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雕重新放飞山林,同时放归自然的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草原雕和鵟类各1只。 金雕就是传说中的神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展翼可达2米多,多栖息于高山草原。 去年11月5日,鲁山县森林公安分局查获了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5只,国家二级保护动[阅读全文]
-
新疆"普氏野马"放野7年 已繁殖36匹小马驹
[内容预览]
| 2008/3/27 8:39:103月22日,一群野放的普氏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内自由生活。 新疆“普氏野马”自2001年8月首次放野以来,在新疆林业部门的精心饲养和保护下,完全野化生存的放野野马的种群不断扩大,野马逐步适应野外生活。目前,放野普氏野马已经繁殖了36匹小马驹,平均繁殖成活率达到70%。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摄3月22日,两匹野放的普氏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内自由生活。 新华社记者[阅读全文]
-
广东东莞观音山发现恐龙时代物种——桫椤树
[内容预览]
| 2008/3/24 22:06:14中新广东网3月24日电 (罗仰明 陈焕瑞) 记者今天从东莞市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获悉,该园工作人员与东莞市樟木头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进行园区内名贵树木普查时,发现了几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恐龙时代的物种桫椤树,这是在东莞首次发现的种孑遗植物。 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园区内林木覆盖率达99%,有各种植物一千多种,其中已发现国家级保护植物就有七种,如苏铁蕨、白桂木等。据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这次到[阅读全文]
-
以色列:隔离墙“割断”水源 野生动物面临生态灾难
[内容预览]
| 2008/3/24 22:01:31CCTV.com消息(国际时讯):以色列政府从2002年起,沿1967年战争前的巴以边界线修建了一道长约700公里的隔离墙,为的是阻止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对以色列实施袭击。隔离墙的出现不仅给巴勒斯坦民众的生活带来了痛苦和不便,还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位于死海旁边的犹太沙漠,宁静安详。晨曦中,羱羊等大型动物在思盖迪自然保护区里悠哉的吃着早餐。但是,生存在巴以地区的野生动物并不都是这样幸运,在[阅读全文]
-
调查称世界上野生雪豹数量最多的可能是中国新疆
[内容预览]
| 2008/3/24 10:56:20资料图:2008年1月12日,在新疆温泉县拍摄的因饥饿而死亡的雪豹。近日,新疆温泉县森林派出接到报警,昆得仑牧场牧民加某在木瓦特山山顶放牧时发现一具雪豹幼崽尸体,经鉴定,死亡的雪豹年龄在1岁左右,体长约50厘米,初步判定其因饥饿而死亡。 中新社发 志君 摄 新疆新闻在线网3月24日消息: &n[阅读全文]
-
青海高原珍稀野生动物数量明显上升
[内容预览]
| 2008/3/22 19:53:28本报西宁3月21日电 记者刘鑫焱、陈沸宇报道:随着自然保护区的不断建立以及各种保护措施的实施,近年来青海高原上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 有关监测显示,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数量由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不足2万只,上升到现在的近5万只;在隆宝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数量由最初的26只上升到156只;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最濒危羚羊”之称的普氏原羚,也由不足200只上升到现在的600[阅读全文]
-
德国“情痴”黑天鹅抛弃游船 与同类共筑爱巢
[内容预览]
| 2008/3/20 11:21:09彼得拉和旧爱在一起 许多人也许还记得德国曾上演过一幕不同寻常的“鹅船恋”--一只黑天鹅疯狂地爱上了一艘游船!时隔不到两年,这段传奇的爱情佳话已落下帷幕,黑天鹅与昔日的爱侣已“劳燕分飞”,如今正和一只真正的白天鹅陶醉在爱河中。 据美国媒体3月18日报道,这只美丽的黑天鹅被人们称为彼得拉,2006年5月初的一天,彼得拉正巧飞过德国西部城市明思特,在一个池塘中发现了一只身姿不凡的“白天鹅”,彼得拉对[阅读全文]
-
发现大眼“小怪物” 原来是珍稀蜂猴
[内容预览]
| 2008/3/20 9:13:163月18日,乐山一所小学内突然发现一只奇怪的小动物,看上去有点像猫又有点像猴子,最后经林业部门确认,这小家伙原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昨日下午,乐山市林业局将这只蜂猴送往省林业厅。 18日下午,乐山实验小学的学生踢球时,在学校的树丛里发现了这只小动物。看到这小家伙毛茸茸的,头圆眼大,有点像猫又有点像猴子,大家都不敢确定它是什么动物。乐山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确认,这个小家[阅读全文]
-
中日合作海防林示范林项目启动 护卫北部湾生态
[内容预览]
| 2008/3/20 9:09:26中新社钦州三月十九日电 (冯抒敏 黄美玲)广西钦州市“中日合作海防林示范林”项目今天在此间正式启动。中日双方在该市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携手加强植树造林及森林保护,共同护卫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据介绍,该海防林示范林项目总投资二百五十七点五万元人民币,将在钦州营造五十四点七公顷木麻黄、黄槿、无瓣海桑、红海榄、白骨壤等多树种、复层结构的高标准示范林,同时修筑四千四百三十二米的防浪网。中日双方约定,从二00[阅读全文]
-
灾后,野生动植物种群如何尽快恢复
[内容预览]
| 2008/3/20 8:45:413月19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通报了由20多名会员志愿者组成的救灾考察组分赴湘、皖、赣、黔4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的情况。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赵学敏会长介绍说,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南方受灾省区的近千个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重创,大面积野生植物资源受灾,很多野生动物冻伤冻死,已造成一场生态灾难,潜在影响尤为严重。 野生植物资源受损严重 赵学敏说,南方受灾省区的大量杉、松[阅读全文]
-
保护湿地 让鸟儿自由飞翔
[内容预览]
| 2008/3/18 23:05:023月18日,两只苍鹭在沙湖湿地保护区飞舞。 近日,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宁夏沙湖湿地保护区迎来大批候鸟到此“生儿育女”。 地处沙漠边缘的宁夏沙湖湿地保护区面积4247公顷,是候鸟北迁中转站之一。近年来,保护区采取治沙还湖、水系连通、湿地植被恢复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沙漠的侵袭。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使沙湖保护区成为鸟类的天堂,包括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鹳、白尾海雕、天鹅、斑嘴鹈在内的130余种[阅读全文]
-
墨西哥:全球变暖 灰鲸减少
[内容预览]
| 2008/3/18 10:18:47新华网墨西哥城3月16日电(记者刘健 党琦)据墨西哥媒体16日报道,受全球变暖影响,到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繁衍后代的灰鲸数量逐年减少。 墨媒体援引绿色和平组织驻墨西哥代表亚历杭德罗·奥利韦拉的话说,全球气候变暖使灰鲸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灰鲸的主要食物——海中浮游生物急剧减少,导致到墨西哥海岸繁衍后代的灰鲸数量明显减少,从3年前的约3000头下降到去年的约1000头。 奥利韦拉说,每年12月到墨[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