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扬子鳄有望“爬出”濒危名录

    [内容预览]

    | 2008/4/15 8:33:49
    扬子鳄(资料图片)   从去年开始,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在中国开始了扬子鳄引归自然的保护性实验。从目前的项目推进会上, 记者了解到一个好消息:野生扬子鳄“极度濒危”的“帽子”有望在50年内摘掉。   野外生存拯救种群   上海崇明岛一隅,扬子鳄野外生存实验工作正在展开。扬子鳄是全球鳄类家族中个体最小的一种,作为中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繁盛于两亿三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时代”,同大熊猫一样被称为“活化

    [阅读全文]

  • 保护中国濒危两栖爬行动物

    [内容预览]

    | 2008/4/14 11:40:08
    本报讯(记者许琦敏)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近公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项目中,中国保护海蛙、普雄原鲵等9个两栖爬行类动物的项目获得资助。  据悉,今年该基金共收到了110个申请书,从中国最南端海南岛的海蛙到最北端黑龙江的极北鲵,从五十年未被找到的普雄原鲵到新近被命名的太白山溪鲵,申请内容涵盖了中国两栖爬行类物种中的大部分濒危物种。  据参加该基金今年评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王跃招

    [阅读全文]

  • 大连老虎滩极地馆放生12只野生斑海豹

    [内容预览]

    | 2008/4/14 11:39:15
    新华网大连4月13日电(记者 任勇)4月13日上午,12只经人工救治并康复的成年野生斑海豹在大连旅顺口附近海域被成功放生。   此次斑海豹集体放生活动是由大连渔业监督管理局、大连老虎滩极地馆等5家单位联合发起的,目的是让这些经过救治并康复的野生斑海豹能够重拾自然界中的野性,回归大自然,保护斑海豹物种的生存、繁衍与延续。   此次被放生的12只斑海豹全部来自目前国内最大的斑海豹救治与保护基地——大连

    [阅读全文]

  • 世界最大濒危淡水鱼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

    [内容预览]

    | 2008/4/14 10:47:28
         湄公河巨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2007年8月,在老挝与柬埔寨接壤处的科恩瀑布,一头湄公河巨魾被人捕获。照片上几个小孩正手抚这难得一见的大鱼。     据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近日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深入到湄公河流域,对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也是块头最大的淡水鱼——湄公河巨魾(Bagarius catfish)进行了深

    [阅读全文]

  • 江西首建八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面积6800多公顷

    [内容预览]

    | 2008/4/14 9:15:19
    4月11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我省首批8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通过专家论证,并批准设立。  这8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包括:萍乡黄尾密鲴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桃江刺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丰溪河花鱼骨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昌江刺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信江翘嘴红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铜鼓棘胸蛙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龙虎山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上犹江鱼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

    [阅读全文]

  • 黄河三角洲度夏繁殖候鸟将超110多种200万只

    [内容预览]

    | 2008/4/14 8:53:09
    新华网济南4月13日电(记者 刘宝森)进入三月份以来,大批候鸟陆续飞抵黄河三角洲度夏繁殖。据监测,今年在黄河三角洲落户繁殖的夏候鸟已有110多种,繁殖总量将超过200万只。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站工程师单凯介绍,从三月份开始,黄河口湿地内的许多种鸟儿已经开始垒巢建家。据观测,除了有白鹭、鹊鹞、绿头鸭外,还有世界濒危、珍稀鸟类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单凯说,近年来,黄河口湿地生态采取了一系列保

    [阅读全文]

  • 浙江林学院开展各项活动来欢迎“爱鸟周”

    [内容预览]

    | 2008/4/13 18:05:12
      大雪过后的“爱鸟周”繁华一片  浙江林学院开展各项活动来欢迎“爱鸟周”  今日,浙江林学院开展各种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鸟类的活动。4月10日至16日,浙江省第27个“爱鸟周”来临之际,浙江林学院紧跟临安市以“繁荣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各项活动。在这个特别的冬季,无情的风雪袭击了我国大江南北,不少的鸟类因此了死去,而我校浙江林学院现今以

    [阅读全文]

  • 上海公园绿地野生动物逾百种

    [内容预览]

    | 2008/4/12 22:41:52
    本报讯(记者沈敏岚通讯员高翔伟)上海的公园绿地里有野生动物吗?市绿化林业专业工作者的答案是:有,种类还不少,去年共记录到123种。  2007年本市城区公园绿地共记录到鸟类111种,29813只次,新增28种。但也有14种鸟类2006年有记录,当年未能记录到;另共记录到兽类4种,39只次;两栖爬行类8种,414只次。鸟类中留鸟35种,夏候鸟17种,旅鸟31种,冬候鸟28种,水鸟数量稀少。去年在本市

    [阅读全文]

  • 湖北天鹅洲:麋鹿现种群定型 生态旱化不容忽视

    [内容预览]

    | 2008/4/11 8:49:36
    新华网武汉4月10日电(记者郭嘉轩)近年来,湖北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数量不断增加,并成功实现种群定型,但同时保护区湿地旱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沼泽、滩涂地带,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1991年,湖北省在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内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引入64头麋鹿开展野外放养,1998年该保护区被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07年底,保护区内麋鹿总数已

    [阅读全文]

  • 大连:千鸥竞翔老虎滩

    [内容预览]

    | 2008/4/10 22:09:09
    4月10日,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饲养员向海鸥投食。     大连老虎滩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这里逐渐成为海鸥的乐园。今年到这里的海鸥最多时达三、四千只。老虎滩海洋公园的饲养员每天给它们投放上百斤小杂鱼和面包屑、馒头等。 新华社记者 任勇摄 4月10日,成群的海鸥在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清澈的海面上觅食。新华社记者 任勇摄 4月10日,海鸥在大连老虎滩上空自由翱翔。新华社记者 任

    [阅读全文]

  • 让更多的人关注白鳍豚 志愿者在汉建英文网站

    [内容预览]

    | 2008/4/10 10:20:55
    汉网消息(记者吴昊 实习生宋莹通讯员杨曼)黑头发,黑眼珠,不说自己是美国国籍,走在大街小巷,22岁的李钊就是一个普通的“武汉姑娘伢”。李钊的英文名为丽莎,但她更愿意人们叫她“李钊”。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汉有三个志愿者,李钊是唯一“老外”,来汉负责从事豚类的保护和办公室的事务性工作已经两个多月。  昨日,记者见到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的李钊。她说,自己5岁随父母移民去美国,现在只能说一些中文,而读写“搞不

    [阅读全文]

  • 南宁凤凰山发现一批珍稀植物 专家吁保护金花茶

    [内容预览]

    | 2008/4/10 10:20:00
    日前,记者在南宁市园林部门了解到,南宁市凤凰山自然保护区新发现了黑桫椤、硬叶吊兰、三摺虾脊兰等一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据介绍,2100多公顷的凤凰山林地有700种乔灌木、数十种野生动物、大量的药用植物和独特多样的森林景观……堪称南宁市“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目前尚处于规划中的凤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今年春节前,由南宁市园林局牵头组织的16人专家组深入凤凰山脉东部

    [阅读全文]

  • 天津:现有鸟类达389种 国家级保护鸟类71种

    [内容预览]

    | 2008/4/9 14:31:43
    新华网天津4月8日电(记者王晔彪)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不断增强,天津市现有鸟类达389种,比2001年增加了154种。 据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站主任高德明介绍,天津是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路线,每年春秋都有数百万只候鸟迁经此地并在此停歇,鸟类资源十分丰富。2001 年,天津公布了《天津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当时的鸟类数量达到235种。几年过去,天津的各种鸟类已悄

    [阅读全文]

  • 雪豹保护呼唤新模式

    [内容预览]

    | 2008/4/8 10:36:51
    2007年10月8日,四川省石渠县农林局副局长黄勇协助当地一位喇嘛拍摄到一只衰老的雪豹下山后偷吃牧民绵羊的DV录像。录像于3月10日在网上公布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公众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5年,中国科学院的野外动物学家已于新疆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和青海都兰县用红外线自拍相机先后拍摄到雪豹活动的数十张照片。  向来以神秘著称的雪豹为什么被称为“雪山之王”?其生存和保护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

    [阅读全文]

  • 香格里拉碧塔海无任何污染 夏季惊现"杜鹃醉鱼"

    [内容预览]

    | 2008/4/8 10:27:41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距离香格里拉县城32公里,海拔约3539米。湖面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平均宽700米。该湖从地质原理上说是断层构造湖。这里的保护植物以长袍冷杉和云杉为主,蓄积量达230多万立方米。“碧塔海”是藏语,意思是“象牛毛毡一样柔软的海”。  由于没有任何污染,所以碧塔海鱼类资源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中有一种鱼竟有三个嘴唇!这就是中国生物学家命名的碧塔重唇鱼,它是第四纪冰川时间期遗留下来的物种

    [阅读全文]

  • 长江天鹅洲故道22头受伤江豚正逐渐痊愈

    [内容预览]

    | 2008/4/8 10:26:21
    在今年初的冰冻灾害中,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内共发现22头江豚被冰块划伤。目前,这些江豚均已得到妥善救治,其伤口正在逐渐愈合中,健康状况稳定。  据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胡良慧介绍,科研人员已对包括5头怀孕母豚在内的22头受伤江豚进行了集中体检救治,大部分江豚被冰块划伤的伤口已逐渐愈合。目前,20头江豚已被放归长江故道,另外2头则被放入暂养池内,由管理人员密切观察其伤情变化,以推

    [阅读全文]

  • 湖北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落户神农架

    [内容预览]

    | 2008/4/7 18:18:07
    新华网武汉4月6日电 (记者 戴劲松) 记者日前获悉,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近日在神农架正式挂牌成立。   据湖北省科技厅介绍,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金丝猴的繁育进行应用基础研究,以增加金丝猴的数量。这个中心将以金丝猴繁育为研究重点,并综合开展对金丝猴行为、生态、饲养、繁殖、育幼、生理生化、内分泌、遗传、疾病防治、人工复壮、种群监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目

    [阅读全文]

  • 新疆帕米尔高原珍稀野生动物逐渐走出觅食困境

    [内容预览]

    | 2008/4/7 9:55:43
    新华网乌鲁木齐4月6日电(记者 潘莹)记者日前从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了解到,在人工投放草料后,加上天气转暖,一度饥寒交迫的珍稀野生动物开始恢复体力,正逐渐走出觅食困境。 设立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境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生活着3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随着天气转暖,眼下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三五成群进食饲草,一些恢复体力的动物迅捷地在山地间奔跑。新疆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称

    [阅读全文]

  • 我国重要动植物类群家底初步摸清

    [内容预览]

    | 2008/4/7 9:36:06
    本报北京4月6日电(记者齐芳)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08版)日前在京发布,收录植物35337种,动物8804种,初步摸清了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类群的家底。   名录收录苔藓2585种、蕨类2285种、裸子植物265种、被子植物30202种,两栖类346种、爬行类327种、鱼类3235种、鸟类1246种、哺乳类549种、蜘蛛3101种。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CD将每年更新出版一次,也可通过物种2000中

    [阅读全文]

  • 中国首个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启动建设

    [内容预览]

    | 2008/4/3 13:33:21
    记者从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为保护世界濒危物种——滇金丝猴,云南日前启动建设中国首个滇金丝猴国际研究中心。 滇金丝猴是世界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滇金丝猴面部形似人脸,白里透红,鼻孔朝上,并长有红唇,终年生活在冰川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带之中,是中国灵长类中海拔分布最高的种类。 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谢红芳说,滇金丝猴国际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