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瑞士直翅目昆虫面临生存威胁

    [内容预览]

    | 2008/1/18 8:49:37
    据新华社日内瓦1月16日电 瑞士环境部日前发表报告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瑞士近四成直翅目昆虫面临生存威胁。   瑞士环境部当日公布的受威胁昆虫种类的“红名单”显示,在瑞士104种直翅目昆虫中,有40种面临生存威胁,占总数的37%。   直翅目昆虫对栖息环境非常敏感,因此成为衡量生物多样化状态的有效指标。瑞士环境部指出,150年来,这些昆虫的栖息环境深受人类活动之害,如河流改道、河岸筑堤、灌溉、耕作

    [阅读全文]

  • 给黑冠长臂猿“一个温暖的家”

    [内容预览]

    | 2008/1/17 9:43:30
    曾消失了近40年的东黑冠长臂猿,自2005年和2006年先后在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被发现后,引起国际动物学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加强对这一世界极危动物的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动物学界关注的焦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大学动物学院教授、广西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周放。 黑冠长臂猿40年后重现中越边境 在广西大学动物学院综合大楼四楼的一间办公里,记者见到刚从桂林参加广西动物学会年会回来的周放教授。

    [阅读全文]

  • 海南发现世界最美水鸟濒危紫水鸡

    [内容预览]

    | 2008/1/16 11:49:42
    紫水鸡  1月10日至13日,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2008年冬季湿地水鸟调查,调查记录到一个海南水鸟新记录——紫水鸡。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每年冬季,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中心都要组织开展越冬湿地水鸟调查和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以期通过调查了解海南越冬候鸟种群的动态变化,以及海南湿地环境的改变情况等。 今年调查范围主要包括海南东

    [阅读全文]

  • 淳安发现珍稀中国瘰螈

    [内容预览]

    | 2008/1/16 8:58:20
    日前,淳安县一村民周某意外在一条小溪中发现了几尾“水壁虎”,于是好奇的他将其中一条“水壁虎”送到了当地渔政机构进行鉴定。  这条“水壁虎”,皮肤粗糙,体背与体侧布满分散瘰粒,体背与尾侧为褐色,背脊棱暗红,体侧与腹面色浅,腹面有橘红或黄色块斑。是壁虎?是蝾螈?还是中国小鲵?当地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渔政执法人员  及水产科研人员都不能下此定论。最后,经杭州市渔政总站的专家鉴定,这条“水壁虎”就是中国瘰螈。

    [阅读全文]

  • 环保组织成功将日本捕鲸船逐出捕鲸区

    [内容预览]

    | 2008/1/15 22:28:02
    这张1月12日由绿色和平组织“埃斯佩兰萨”号船只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日本捕鲸船“日新丸”号行驶在南太平洋海域。绿色和平组织14日说,他们两天前将日本捕鲸船队的“鲸鱼加工”船成功逐出捕鲸区,阻挠了日本在南极洲附近海域的捕鲸活动。 新华社/法新  1月12日,在南太平洋海域,一名绿色和平组织的日本成员通过无线电向日本捕鲸船队抗议捕鲸行为。新华社/法新

    [阅读全文]

  • 长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处于全面衰退中

    [内容预览]

    | 2008/1/15 22:25:43
    因开发过度、利用过度、污染过度,长江的水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长江水生生物链中上、中、下端的各物种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之中。 日前,在贵阳召开的“首届赤水河流域发展与保护高峰论坛”上,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家赵依民说,长江作为生物基因的宝库,水生生物资源正呈现出急剧衰减的趋势,不少物种濒临灭绝。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淡水鱼之王”白鲟已经难觅其踪迹;闻名遐迩的长江鲥

    [阅读全文]

  • 中日科学家利用高技术探寻藏羚迁徙规律

    [内容预览]

    | 2008/1/15 9:40:54
    栖息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藏羚,有长距离季节性迁徙的现象。每年6~7月份,藏羚沿着千百年来踩踏出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可可西里腹地走去,8~9月份带着在可可西里腹地产的幼仔从原路返回,完成生命中的生育使命。 藏羚种群保留了古老原始的生活习惯,这一特有的习性,使它们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往返于栖息地与繁殖地之间,形成了长途跋涉、艰辛万分的迁徙规律。许多国内外动物学研究者一直在努力揭示可可西里藏羚

    [阅读全文]

  • 研究发现大象也会举行“葬礼”

    [内容预览]

    | 2008/1/11 9:35:37
    科学家对肯尼亚安波塞利国家公园的大象进行研究后发现,大象死去后,家族成员会为其举行“葬礼”。 据肯尼亚《民族报》10日报道,科学家们对1500头大象进行研究后发现,大象可以轻易辨认出自己家族成员的尸体,并发出特殊的声音告知家族其他成员。随后,大象会为死去的大象举行“葬礼”,在掩埋尸体的时候,大象还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如同人在葬礼上痛哭一般。 研究人员说,大象不仅对同类尸骨表现出焦

    [阅读全文]

  • 归国大熊猫突发肠梗阻 成都基地成功救治

    [内容预览]

    | 2008/1/10 9:06:09
    1月8日,7岁的雄性大熊猫“雄浜”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兽舍里伸懒腰。当日,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在日本出生的归国大熊猫“雄浜”在基地突发严重肠梗阻,经及时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逐步恢复健康。新华社记者 王秀琼 摄   1月8日,7岁的雄性大熊猫“雄浜”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兽舍里吃竹子。新华社记者 王秀琼 摄  记者8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在日本出生的归国大熊

    [阅读全文]

  • 波罗的海鼠海豚可能面临灭绝

    [内容预览]

    | 2008/1/9 10:08:43
    德国海洋哺乳动物保护协会1月7日说,在过去一年中,波罗的海鼠海豚的死亡数量明显上升,如再不加以保护,将可能面临灭绝。 该协会指出,2007年在德国北部的波罗的海海滩上,先后发现了100多具鼠海豚尸体,比2006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与10年前相比则增加了2倍多。 该协会的海洋生物专家彼得拉·戴默认为,导致波罗的海鼠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捕鱼,一般情况下,鼠海豚很难识别并挣脱纤细但十分

    [阅读全文]

  • 英科学家发现淡红色新种蝾螈 仅指甲大小

    [内容预览]

    | 2008/1/9 9:59:58
    只有指甲大小的蝾螈新物种哥斯达黎加发现蝾螈新物种哥斯达黎加发现蝾螈新物种    科学网2008年1月8讯  北京时间1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的科学家近日称,他们最近在哥斯达黎加的原始丛林中新发现了3个蝾螈新物种,其中2个蝾螈新物种呈现出淡红色,和人的小手指相当,另外1个蝾螈物种则只有指甲大小。     这次在

    [阅读全文]

  • 目前到鄱阳湖越冬栖息白鹤数量已达二千七百多只

    [内容预览]

    | 2008/1/8 8:38:09
    中新社南昌一月七日电 (段长征)暑去冬来,北鸟南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又迎来了一年一度最醉人的季节。记者新近探访鄱阳湖时发现,两千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在此翩跹而舞,它们与来此越冬的数十万只候鸟共同构成了“候鸟云集千幅画,碧波帆影一湖歌”的鄱湖美景。鄱阳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管理局沙湖站一位赵姓站长七日向记者透露,截至目前,到鄱阳湖越冬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数量已达二千七百多只。此外,还有数

    [阅读全文]

  • 青海开展打击捕杀环颈雉等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

    [内容预览]

    | 2008/1/7 11:19:38
    新华社西宁1月6日电(噶玛、梅耀)针对青海省部分地区非法猎捕和贩卖环颈雉等野生动物的现象,青海省森林公安局与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入冬以来共同开展了打击非法猎捕和贩卖环颈雉等野生动物的专项行动。  环颈雉,俗称野鸡,属青海省级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青海生态环境的改善,环颈雉多了起来。受经济利益的诱惑,青海省部分地区非法猎捕和贩卖环颈雉等野生动物的行为时有发生,而且在公路沿线、市场上经常出现叫卖环

    [阅读全文]

  • 世界最大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老虎住地热"单间"

    [内容预览]

    | 2008/1/4 15:15:49
       新华社哈尔滨1月4日电(记者 王茜)暖暖的地热,明亮的大窗,每个“单间”外面是一个比房间还要大的小运动场,这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最新落成的虎舍。     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自1986年建立以来,这个基地内的东北虎已由最初的8只种虎,繁育到了800余只。  &

    [阅读全文]

  • 长白山珍稀药用植物可仿生栽培

    [内容预览]

    | 2008/1/4 15:08:01
    日前,由吉林省科技厅长白山中心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长白山重要珍稀药用植物仿生栽培及保护研究”通过验收。 该项目在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前提下,以北药原产地长白山天然林为载体,对长白山重要、珍稀的野山参、东北红豆杉、刺五加和朝鲜淫羊藿4种药用植物的生态环境、仿生栽培技术、药材质量评价、主要性状遗传参数和资源保护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该项目在仿生栽培与保护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4种药用

    [阅读全文]

  • 厦门动物园:公虎与母狮交配生下4只虎狮兽

    [内容预览]

    | 2008/1/4 15:04:26
    公老虎与母狮子交配生下四只虎狮兽  新年伊始,去年底喜降三只小虎崽的厦门海沧动物园,1月3日又传喜讯,该园一只公老虎与母狮子通过自然交配,新年第二天生下四只可爱的“虎狮兽”。 “四只小虎狮兽是在2日晚上8点多到3日凌晨1时出生的,前后约四个多小时。每只都有2斤多重,两只公的两只母的,很可爱。”园内东方动物表演团团长李洋笑着说道。 通过墙缝上小孔看,记者看到狮

    [阅读全文]

  • 既像绵羊又像猪 某物种灭绝37年后重现

    [内容预览]

    | 2008/1/2 10:08:30
    “绵羊猪”  据世界经理人科技频道2007年12月28日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今日报道,英国最近出现一种奇特动物,它看起来长得像绵羊,其实是猪,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绵羊猪”。  这是绵羊猪在英国消失37年后再次出现,其主人约克先生觉得它的复现像英国保守党议员鲍里斯·约翰逊复出一样重要,因为它能复兴英国独特的林肯郡卷毛皮猪(也叫绵羊猪),于是给它取名为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

    [阅读全文]

  • 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获历史性突破

    [内容预览]

    | 2008/1/2 10:05:38
    人民网北京1月1日电 (记者张毅)记者从农业部获悉,2007年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取得历史性突破,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物种增殖放流均创历年之最。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李建华介绍,农业部落实中央财政“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示范项目”,不断推进全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放流规模和资金投入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7年全国向各类天然水域投放各种鱼、虾、贝类等经济鱼类苗种194.6亿尾(粒),投入资金2.64

    [阅读全文]

  • 中国科学家研究成功鹿性别控制技术

    [内容预览]

    | 2007/12/31 12:07:34
    由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塔里木大学联手开发的鹿性别控制技术目前确认获得成功,接受试验的母鹿顺利产下雄、雌仔鹿各5只,性别符合率达100%,各项指标正常。 有关专家指出,这项技术的研究成功,不仅能够控制仔鹿的性别、育种和生产,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生命科学的探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庆华介绍,鹿茸是生产医药和保健品的珍贵材料

    [阅读全文]

  • 三峡大坝下游发现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

    [内容预览]

    | 2007/12/29 9:41:28
    经权威植物学家鉴定确认,在三峡大坝下游约100公里处的湖北省枝江市一处江心洲,发现了三峡库区已灭绝的珍稀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这是该物种目前发现的世界唯一的野生居群,改变了以往三峡工程蓄水导致该物种灭绝的学术观点。 12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名专家来到位于长江中的江心沙洲——枝江市董市镇沙浪奇观景区,分别勘察了稀疏分布在10处的数十株灌木。这些植物苍翠茂盛,成簇生长,正处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