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王亚民:谁在向大型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伸出黑手

    [内容预览]

    | 2007/11/14 10:09:28
    王亚民 王丽娟王亚民 博士,世界自然保护同盟鲨鱼专家组委员,1991年~2006年在农业部渔业局等部门从事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近来,大型濒危水生动物屡逢劫难:中华鲟葬身长江口、白鱀豚难在野外觅踪、大型鲸、豚类和海洋鱼类落难滩涂……大型水生动物“落难者”名单上,包括鲸鲨、中华鲟、斑海豹、鲸豚类等,全部属于国际或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前几年,长江白鱀豚未灭绝之前,也和这些动物

    [阅读全文]

  • 新疆普氏野马繁衍旺盛野生家族

    [内容预览]

    | 2007/11/13 10:01:36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3日电(记者李晓玲 高帆)经过六年的野放生活,曾经流离失所的普氏野马在它们的故乡——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普氏野马野生种群。  记者近日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自2001年8月首次放野以来,已经有三批共55匹野马自由驰骋在“原生地”的戈壁荒漠上,野放野马的种群开始不断扩大,孕育在野外的第二代、第三代小马驹开始陆续诞生在野外。  新疆野马

    [阅读全文]

  • 红嘴鸥飞抵昆明越冬

    [内容预览]

    | 2007/11/12 11:01:09
         11月11日,一个女孩在滇池草海大堤喂食红嘴鸥。当日,飞抵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已达数千只,这是生长在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自1985年以来连续22年飞抵昆明越冬。新华社记者邹峥摄

    [阅读全文]

  • 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德保苏铁回归自然

    [内容预览]

    | 2007/11/11 8:58:08
    中新社深圳十一月十日电 (记者 赵胜玉)中国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启动今天在此间正式启动。  据悉,中国目前已经基本摸清了德保苏铁的繁育机理,并在种源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经过专家论证,现已经具备德保苏铁植物回归自然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指出,德保苏铁回归自然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阶段发展到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以迁地保护

    [阅读全文]

  • 深圳广西联手保护植物“活化石”

    [内容预览]

    | 2007/11/11 8:46:45
    深圳广西联手保护植物“活化石”  仙湖植物园培育的500多株德保苏铁将移植到黄连山自然保护区  【本报讯](记者王慧琼)昨天下午,国家林业局在深圳市迎宾馆举行仪式,宣布国家将资助由仙湖植物园培育的500多株德保苏铁,近期内陆续移植到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以此促进德保苏铁在野外的生存能力。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表示,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为我国濒危物种由过去单纯就地、迁地保护转化成把两

    [阅读全文]

  • 粤科学家让“植物大熊猫”脱“危”

    [内容预览]

    | 2007/11/10 15:10:13
    利用克隆技术繁育报春苣苔并实现野外回归填补我国生物技术空白  粤科学家让“植物大熊猫”脱“危”  本报讯 (记者/林亚茗 通讯员/李洁尉 夏汉平 马晓洁)报春苣苔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近年来几乎难寻踪迹。昨天,笔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了解到,该园经数千次试验,终于成功繁育报春苣苔。不久前,广东连州地下河景区的石壁上,迎来了重新迁居回来的“贵客”——400多株从华南植

    [阅读全文]

  • 拯救任重道远 青海湖畔最后的普氏原羚

    [内容预览]

    | 2007/11/10 9:27:47
    青海新闻网讯 在美丽的青海湖地区,生活着一种世界上仅存300余只的羚羊——普氏原羚。  深秋,记者驱车300多公里到青海湖鸟岛,听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玲玲”在半年前因难产死去,她的第3个孩子降生一个月后,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玲玲”是这一世界濒危物种人工繁育取得成功的“英雄母亲”。专家对“玲玲”的死,感到非常遗憾。这一世界濒危物种的拯救和保护任重道远。  普氏原羚待救  青藏高原青海湖地区,一群

    [阅读全文]

  • 宜宾深山老林又见云豹出没

    [内容预览]

    | 2007/11/9 9:37:44
    性情凶猛的云豹  发现母子云豹  将其幼崽放归  “岗地湾”是四川省梅硐镇中坪村一个普通的小地名。这里人烟稀少,竹林茂密。但在今年8月,这里却有惊人的发现。站在林阴蔽日的山区道路上,当地居民吴联宏讲述了他发现母子云豹的经过。  8月9日上午,吴联宏骑着摩托车回家,突然看见路上有个像猫一样的动物,尾巴很粗很长,嘴里还叼着一个幼崽。受到摩托车的惊吓,那动物丢下幼崽窜到林中去了。吴联宏以为是碰上了野猫,

    [阅读全文]

  • 全国圈养大熊猫25只繁育成活

    [内容预览]

    | 2007/11/9 9:11:21
    本报北京11月8日电记者吴潇怡今天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据大熊猫保护管理办公室统计,截至2007年11月5日,我国大熊猫共繁育19胎31只,成活25只。其中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繁殖12胎20只,成活16只;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繁殖6胎10只,成活8只。按照大熊猫繁育的规律,这个数字也是今年全年繁育的数量。   据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介绍,全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迄今已达239只,其中有12

    [阅读全文]

  • 中国已有28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

    [内容预览]

    | 2007/11/8 16:03:07
    新华网贵阳11月8日电(记者李忠将 周芙蓉)中国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和广东车八岭保护区日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至此,中国已有28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  这是记者从东南亚地区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消息。  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建立,是东北亚最大的候鸟迁徙“驿站”,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保护区生态平台的兴凯湖

    [阅读全文]

  • 中国建立野外监测站保护野生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07/11/8 15:28:38
    一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实施的大熊猫栖息地监控保护计划,将于11月下旬在位于四川雅安的大熊猫栖息地正式启动,当地政府将建立3个野外监测站,对野外大熊猫进行实时监测保护。 四川雅安世界遗产办公室官员11月7日在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介绍说,野外监测站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等设备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动态全方位监测,并搜集分析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监测站同时还搜集小熊猫、川金丝猴等其他珍稀动物的

    [阅读全文]

  • 绝迹半个世纪后 4只云豹又现身四川长宁

    [内容预览]

    | 2007/11/7 13:14:45
    还有多少?宜宾长宁县梅硐镇目前正在全力查勘统计云豹的具体数量昨日,宜宾市长宁县林业部门的刘先生向反映称,该县珍稀动物养殖场喂养的一只母云豹,前不久一胎产下两只乖巧可爱的小云豹,并准备放归大自然。由于云豹是和大熊猫、藏羚羊等一样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这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在当地已基本绝迹的大山精灵,近年却频繁在该县梅硐镇等一带的深山老林中现身,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和群众的关注。在一年多的时间

    [阅读全文]

  • 神农架川金丝猴人工补食实验获成功

    [内容预览]

    | 2007/11/2 14:21:31
     图为11月1日,拍摄于湖北省神农架大龙潭中与人和谐相处的金丝猴。据了解,在金丝猴的食谱中,植物种类多达172种。为让金丝猴安度寒冬,科研人员尝试着让金丝猴接受别的食物。经过5个月的磨合,苹果成了神农架金丝猴的美食。神农架给川金丝猴人工补食实验的成功,既是对川金丝猴进行保护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背景资料:神农架金丝猴为四川金丝猴的亚种,个体

    [阅读全文]

  • 风电项目盲目扩张威胁野生动物生存

    [内容预览]

    | 2007/10/31 15:18:28
        环球能源网2007年10月31日报道 风能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电源,但利用风能也有令人担心的危险。鹰和鹫等野生鸟类可能成为涡轮机的牺牲品。据环球能源网了解,到今年年底,美国西北部的大峡谷地带将新建1500多架涡轮机,这些涡轮机侵占了麦田,耕地,树林、灌木,也对野生鸟类的生存带来威胁,鸟类随时可能丧生在长达150英尺的巨型叶片下。     

    [阅读全文]

  • 国家一级濒危植物报春苣苔人工培育成功

    [内容预览]

    | 2007/10/31 10:05:23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利用生物克隆技术成功培育出国家一级濒危植物报春苣苔,并将培育出的400多株报春苣苔带到其原生地广东连州地下河进行野外回归移植,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利用生物技术实现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成功的例子。 报春苣苔是我国独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仅生于南方海拔约300米的石灰岩山洞口附近的植物群落中,最早由英国植物学家在我国发现。由于生长环境特殊,报春苣苔已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了100多年。直到上

    [阅读全文]

  • 海南长臂猿仅存19只

    [内容预览]

    | 2007/10/31 2:13:40
    本报海口10月30日电(记者马应珊、罗昌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国际灵长类学会与保护国际,29日共同发布最新报告,称由于热带雨林毁坏、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商业狩猎等原因带来的巨大威胁,29%的猿、猴子、狐猴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正日趋濒危,其中海南长臂猿以其仅存的19只数量居世界上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物种之首。    海南长臂猿栖身于昌江县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

    [阅读全文]

  • 罗毅波:兰花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内容预览]

    | 2007/10/30 10:33:12
    本期话题:美国科学家揭开兰花身世之谜 兰科植物是种类最丰富的有花植物之一,关于它的起源,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美国科学家在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进行研究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这一成果。  身世之谜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全世界约有700属近20000种,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和极端干旱

    [阅读全文]

  • 人工繁殖中华鲟活动启动

    [内容预览]

    | 2007/10/30 10:31:19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在葛洲坝下游捕捞中华鲟,用于中华鲟人工繁殖。据介绍,2007年总捕捞计划是24条中华鲟,其中12条用于采集鱼卵,另12条用于标记放流。2008年春天,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幼苗将被放流到长江。 图为10月28日研究人员为一条中华鲟体检。 新华社供图

    [阅读全文]

  • 北京新野保名录拟年底公布

    [内容预览]

    | 2007/10/29 4:45:07
    80种野生动物有望“跻身”新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包括八哥等常见鸟类   本报讯 (记者 林文龙)北京最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已于一周前呈送市政府讨论,预计将于年底前出台。这是记者昨日从“关爱野生动物,共迎绿色奥运”活动上获悉的消息。经过评审,大约有80种野生动物可能跻身新的野保名录,包括八哥、鹩哥、画眉等常见鸟类。   种类、数量改变促野保名录修改   不久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征集市级保护野生动

    [阅读全文]

  • 八哥画眉晋级野保名单

    [内容预览]

    | 2007/10/28 20:59:03
    本报讯(记者邵泽慧)伯劳(鸟名)、鹰嘴鹊、红腹锦鸡……今天上午9点,官园花鸟鱼虫市场门前格外热闹,由林政稽查大队和西城园林局共同主办的“关爱野生动物共迎绿色奥运”大型宣传活动拉开帷幕。记者从现场获悉,北京最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将于年底前出台,经过专家的评审,大约有70种野生动物跻身新的野保名录,包括八哥、鹩哥、画眉等之前常见的鸟类。  不久前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征集市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建议,据悉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