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动植物保护
 
  • 广西野生兰科植物亟待立法保护

    [内容预览]

    | 2007/9/24 8:18:10
        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24日电(杨绍功)记者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保护区调查采访时发现,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依据对盗采贩卖行为进行严惩等多种原因,这里的兰科植物保护遇到困难。保护区管理部门呼吁应当对兰科植物进行专门立法保护。     据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工程师周化康介绍,目前保护区对盗采贩卖野生兰花行为进行处罚主要依据是《广西壮

    [阅读全文]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全球物种灭绝危机再敲警钟

    [内容预览]

    | 2007/9/22 1:03:45
    本报讯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近日公布的2007年《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单》表明,猿、珊瑚、秃鹰、海豚等生物都存在灭绝危险,因而为全球物种灭绝危机再敲警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单》被广泛认为是最可靠的物种评估权威资料。它按物种灭绝风险分类并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目前该红色名单中包括41415个物种,其中16306个有灭绝的危险,大于去年的16118个

    [阅读全文]

  • 甘肃将20种水生野生动物纳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内容预览]

    | 2007/9/21 14:06:58
    甘肃省农牧厅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二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  甘肃省此次公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全部是水生野生动物,共20种。其中,鱼类2目4科18种,有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等;爬行类1目1科1种,为中华鳖;两栖类1目1科1种,为岷山大蟾蜍。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王亨通说,将这20种水生野生动物列入甘肃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有利于全面提升甘肃水生生物资源

    [阅读全文]

  • 泉州野生物种保护状况调查

    [内容预览]

    | 2007/9/20 8:13:57
    导读   日前,我市发布了“十一五”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将虎类、野生稚类,兰科和苏铁科植物4类物种等列入优先保护。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将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近些年来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急剧减少。

    [阅读全文]

  • 四川将新建三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内容预览]

    | 2007/9/19 17:21:53
    四川从今年开始将新建三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使全省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达到40个,以确保50%左右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0%左右的野生大熊猫个体分布在保护区内。     目前,四川省共有37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占地200多万公顷,其中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1个。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四川省野外的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约占全国的76%。全省大熊猫栖息地面积达到1

    [阅读全文]

  • 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态势良好

    [内容预览]

    | 2007/9/18 22:04:48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八日电 (记者 赵胜玉)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出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时指出,当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据悉,中动协已发展成为中国国内最大、最有影响的自然生态保护组织,成为中国民间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底,全国会员已从二00三年的六万余人发展到二十四万余人,团体会员达近三千个。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约

    [阅读全文]

  • 来自海洋的警钟又敲响了

    [内容预览]

    | 2007/9/18 8:06:29
    9月12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07年度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与去年相比,有更多的物种上榜,表明全球物种的消失速度仍在加剧。而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份濒危物种年度报告中,海洋珊瑚有史以来首次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脆弱的海洋珊瑚   在神秘的海底世界,生长着一些形态万千、色彩缤纷的珊瑚,因为它们的存在,海底世界生机无限。珊瑚因其形态和颜色备受人们喜爱,有些稀有珊瑚更是贵同珠宝。

    [阅读全文]

  • 14名院士在沪联名倡议保护长江生物

    [内容预览]

    | 2007/9/17 16:30:32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杨金志、李桃9月17日报道:土地资源与土壤地理学家孙鸿烈、鱼类学与淡水生态学家刘建康等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6日在上海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各有关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保护长江生物,关注长江流域生态。     由农业部主办的首届长江生物资源养护论坛16日在上海举行,14位院士是在这个论坛上发出倡议的。农

    [阅读全文]

  • 三江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回升

    [内容预览]

    | 2007/9/17 10:09:21
       这是9月13日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一处湖泊拍摄的斑头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区内野生动物众多,分布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黑颈鹤等200多种野生动物。自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通过禁猎,设立保护站,建设繁育基地等举措,使保护区内各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回升,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新华社记者马宁摄   这是9月14日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一处沼泽拍摄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速度将超过动植物承受能力

    [内容预览]

    | 2007/9/13 8:18:09
    本报讯(记者  刘霞)  美国《每日科技》网站撰文指出,有关“人类怎样影响气候变化”的讨论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人类能够承受多高的温度。但是,人类更应关注温度变化速度加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森林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为森林很难适应新气候。如果温度每10年上升0.3摄氏度,15%%的森林生态系统将无法适应;如果温度每10年上升超过0.4摄氏度,所有的生态系统将被破坏殆尽;而且,树

    [阅读全文]

  • 世界最大原始胡杨林正在得到全面保护

    [内容预览]

    | 2007/9/11 13:43:06
    新华网库尔勒9月11日电(记者潘莹)在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沿岸,分布在这里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正在得到全面保护。   从今年9月1日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新疆旨在保护野生胡杨林的首部地方法规。   在这部法规中规定,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不得在保护区内从事砍伐、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挖沙等活动,保护

    [阅读全文]

  • 天然湿地消失 新疆北鲵生存濒危

    [内容预览]

    | 2007/9/11 10:35:21
    8月的别珍套山绿草如茵、牛羊满坡。一条小溪从山顶潺湲而下,蜿蜒20余公里流入温泉河谷。在这条名叫虎里加洼的山谷中,溪水里生活着近千尾世界珍稀动物――新疆北鲵。  虎里加洼位于苏图别珍温泉“新疆北鲵保护区”以东约15公里处,在方圆数万平方米的草场上,由别珍套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成的溪水,冲刷出多条小沟。据当地牧民说,这里每条有水的小沟里都栖息着新疆北鲵。  “我们这草场上,只要有水的沟里就有娃娃鱼(牧民

    [阅读全文]

  • 《美国地质勘探》杂志预测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2/3

    [内容预览]

    | 2007/9/11 8:58:37
    本报讯(记者   操秀英)  《美国地质勘探》杂志近日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面融化,到2050年地球上的北极熊数量有可能减少2/3,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将绝迹。   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北极熊将在接下来50年从阿拉斯加北岸和俄罗斯绝迹,而北极海盆缘的北极熊栖息地到了夏季可能有多达42%的范围会消失。到时候,只有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地区和格陵兰西岸地区才能让全球大

    [阅读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防范乱采滥挖

    [内容预览]

    | 2007/9/10 8:21:03
    可可西里秋季执法特别行动拉开帷幕   本报讯 记者韩萍近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成3个特别行动组,进入保护区腹地实施可可西里秋季特别行动的巡山执法检查,打击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境内猎杀野生动物及非法采金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非法采金活动对可可西里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今后将把打击非法采金等乱采滥挖活动作为一项工作重点。  针对此次特别行动,可可西里管理局制定了周

    [阅读全文]

  • 我国红树林面积呈衰退趋势 亟需保护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07/9/9 15:58:01
    国际在线专稿 (驻广西记者 刘发丁 陈亮)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被誉为“海洋卫士”。然而,近二十年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了约40%,并呈现继续衰退趋势,加强红树林保护刻不容缓。  红树林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关键生态系统之一,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对维护近海生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阅读全文]

  • 繁殖不等于保护 以虎养虎无异于饮鸩止渴

    [内容预览]

    | 2007/9/7 10:57:39
     图片说明: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用活物训练东北虎的狩猎本领,而同时这也是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路透社)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附近的横河道子虎林园每年要接待30万游客。从很多方面看,这个东北虎繁育基地算得上很成功了,因为1986年成立的时候,虎林园只有8只东北虎,而现在已经多达800只。该基地显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繁殖的技巧,仅今年新出生的虎崽就将达到100只。&nb

    [阅读全文]

  • 我国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

    [内容预览]

    | 2007/9/6 9:14:34
    本报北京9月5日电(记者林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蓝图”项目已完成了长江上游区域数据库的考察验证,开始向全国铺开。据介绍,“蓝图”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的数据库,能够清楚地显示区域生态保护价值和保护成本,为各地决策者提供科学、翔实、准确的数据。该项目由国家环保总局、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及相关各省市林业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完成。  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

    [阅读全文]

  • 小鸟天堂等地为禁猎区

    [内容预览]

    | 2007/9/6 8:58:21
    本报讯 记者从新会区林业局获悉,《新会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下简《办法》)已经新会区政府审议通过,并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规定,小鸟天堂等地被划为禁猎区。对于保护野生动物,举报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当地人民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    小鸟天堂等被划为禁猎区    《办法》明确规定,新会区的圭峰山风景名胜区、小鸟天堂、银湖湾湿地公园、古兜山脉新会辖区的行政区域被划为禁

    [阅读全文]

  • 科学家警告称部分牲畜正在走向灭绝

    [内容预览]

    | 2007/9/5 16:47:35
        新浪科技2007年9月5日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农业科学家发出警告,对世界食品供应至关重要的吃苦耐劳的牲畜正逐渐从发展中国家消失,尤其在非洲。他们呼吁建立地区基因库拯救这些牲畜。    专家在瑞士小镇因特拉根举行的会议上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吃苦耐劳和适应本地环境的动物正逐渐被其他来自更加富有国家的物种所取代,这

    [阅读全文]

  • 野外栖息地扩大 甘肃白水江大熊猫增至103只

    [内容预览]

    | 2007/9/5 1:13:32
    中新社兰州九月四日电(贾莉丽)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期进行的大熊猫资源调查显示,由于该区内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栖息地面积扩大,大熊猫数量增至一百零三只,该区成为中国大熊猫密度最大的地区。  据了解,从今年七月初开始,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次彻底、全面、系统的大熊猫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区域面积达六万三千七百四十六公顷,包括四十六条动物监测样线和十一条植物监测样线。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

    [阅读全文]

208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