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资源生态 >> 水资源
 
  • 迎接海水淡化时代到来

    [内容预览]

    | 2006/12/21 12:34:41
    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技术,使我国海水淡化单机制造装置的国产化率提高到70%以上   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我国海水淡化领域的首创者,从1997年负责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日产500吨淡水的嵊山海水淡化工程,到单机日产2500吨、5000吨淡水,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该中心的科研成果就使我国从根本上扭转了海水淡化技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由该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谭永文负责的万吨级

    [阅读全文]

  • 长江水质再敲警钟

    [内容预览]

    | 2006/12/20 0:46:00
    日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获悉,2005年,长江流域(含太湖)废污水排放总量达290多亿吨,其中生活污水约占1/3,工业废水约占2/3。排污主要集中在太湖水系、洞庭湖水系、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宜昌至湖口、鄱阳湖水系、泯沱江和乌江水系等,占80%以上。长江水质再次敲响警钟。  据了解,长江流域雨量丰沛,水资源较丰富。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约54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9倍。长江

    [阅读全文]

  •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丰富

    [内容预览]

    | 2006/12/20 0:43:40
    可供20多年能源基地建设需求    “经过初步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储量可为该地区2030年以前的能源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向新闻界通报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察项目的初步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个地下水勘察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系统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和开发利用潜力。项目负

    [阅读全文]

  • 打造生态河流 促进人水和谐

    [内容预览]

    | 2006/12/18 19:19:50
    12月7日,四川省首次河道采砂管理专题工作会在广元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河道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河道采砂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总结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河道采砂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时期水利部党组和水利厅党组的治水思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实现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努力开创全省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新局面。   四

    [阅读全文]

  • 美国科学家公布地球淡水分布新图片

    [内容预览]

    | 2006/12/18 14:27:40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06年12月18日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对地球上淡水储存的太空观测提供了一幅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分布的新图片。研究人员利用重力研究和气候试验(GRACE)将近五年的数据记录评估了覆盖地球大部分陆地区域的50多条江河流域季节性淡水储量的变化差异。这个差异反映了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冰雪漫滩、土壤底部和蓄水层中储水量的变化。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教授Jay

    [阅读全文]

  • 新丰江水资源有偿使用是有益探索

    [内容预览]

    | 2006/12/15 8:20:04
    本站12月15日讯(记者  粤水婷  通讯员  何信)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华博士为首的专家组,日前对《新丰江流域水资源有偿使用研究报告》进行评审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一举措有前瞻性和敏锐性,探讨建立既能充分体现水资源价值、又易于操作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对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健康河流、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有裨益。  新丰江是广东境内

    [阅读全文]

  • 长江、黄河、淮河一年“喝”下污水380多亿吨

    [内容预览]

    | 2006/12/15 8:15:09
    编者按: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也在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  2005年,我国有45亿吨废污水流入淮河,43.53亿吨污水流入黄河,296.4亿吨废污水排进长江流域,许多河段普遍受到污染。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指标却没有完成。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排

    [阅读全文]

  • 黄河水资源污染不容乐观 第二产业污水占73.49%

    [内容预览]

    | 2006/12/13 10:18:58
    新华网郑州12月13日电(记者李钧德)黄河水利委员会日前正式发布《2005年黄河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5年,黄河流域来自第二产业的工业污水的排放量为31.99亿吨,占污水总量的73.49%,较上年高出2.98亿吨。   《黄河水资源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输沙量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显示,20

    [阅读全文]

  • 北京未来5年人口超载300万 面临水资源短缺危机

    [内容预览]

    | 2006/12/11 23:33:01
    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环境系统所可能支撑的人口数量。一个区域环境人口承载力取决于这个区域环境系统的瓶颈因素。北京位于全国严重缺水地区,按照联合国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是北京环境系统最主要的瓶颈因素。因此,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北京区域环境人口承载力。···  两岸三通  两岸经贸往来  -->···中国政府

    [阅读全文]

  • 陆浩: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考

    [内容预览]

    | 2006/11/30 8:10:24
    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  石羊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由此形成的绿洲,是防止北部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汇合,拱卫河西走廊东部的重要生态区。所以,石羊河流域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全局性问题。温家宝总理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非常关注,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近年来,我经过多次实地调研,总的感到,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

    [阅读全文]

  • 保护“中华水塔”有新进展

    [内容预览]

    | 2006/11/29 13:33:11
    11月21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组织召开甘南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评审会议。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主持,评审委员会由32名专家组成。甘肃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政民对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与建设情况作了汇报。省环保局生态处副处长张军、甘南州环保局局长朱发祥参加了会议。  甘南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包括甘南州玛曲、碌曲、夏河、临潭、卓尼5县和合作市,总面积3.057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土地总面积

    [阅读全文]

  • 广东水质性节水“唱”主角

    [内容预览]

    | 2006/11/28 17:21:56
    广东省人均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说广东缺水,以前肯定不相信,在广州,听了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政处副处长李亮新的介绍后,记者深切感到广东缺水的严峻———由于水污染问题,不少城市就近取水的水厂不得不关闭,而重建水厂改从远处调水,自然成本加大,可取水量也有限;由于用水增加,河流流量不足,而引起海水倒灌,沿海城市的水厂不断上移,水资源在这些地方紧缺。再加上广东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人口增加,以及为香

    [阅读全文]

  • 长三角之痛 江南“水乡”闹“水荒”

    [内容预览]

    | 2006/11/28 9:21:33
        “小桥、流水、人家……”是人们心目中江南水乡的印象。然而,记者近日随节水中国行中央新闻采访团在浙、沪、苏地区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雨量充沛、河网纵横的长三角地区却一片“喊渴”:经济列车高速运转的背后是“供水危机”的警报频频拉响。    江南水乡闹“水荒”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日前向

    [阅读全文]

  • 水利专家为苏南太湖流域减污治污把脉

    [内容预览]

    | 2006/11/21 21:56:56
    水利部近日组织专家举行苏南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情况咨询会。专家认为,太湖流域目前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必须树立通过节水来减污的理念。    太湖治污的问题不在太湖本身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秦伯强: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已占太湖污染的大头。太湖河网的许多地方水比太湖的水还差,是生活污水和工农业生产排放造成太湖污染加剧。上世纪90年代初,

    [阅读全文]

  • 专家指出,我国缺水在很大程度上由人为因素造成

    [内容预览]

    | 2006/11/21 21:45:18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顾瑞珍、刘晓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高层课题组专家日前指出,我国是缺水的国家,除水资源量少外,我国缺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水浪费、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据介绍,农业是我国用水大户,占用水总量的67.3%。大水漫灌还是我国农民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一般只有0.4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0.8以上。  我国城市一年水管和器具渗漏的水也数量惊人。据建设部20

    [阅读全文]

  • 海水利用是解决东部“水困”首选之策

    [内容预览]

    | 2006/11/13 23:52:24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日前召开的“海水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说,充分发挥沿海省市濒临大海的区位优势,在东部地区积极推进海水利用,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理应成为济水解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首选之策。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但仍然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缺水呈现出

    [阅读全文]

  • 中华环保世纪行:重重关卡警戒保护饮用水源地

    [内容预览]

    | 2006/11/13 12:20:40
    对于常州市区和金坛的220万市民来说,母亲河长江的地位非同寻常,这里不仅有常州的经济口岸,还是饮用水源地。江边工业迅速发展,我们饮用的长江水能保证安全吗?也许许多市民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从去年起,常州市启动了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环保部门为我市的饮用水源地设置了重重保护,记者实地了解了长江取水口的环境。  “黄色警戒线”保护取水   “黄色浮标围着的这片区域就是长江饮用水取水口,区域内禁止采砂

    [阅读全文]

  • 中国七大水系均遭污染

    [内容预览]

    | 2006/11/13 10:56:47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中国七大水系中劣五类水体占三成左右,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不行。     以黄河为例,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

    [阅读全文]

  • 为建设新南京提供更好的水环境保障

    [内容预览]

    | 2006/11/8 9:31:28
    给水安全装一个“阀门”,确保江河安澜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南京市民的印象中,一提起水利,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防汛抗旱,这样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典型的“洪水走廊”,汇集了上游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每到汛期,大量的洪水过境给南京城市的防汛安全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建国以来,1954年、1983年、1991年和1998年长江等流域相继发生大洪大涝,洪涝灾害始终是威胁经济发展和老百姓

    [阅读全文]

  • 鄱阳湖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内容预览]

    | 2006/11/2 7:55:10
    作为我国惟一一个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湖泊——鄱阳湖,近日来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11月1日,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在南昌召开,来自全球的上百位专家学者们相聚在美丽的青山湖畔,围绕“湖泊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主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进行交流探讨—— 鄱阳湖风光。本报记者朱建安摄  光荣与梦想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国际重要湿地。为了对鄱阳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我省于1985年启动了

    [阅读全文]

91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