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完善排水工程 成都建最大治污湿地公园

    [内容预览]

    | 2006/8/29 9:55:5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记者 张睿)凤凰河二沟,这条目前乌黑、发臭的小河沟,将在明年2月摇身变为一只“凤凰”!昨日,成都市首座市中心城区人工湿地系统污水治理工程——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系统污水治理工程正式进场施工,成都市最大的人工治污湿地至此正式开建。  “这其实也是成都市规划的一座污水处理厂,它将和成都市规划的其他污水处理厂一道,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排水体制!”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

    [阅读全文]

  • 绥棱“寒地黑土”生态修复三效提升

    [内容预览]

    | 2006/8/28 11:25:10
    本报讯近年来,绥棱县以“大封禁、小治理”为措施,通过开展寒地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治理后项目区内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2002年,在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后,这个县全面对境内的寒地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建立了1处坡地径流观测小区和4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标准样方地,按照规定实行全程监理制和建后责任制。到去

    [阅读全文]

  • 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遏制粤主要污染物指标首降

    [内容预览]

    | 2006/8/28 9:10:37
        新华网广州8月28日电(刘茜) 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增4.2%、5.8%,而广东分别下降1.1%、2.9%     记者昨(27日)日从广东省环保局获悉,过去被称为污染大省的广东,今年环境状况出现了质的转变。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对17个省(区、市)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

    [阅读全文]

  • 南京外秦淮河耗资30亿治污后再遭大规模污染

    [内容预览]

    | 2006/8/28 1:00:57
    滚滚污水为外秦淮河“补血”  外秦淮河30亿整治成果又开始遭到大规模污染  十运会前,南京政府投入30多亿整治外秦淮河。水清岸绿,市民甚至发现,外秦淮河阔别多年的鱼儿回来了。事情仅仅过去一年,外秦淮河如今又变得面目全非:昨天的外秦淮 河上不少鱼儿已经死去,发出阵阵腥臭,水面上飘着油花,30亿整治成果正遭遇无情扼杀。  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公司的消息是,前两天媒体所说的外秦淮河通过南河补水、“洗肠”一

    [阅读全文]

  • 我国集中出现工业化环境问题

    [内容预览]

    | 2006/8/27 10:36:15
    据新华社电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昨日下午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作了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  盛华仁说,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种种原因,“十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两个主要指标没有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五”计划要求削减10%,实际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上升,2005年排放量达到25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

    [阅读全文]

  • 黄河四支流几乎“有水皆污”

    [内容预览]

    | 2006/8/27 10:31:04
    “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触目惊心”、“不能再拖下去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排污单位对于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情况虚报瞒报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大量直面现实的词汇和语句见诸报告,令人震惊,让人警醒。   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一份环境执法检查报告,以大量引人注目的数字和触目惊心的事实,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中

    [阅读全文]

  • 申城镀镍废水回收利用网络覆盖初形成废水中“捞”出白花花钱币

    [内容预览]

    | 2006/8/26 11:50:29
    本报讯(记者洪崇恩)上海轻工业研究所研发的一项专门“从废水中提取钱币”的镀镍废水回收利用新工艺,正在电镀行业迅速推开。上海全市已有47套类似的设备投入运转,约20万吨镀镍废水得到净化,回收的金属镍总量超过7吨,按目前的市场价计算价值超过200万元。一个覆盖全市的含镍电镀废水的回收——初加工网络已基本形成。  镀镍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处理工艺之一。我们日常使用的一元镍币,其实就是在铁合金芯外

    [阅读全文]

  • 江苏沿海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内容预览]

    | 2006/8/26 11:43:08
    □金陵晚报记者于飞  江苏的海滨城市是夏季市民外出旅游的首选,但同时沿海地区因为有着较大的环境容量,正成为开发的热土。记者从省环科院了解到,有关部门和专家在编制《江苏省沿海开发环境保护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实地勘察和调查研究,发现沿海经济开发中一些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海边的优质呼吸和碧海蓝天的景色正受到污染威胁。   沿海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专家介绍,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已经不容乐观。在做“规

    [阅读全文]

  • 垃圾将秦淮河染色 武定门开闸外秦淮河“洗肠”

    [内容预览]

    | 2006/8/26 9:00:31
    【龙虎网报道】连日来,由于南河撤坝,恢复河道等原因,大量在南河囤积已久的污染物“一窝蜂”涌入了外秦淮河,导致草场门、水西门、汉中门等多处河段水质恶化严重。记者获悉,截至昨日下午,南河土坝全部拆除完毕。同时武定门闸、莲花闸两处开闸放水,1000多万吨清水将把外秦淮河冲洗干净。  目击:垃圾将秦淮河染色  南河源于西善桥秦淮新河,下游在赛虹桥处汇入外秦淮河。近几年,随着沿河两岸企业和居住人口增多,工业

    [阅读全文]

  • 废弃电器污染者负责

    [内容预览]

    | 2006/8/25 10:20:31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专电(记者 顾瑞珍)为了从源头控制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的废弃量,控制其在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商务部等近日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提出实行“污染者负责”的原则,由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依法分担废弃产品污染防治的责任。   “我国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淘汰量逐年快速增长,发达国家‘洋电子垃圾’在沿海一些

    [阅读全文]

  • 中国发布《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内容预览]

    | 2006/8/23 21:49:06
    为了从源头控制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的废弃量,控制其在回收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商务部等近日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提出实行“污染者负责”的原则,由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依法分担废弃产品污染防治的责任。                   “中国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淘汰量逐年快速增长,发达国家‘洋电子垃圾’在沿海一些省份非法

    [阅读全文]

  • 中国将控制废弃电器与电子产品回收产生的污染

    [内容预览]

    | 2006/8/23 21:44:27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龚万鹏):中国近日发布一项技术政策,规定了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回收的具体技术措施,以控制其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官员称,该政策为未来中国处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提供了可选择的、适用的工艺和技术,使电子废物的处理有规可循;同时,政策明确要求淘汰时下普遍采用的易造成污染的工艺和技术。另外,政策还要求生产企业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再

    [阅读全文]

  • 环保总局:电子废物严重危害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

    [内容预览]

    | 2006/8/23 21:34:23
    资料图:2005年5月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八届科博会上,绿色和平组织将计算机零件等有毒的电子垃圾,堆成一个小山展示电子垃圾的危害,呼吁电子企业有责任回收并使用无毒的原料加工生产,以唤起人们重视电子废物威胁环境和健康。这是绿色和平组织首次在科博会上亮相。中新社发 老罗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北

    [阅读全文]

  • 南水北调水源地“纳污河” 竟是环保规划要求

    [内容预览]

    | 2006/8/23 9:35:30
    丹江口市均县镇寨怀沟村村民左启林在展示一条由于泗河河水污染烂掉了尾巴的鱼(4月1日摄)。 这是受到污染呈褐色的泗河河水,河里的网箱都变得空荡荡的(4月1日摄)。 2006年夏,泗河以及上游两条支流──马家河和茅塔河再次发生污染事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水质受到威胁。 流经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丹江口市均县镇和郧县青山镇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泗河,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纳污河”。 连续的污染使网箱养鱼遭到灭顶

    [阅读全文]

  • 严防污染企业向西部转移

    [内容预览]

    | 2006/8/22 9:16:49
    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

    [阅读全文]

  • 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症结何在?

    [内容预览]

    | 2006/8/20 20:36:46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景勇 顾瑞珍)  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这项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然而,最新统计数据却清楚地表明: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日前在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形势时说,责任书不落实就是“空头支票”,最痛心的是无效劳动,强调要“必须看到”这一点。  既然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何

    [阅读全文]

  • 深圳提前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内容预览]

    | 2006/8/19 15:13:04
    深圳提前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成为全国首个通过臭氧层友好城市创建验收的城市  晶报讯(记者秦小艳)昨日,经由国家环保总局组成的专家考核组的严格验收,深圳以高分成为全国首个通过臭氧层友好城市创建的验收城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出席了专家组的验收反馈会议。  深圳市政府在去年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当天,发布《关于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通告》,要求加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尤其是制冷行业。在同一天,

    [阅读全文]

  • 退休教师破解尾矿治污难题 净化装置获专利

    [内容预览]

    | 2006/8/19 15:10:15
    武汉退休教师谭盈进历时十余年研发的尾矿净化装置,近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装置生产效率高,可以除去尾矿毒素油污,恢复尾矿中石砂的性能,产生的粉渣可替代建筑行业使用的黄沙。该尾矿净化装置由山东一家机械制造厂生产,净化成本低,产生的粉渣只及黄砂价格的三分之一,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尾矿是指选矿和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也只有30%,大部分则长期丢弃在尾矿堆里。据统计,

    [阅读全文]

  • 大漠深处的毒湖

    [内容预览]

    | 2006/8/16 0:32:32
    作者:本报记者 史俊斌 《商品与质量》周刊记者白兆东何 斌 摄  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漠南部的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人民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退耕还林、治沙造林,使得居住地生存条件大幅度改善。当地建起了片片沙林和绿洲,基本抑制了满天黄沙飞舞,锁住了毛乌素沙漠持续南侵的局面。  就在这里的人们努力建设“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的时候,2003年,有人以“招商引资”为名,给他们的家园布设了一个

    [阅读全文]

  • 人工湿地公园变污为宝

    [内容预览]

    | 2006/8/14 9:56:38
    一股清水顺山势而下,沿途经过9道台阶,每道台阶上长满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林间小路蜿蜒而上。真是一道山涧溪流的美景。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股溪流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山泉水,而是经过生态自然“消化”的生活污水。 这就是在北京军区某部机关建设的人工湿地公园,每天2000吨生活污水经过这片湿地的净化,既形成景观,还可用于浇灌绿地。  该机关用水人口近万人,每年污水排放量达80

    [阅读全文]

252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