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里伯斯深海盆地发现稀有海洋生物
[内容预览]
| 2007/10/20 9:09:47本报讯 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国家地理》杂志与菲律宾政府合作组成的海洋探险研究小组,在西里伯斯海域经过了2周巡回考察后,发现了多种令人震惊的稀有海洋生物标本。 西里伯斯海位于著名的“珊瑚角”中心,被许多岛屿和潜礁包围,属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交界地带,是科学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密集区,其最深处达5千米。 考察组领导马丁说,这个地区可能是生物进化并传播到其它海区的中心,许多迹象都显[阅读全文]
-
黄河壶口雨后初霁现彩虹
[内容预览]
| 2007/10/18 15:52:12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前留影(10月16日摄)。 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岸边欣赏彩虹(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金秋时节,受黄河中游地区连日降雨影响,壶口瀑布水量剧增,河水以每秒2000多立方米的水量咆哮奔泻,使壶口两岸形成千米宽的瀑布群。雨后初霁,艳阳高照,壶口瀑布出现美丽的彩虹,让游客流连忘返。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阅读全文]
-
首对双胞胎大熊猫本月底归国 成都组"迎亲团"
[内容预览]
| 2007/10/18 15:50:46记者十月十七日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旅日大熊猫双胞胎“隆浜”和“秋浜”将于本月底从日本回到家乡成都,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始新的生活。这将是自一九九四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开展“大熊猫长期国际繁育合作计划”十多年以来归国的首对双胞胎大熊猫。 二00三年九月八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赴日的大熊猫“梅梅”在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产下一对大熊猫双胞胎,被命名为“隆浜”和“秋浜”,它们成为全[阅读全文]
-
神农架出现难得一见的云海奇观
[内容预览]
| 2007/10/10 9:14:4010月9日,神农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奇观。 10月9日,神农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奇观。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10月9日,神农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奇观。新华社记者郝同前摄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保护区内保存有完好的寒武纪地质结构、原生和次生生物群落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着巨大的生态、科研价值。[阅读全文]
-
全球生态再次提前进入红色警戒状态
[内容预览]
| 2007/10/10 8:59:29发达国家过度使用地球资源是主因 本报记者冯卫东 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10月6日发布报告称,全球从即日起开始进入生态红色警戒状态,即全球作为一个整体进入由过度消费引起的生态债务状态,这意味着,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都是在增加环境的负担。 自从人类在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开始透支环境以来,每年的“生态债务日”都在悄悄提前,今年的“生态债务日”就比去年提前了3天。生态透支指的是人类对地[阅读全文]
-
黄河源头第一县有望再现“千湖之县”之美景
[内容预览]
| 2007/10/9 20:13:32这是玛多县的湖泊群(9月13日摄)。 位于黄河源头的青海省玛多县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县”的美称,可干旱使得不少湖泊一度干涸。近年来,由于黄河源头地区降水充沛加之水土保持措施得力,干涸的湖泊重新蓄水,湖畔也出现了多种野生动物的身影,黄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斑头雁在玛多县的湖泊上空飞翔(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阅读全文]
-
西藏阿里大力保护“神山圣湖”
[内容预览]
| 2007/10/9 20:09:01游客在捡拾西藏阿里“圣湖”玛旁雍错周围湿地上散落的垃圾(9月23日摄)。 西藏阿里采取修建网围栏、建立固定垃圾处理场、禁止车辆在湿地行驶等措施,保护“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错周围的湿地、植被,目前已对3万多亩湿地修建网围栏,进行重点保护。 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摄 西藏[阅读全文]
-
全球变暖改变阿尔卑斯山冰雪容颜
[内容预览]
| 2007/10/8 10:11:53阿尔卑斯山冰川(资料图片) 全球变暖使瑞士著名的阿尔卑斯山改变了容颜。今夏,阿尔卑斯山特里安冰川上的冰雪大面积融化,露出了光秃秃的、受腐蚀的岩石。路透社记者7日来到了冰川上,目睹了全球变暖给这里带来的变化。 特里安冰川始于海拔3300米,末端结束于特里安河谷,大约在海拔1900米。而以前,冰川可以一直绵延至海拔1600米的位置。 阿尔卑斯山区导游盖乌·雷诺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负责沙莫尼山谷[阅读全文]
-
可爱的小海豚如何降生?摄影师拍到罕见画面
[内容预览]
| 2007/10/8 10:00:07小海豚的尾巴先露了出来。可爱的小海豚降生。小海豚随妈妈一起畅游。据《中国日报》报道,知道海豚是怎样生下小宝宝吗?当小海豚初到世间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意大利摄影师日前非常幸运地捕捉到了这一系列罕见又神奇的画面。画面上的这只宽吻海豚妈妈生活在意大利里米尼的一个野生动物公园的游泳池中,为了拍摄它产子的画面,3名摄影师分别蹲守在3个水下窗口处,有14年海豚拍摄经验的斯坦扎尼恰好处在了最佳位置。据悉,海豚大[阅读全文]
-
中挪携手探索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途径
[内容预览]
| 2007/10/6 9:48:18新华网长沙10月6日电 (记者谭剑) 由中国和挪威政府共同启动的“中挪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项目”日前在长沙结束。与以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国际合作不同的是,这一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政府保护生物多样性新的管理模式。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官员宋小智认为,中挪双方的合作体现了全新的国际合作项目设计理念。 来自挪威环境部和挪威驻华使馆的代表对两年来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进展表示了肯定,并期待在项目[阅读全文]
-
北极今夏最高温度达22度 全球气候变暖恶果终现
[内容预览]
| 2007/10/5 10:54:34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8月23日摄)。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新华社/法新 据英国《独立报》10月3日报道,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今夏北极的部分地[阅读全文]
-
西藏波密县发现青藏高原最大冰川群
[内容预览]
| 2007/9/28 10:50:27新华网拉萨9月27日专电(记者边巴次仁、喻菲)根据最近卫星遥感拍摄的地图得知,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大大小小冰川总共有42个,为此,波密县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建立“中国最美冰川之乡”。 波密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深处,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近68万亩,平均海拔4200米。“中国的冰川集中在西藏,而西藏最多的冰[阅读全文]
-
毁灭并非地球的最终宿命 劫后仍可能再生
[内容预览]
| 2007/9/28 10:09:15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地球每刻绕日运行。但是,光阴似箭,日月荏苒,再过几十亿年,当太阳燃料耗竭,我们目前赖以存身的地球将会怎样?会不会像金星和水星那样被太阳吞没? 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天文观测,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毁灭并非地球的最终宿命,劫后仍有可能再生。 英国《自然》杂志最近发表论文称,意大利天文学家首次在已度过红巨星阶段的一颗恒星附近,发现了绕其运转的行星,这是人类发现的[阅读全文]
-
科学家试解南极四大谜团
[内容预览]
| 2007/9/27 8:57:43曾多次跨越地球南北两极的科考者、中国南极测绘中心主任鄂栋臣教授日前向媒体透露,未来数年内,南极科考研究将主要围绕四大待解之谜。 1.冰封千万年的淡水湖泊中是否生有独特的生物物种? 南极厚厚的冰盖下有一些已经被冰封了千百万年之久的湖泊,这些湖泊由活水河流网连在一起。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湖泊已经发现了150个,但总共预计可达到数千个。南极冰盖下的湖泊被认为是在这个大陆全面冻结时期的“时间囊”。[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最大冰川群未被认定 权威专家称未听说
[内容预览]
| 2007/9/26 9:22:32青藏高原最大冰川群未被认定权威专家从未听说过如此重大发现旅游活动可能加速小型冰川融化昨日,国内主要网站争相转载这样一条消息:“最近通过卫星遥感拍摄的地图显示,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发现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大大小小冰川共计42个。 中国三大海洋型冰川中的两个也在波密县境内。最大冰川群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亚洲众多江河的补给将产生积极影响。”在科学探测手段已无所不至的今日,为何冰冻圈会突然“横空出世”?[阅读全文]
-
科学家在南半球发现神秘深海通道
[内容预览]
| 2007/9/24 17:35:16日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了一条“深海通道”。它连接着南半球的三个大洋盆地。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的《地球物理快报》上。科学研究人员相信,深海通道的发现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是如何控制气候的。新的研究表明,新发现的这条深海通道是世界气候系统的机房。随后的《自然》还做了深度介绍。深海中为什么会有洋流涌动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我国这一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南海[阅读全文]
-
北极冰面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内容预览]
| 2007/9/24 8:11:37本报讯 科学家20日称,本周北极冰面继续融化,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刷新了2005年的纪录,高气压是祸首,但人类也是“同谋”,这些因素双管齐下,加速了海冰减少的趋势。 美国全国冰雪数据中心科学家沃尔特•迈耶说:“在过去30年中,海冰一直呈减少趋势,但今年变本加厉。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下降,令人深感惊骇。”卫星云图显示,最低纪录出现在15日,那时多处已开始结冰。[阅读全文]
-
我国学者:梅里雪山消融速度“让人难以置信”
[内容预览]
| 2007/9/22 11:07:10新华网昆明9月22日电(记者周雷 浦超)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程建刚近日忧心忡忡地提到一个事实:梅里雪山、明永冰川等藏区胜景消融速度正在加快。他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一个气象学意义上的分析方程,预测了梅里雪山的“来世”,它的消融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从1999年下半年起,当地藏民便发现明永冰川的前沿从海拔2660米的地方[阅读全文]
-
全国政协委员调研三江源 草原鼠害虫害堪忧
[内容预览]
| 2007/9/21 14:05:47关键词 三江源“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两年多来,规划实施情况如何,生态恢复怎样,移民生活有没有改善?今年8月上旬,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为组长的政协调研组,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实地考察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兴[阅读全文]
-
美媒体评出十种最可爱动物宝宝
[内容预览]
| 2007/9/20 8:50:11大熊猫宝宝 大熊猫宝宝 大熊猫刚出生时体重只有3到5盎司,和一块肥皂差不多大。它们仅次于有袋动物,是妈妈产下的最小的哺乳动物宝宝,身体只有熊猫妈妈身体的九百分之一。如果没有妈妈的帮助,宝宝们在6到8周时间里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约3个月后,它们才开始有能力走来走去。 犀牛宝宝 犀牛宝宝 对犀牛妈妈来说,一件幸运的事是宝宝出生时没有角。出生3个小时内,犀牛宝宝就可以用脚走路了,在接下[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