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洋白化珊瑚开始恢复活力
[内容预览]
| 2016/11/21 15:37:34在一个靠近遥远的太平洋岛屿且由死珊瑚构成的幽灵小镇上,科学家发现了稍微多一点的生命。 在1年前以及今年4月的远足中,科学家分析了基里蒂马蒂岛附近迷人的珊瑚礁,并且断言其基本上已成为死珊瑚的堆放地。约85%的珊瑚已经死亡,10%的珊瑚患病且被漂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活着,仅有5%处于正常状态。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珊瑚礁科学家Julia Baum介绍说,本月科学家再次回到这片珊瑚礁时发现,有6%[阅读全文]
-
让城市内河顺畅呼吸
[内容预览]
| 2016/11/17 15:22:20城市内河综合治理要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还应体现城市文化内涵,避免“千河一面”。 资料图片 ★只有变革水利与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理念,妥善协调河流系统的水利与生态功能,才能让河流恢复生机 ★在进行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时,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再生能力和自净能力,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城市内河不仅是公众游览、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承载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城市传统气[阅读全文]
-
穴兔靠食用有毒叶子征服澳大利亚雪山
[内容预览]
| 2016/11/16 10:47:26没有什么能阻挡它们。一项日前发表于《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在破坏完澳大利亚低洼地区后,穴兔目前正在让自己适应依靠有毒的疏花桉叶子生存,从而在积雪的山区开拓疆土。 穴兔于19世纪被引入澳大利亚并迅速扩散至整个大陆,对当地野生动物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它们无法开拓的唯一区域是冬季拥有积雪层的地方,因为其食用的草类被埋了起来。 不过,2011年,来自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和野生服务局的Ken[阅读全文]
-
为何海鸟食用塑料?
[内容预览]
| 2016/11/15 11:24:43图片来源:Jens Metschurat/Alamy Stock Photo 到2050年,近200种海鸟——从企鹅到海燕——将以塑料为食。不过,是什么吸引它们吃下这些通常具有致死性的碎片?这不只是因为塑料和可口的水母或者海草“小食”看上去相似。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被海藻附着时,塑料的气味也会对一些海鸟产生吸引力。 为探明这是如何发生的,研究人员将塞满3种塑料珠子的网眼编织袋绑在美国加州海岸的[阅读全文]
-
全球濒危物种数据库低估灭绝风险
[内容预览]
| 2016/11/15 11:14:48在南美西安第斯山脉发现的紫冕蜂鸟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图片来源:Ted Matherly/Flickr 全球最受重视的濒危物种数据库可能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许多动物面临的灭绝风险。这是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发现,由于未能整合新的技术,例如卫星和航空图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皮书”对数以百计的动物面临的威胁进行了错误的分类。因此,动物保护组织可能会错[阅读全文]
-
中国植物保育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
[内容预览]
| 2016/11/9 10:18:3711月8-11日, “IABG中国植物保育国际会议”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举行。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给予我们食物、能源和生机的植物,而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拥有各类植物30,000余种,是世界上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相当部分植物物种“生活的并不好”,正处于“亚健康”或“病态”,百山祖冷[阅读全文]
-
研究人员揭三江源湿地退化机理 生态修复精准化
[内容预览]
| 2016/11/7 14:37:03新华社西宁11月6日电(记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湿地,阳光在已经枯黄的草甸镀上了一层金光。大小湖泊之间,鸟儿倏忽飞过,藏野驴踏过结冰的滩涂低头觅食。 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湿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同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三江源湿地类型与退化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三江源高寒湿地退化原因日益明朗,科研人员提出的保护和恢复技术也得以应用推广。[阅读全文]
-
雨燕每年在空中飞行10个月
[内容预览]
| 2016/10/30 21:25:58图片来源:Markus Tallroth 雨燕拥有流线型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和尖锐的棱角,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为了天空而诞生。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猜测,雨燕每年在地面上停留的时间仅有两个月,即当它们繁育后代的时候。但由于没有足够轻的感应器(重量不超过一个网球),这一想法很难验证。 现在通过能连续数月记录雨燕活动的微型数字记录仪,一个研究团队最终了解了这种鸟儿经常习惯飞行的数据。 研究人员在1[阅读全文]
-
生态学家对释放孔雀鱼杀灭蚊虫提出警惕
[内容预览]
| 2016/10/28 14:26:03数十年来,卫生官员用孔雀鱼进行蚊虫控制。 图片来源:H. Krisp 小孔雀鱼(网纹鳉)有着大名头。数十年来,这种鱼一直被认为是抗蚊“斗士”的冠军,它们会潜入池塘和水沟吃光蚊虫的幼虫。但在科学家严重,它有着不同的声誉:一种快速生育和繁殖的入侵性物种。 现在,卫生官员考虑,在蚊虫导致的传染病如寨卡病毒传播区域大量推广使用这种掠夺性鱼类,生态学家则警告他们三思而后行。在10月25日在[阅读全文]
-
世界自然基金会:野生动物数量40年减少近六成
[内容预览]
| 2016/10/28 14:23:55资料图片:世界自然基金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7日发布报告称,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野生动物数量40多年里减少了近六成。 WWF引用伦敦动物学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指出,在1970年至2012年期间,野生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数量减少了58%。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湿地中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最多。 “野生动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们的时代消失,”WWF全球总干事马克·兰[阅读全文]
-
大熊猫第一次见大雪激动成狗:满地撒欢
[内容预览]
| 2016/10/27 15:12:4210月25日晚,哈尔滨的亚布力迎来一场大雪,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降雪厚度达到四五厘米,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 这可乐坏了远道而来的大熊猫佑佑,又是撒欢、刨洞,又是翻跟头、爬凉亭,你还是不是那个安静的南方小公举!? 今年7月份,佑佑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乘坐飞机来到哈尔滨,入住亚布力新家。来到新家之后,佑佑一直不是很欢脱,平常都是以安静美男子的形象示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吃吃吃、[阅读全文]
-
翼龙化石又添新种属
[内容预览]
| 2016/10/24 15:44:47近日,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蒋顺兴、汪筱林等对一件来自辽西热河生物群古翼手龙超科梳颌翼龙科新标本的研究成果。 热河生物群中的翼龙化石主要产自热河群下部的义县组和上部的九佛堂组,其中义县组主要以古翼手龙超科为主,而九佛堂组主要以准噶尔翼龙次亚目为主。这一产自辽宁建昌喇嘛洞[阅读全文]
-
“海洋红杉”解释光合作用基本生长模式
[内容预览]
| 2016/10/17 8:53:02图片来源:Peter Pearsall/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无论做什么,别把巨藻称作“植物”。这种海草生长在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到阿拉斯加太平洋海岸的水下森林中,是17亿年前从植物中分化而来的一种海藻。这使得它们两个群体(有着不同的光合作用模式)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人类和蘑菇更远。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报告称,二者之间也有着非常有趣的相似之处[阅读全文]
-
科学家呼吁对鲸鱼压力源开展更多研究
[内容预览]
| 2016/10/16 16:19:16一头驼背鲸正在潜入水中。 图片来源:Cmpir/Flickr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发布的一份最新的综合性报告显示,海洋中由人类产生的噪音可能正通过无数种未知的方式危害海洋哺乳动物。这是因为目前并没有充分的数据判断船只、声呐信号和其他活动所产生噪音的不良影响如何同污染、气候变化以及鱼类捕捞导致的猎物损失等其他威胁发生相互作用。这份由若干政府机构赞助并于日前发布的报告,为研究人员开始探寻这些[阅读全文]
-
九月科学大片:无人机灯光、打扫“鲸鱼”
[内容预览]
| 2016/10/13 16:56:12▲大嘴 这只深海狗母鱼(或称蜥鱼)潜伏在美国东海岸的维奇峡谷。这些鱼现在是该地区受保护的多种鱼类之一,并于9月15日被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指定为首个美国海洋国家纪念物种。 图片来源:NOAA Okeanos Explorer Program/《自然》 ▲光线飞溅 坦桑尼亚居民9月1日围绕着一汪污水中反射的日食景观。此次事件为日环食,或称“火圈”,是月亮阻挡住整个太阳,仅在一圈留下[阅读全文]
-
生态危机 美国首次将夏威夷7种蜂类列为濒危物种
[内容预览]
| 2016/10/9 16:17:45蜂类对整个生态结构相当重要。 夏威夷的黄面蜂数量大减。 专家指黄面蜂正面临绝种危机。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爱因斯坦曾说:“若世界上再没有蜜蜂,人类将活不过4年。”可见蜂类对整个生态的重要性。美国政府上周五宣布,将夏威夷7种蜂类列入《濒危物种法》的名单之中,此举亦是当局第一次将蜂类列为濒危物种。 据政府及独立组织的研究指,活跃于夏威夷和毛伊岛、7个品种的黄面蜂数[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或致多种谷类食物灭绝
[内容预览]
| 2016/9/29 20:18:36图片来源:Getty 一项日前发表于《生物学快报》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很快威胁到包括小麦、水稻等主要食物在内的禾本科植物。目前,小麦和水稻为人类提供了所消耗全部卡路里的一半。 这项展望至2070年的最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发生的速度要比禾本科植物的适应能力快上千倍。虽然研究并未预测全球粮食供应可能会因此出现何种状况,但论文作者警告说,“后果可能会令人不安”。 对于很多动物种类和人类来说,禾本科[阅读全文]
-
博比特虫遭遇鱼类劲敌
[内容预览]
| 2016/9/26 17:27:24图片来源:Rickard Zerpe/Flickr (CC BY-SA 2.0) 博比特虫是一种可怕的“伏击”捕食者。它会将自己埋在太平洋铺满沙子的海底,并且利用像蠕虫一样的触角引诱猎物。如果有鱼游动到非常靠近博比特虫的地方,它会被后者的咽腔抓住并被拖进其洞穴中。 不过,据生命科学网日前报道,科学家如今观测到某些种类的鱼会迫使这种像蠕虫一样的威胁物撤退到沙子中。相似眶棘鲈会像鸟群一样围攻捕食者[阅读全文]
-
大型海生动物灭绝或导致生态系统瘫痪
[内容预览]
| 2016/9/26 9:51:36人类选择性地从海洋中猎走大型海生物种,会导致其群体数量减少。如果这一问题没有引起足够警惕,诸如大白鲨、蓝鳍金枪鱼以及蓝鲸等动物的灭绝,将会使问题波及到食物链并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瘫痪。 在这篇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今天的海洋与古海洋的物种灭绝威胁进行了对比。好消息是,现在依然可以通过保护大型海洋动物避免下一场海生动物大规模灭绝。[阅读全文]
-
科学家:生存环境迫使斑马野性难驯
[内容预览]
| 2016/9/20 11:21:36尽管斑马在许多方面都与马相似,但却无法被人类驯养。 腾讯科学讯 由于斑马与马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类似,因此人类曾经尝试过骑乘斑马进行比赛。2005年的电影《斑马竞赛》讲述的就是一只年轻的斑马想要参加马类比赛的故事,但是制片人被迫在某些场景使用了马作为替身。 斑马的鬃毛和尾巴事实上更类似于驴子,而且反映出马属物种的进化史。尽管马、驴子和斑马都进化自共同的祖先[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