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一个多世纪的秘密!诡异的南极血瀑布是这样形成

    [内容预览]

    | 2017/4/26 20:59:04
    地球有一处与火星最像的地方,其就在南极,跟常见的瀑布不同,因为这是“血瀑布”。 为什么这个瀑布的水呈血红色,科学家们经过努力,终于揭开了一个多世纪的南极之谜。其实这个水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其接触到空气后,与氧充分反应变成氧化铁,使其变成血红色。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关键是哪里来这么多铁元素,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实际测量后,科学家发现,冰川中已有一百万年历史的一种沉积物,而它就是盐。 科学家在《冰川学杂

    [阅读全文]

  • 世界最深海床下10公里发现生命痕迹

    [内容预览]

    | 2017/4/13 16:51:50
        科技日报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房琳琳)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日报道,一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床以下10公里处有生命存在的证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报告中,描述了该团队从热液喷口收集的蛇纹石样本以及证明在地表以下极深处有生命存活的证据材料。     位于日本西南部

    [阅读全文]

  • 水蛭有助研究热带雨林动物病症

    [内容预览]

    | 2017/4/11 9:17:08
    野生水蛭帮科学家寻找患病动物。图片来源:REGIS DUVIGNAU 水蛭看起来也许很“草根”,但它的食血性与能够止痛的唾液却被当做有效工具用于全世界的医疗行业中。而且,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它们黏滑的吸管能够为人类提供另一项服务:帮助科学家追踪那些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稀有动物的健康情况。 在水蛭吸食了某种动物的血液后,这部分血液将在它体内保存数月,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利用水蛭的这种能力去寻找那些神出鬼

    [阅读全文]

  • 500尾中华鲟放流长江 平均体重创纪录

    [内容预览]

    | 2017/4/9 22:47:49
        4月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华鲟放流活动,500尾全人工繁殖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平均单体重量达5.5公斤,创历年之最。 中新社记者 黄余洋 摄     4月8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和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华鲟放流活动,500尾全人工繁殖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 此

    [阅读全文]

  • 强紫外线能杀死绝大多数地球微生物

    [内容预览]

    | 2017/3/30 17:03:22
    8小时NASAE-MIST气球平流层飞行可杀死最顽固微生物。图片来源:David J. Smith/NASA 梦想在火星上找到生命的天体生物学家有一个共同的噩梦。如果打算寻找火星微生物的飞船上携带了地球细菌,如果它们愚弄了实验人员,或者污染了这颗红色星球会怎样呢?现在,地球上的一项新研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担忧,它表明8小时的强紫外光能够杀死大量即便是最顽固的细菌。 星际污染并非不理智的

    [阅读全文]

  • 最大树木有最小叶

    [内容预览]

    | 2017/3/28 21:29:48
    研究人员揭示针叶树叶片较小的秘密。图片来源:Creative Commons 针叶树是世界上最高、最宽和生存时间最长的树,但它们的一些叶子却是植物王国中最小的叶片。 通常,树叶大小能从几毫米到超过1米,范围十分广泛,其中针叶树的大部分叶片不会超过6厘米。为了找出原因,科学家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液体营养素如何穿过红杉和香柏等针叶树的针状叶片。研究人员将糖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叶片会通过光合作用生产

    [阅读全文]

  • 今年全球天气继续“极端和反常”

    [内容预览]

    | 2017/3/26 11:31:16
        科技日报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刘霞)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3月22日报道,继史上最热的2016年之后,2017年也将持续或多发热浪、暴雨等极端或反常天气,原因主要来自温室气体浓度和海水表面温度上升导致的全球变暖加剧。     上述结论源于世界气象组织(WMO)一份详细的《2016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其整合了全球80个国

    [阅读全文]

  • “九色鸟”棕尾虹雉世所稀

    [内容预览]

    | 2017/3/21 21:02:16
    羽色华丽 誉为孔雀第二 在动物学分类系统中,棕尾虹雉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这个属非常小众,只有3种鸟,在我国均有分布。其中,白尾梢虹雉较难见到,绿尾虹雉是我国特有鸟类,但论颜值,还是本篇的主角棕尾虹雉最高。 作为雉科的一员,棕尾虹雉的体型在鸟类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体长约70厘米,雄鸟重约2380克,雌鸟重约2150克,羽毛和孔雀一样是雌雄异色。雄鸟羽色靓丽:头部是铜绿色,眼睛周围裸露的皮肤呈海蓝

    [阅读全文]

  • 雾霾或可提升海洋吸收温室气体能力

    [内容预览]

    | 2017/3/21 9:29:48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姜靖)“雾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陆地生态系统,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李卫军和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员时宗波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颗粒物有可能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从而部分延缓全球变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nb

    [阅读全文]

  • 我国再次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计划

    [内容预览]

    | 2017/3/19 22:37:51
    3月16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鄱阳湖都昌水域对江豚进行体检。 3月15日,我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7年迁地保护项目在江西鄱阳湖启动,这是继2015年我国成功将鄱阳湖8头长江江豚迁到湖北长江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行动。本次行动拟挑选8头性别、年龄及亲缘关系均合适的江豚,分别运送和释放到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保护区和监利天鹅洲保护区,补充这两个迁地保护区自然种群数量,优化其种群

    [阅读全文]

  • 地球上第一次发现荧光蛙:浑身幽幽绿光

    [内容预览]

    | 2017/3/19 21:40:09
    地球上的生物千奇百怪,而且仍在不断进化当中。 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来在南美热带雨林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具有荧光皮肤的蛙类。 阿根廷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16日提供的照片显示,他们在亚马孙雨林中发现一种能够发出蓝绿色荧光的南美圆点树蛙。这种树蛙在受到紫外线光束照射后,皮肤发出蓝绿色荧光。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能力叫荧光性,即吸收短波光线,转化为长波光线并放射出去。

    [阅读全文]

  • 中科院研究员发现全球变暖或比预估快13%

    [内容预览]

    | 2017/3/16 16:37:35
    科技日报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姜靖)全球变暖又添佐证。美国《科学·进展》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项中美科学家联合开展的研究成果显示,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比此前预估的要快13%。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成里京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室气体不断排放使地球系统“困住”了更多的热量,直接驱动了全球变暖。这些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因此海洋热含量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核心指针。 海

    [阅读全文]

  • 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的植物:改写教科书

    [内容预览]

    | 2017/3/16 16:22:01
    最近,科学家在印度中部奇特拉科奥特的沉积岩中发现了两块化石。研究发现,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生命的证据——它们是16亿年前的红藻化石。 这一发现表明,动物和植物进化的起点——多细胞生物,其发育时间可能比先前认为的早了4亿年。 该研究作者、来自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态学荣誉教授Stefan Bengtson表示,因为没有遗留的DNA,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这种古老的物质,但是化石的形态和结构与

    [阅读全文]

  • 如果地球上没有蜘蛛:每年多8亿吨昆虫!

    [内容预览]

    | 2017/3/16 16:18:43
    很多人都对蜘蛛心存畏忌,而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更是将这种八条腿的虫子塑造成魔鬼、怪物的化身。 然而,蜘蛛实际上是地球生态链中非常关键的一名角色。 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首次使用计算模型精确估算出了全球蜘蛛每年的捕猎数据。 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地球上的蜘蛛总量约为2500万吨。蜘蛛每年可消灭大约4-8亿吨的猎物,其中昆虫和跳虫占据总数的90%以上,其余还包括小的脊椎动物,如青蛙、蜥

    [阅读全文]

  • 如果地球上的氧消失五秒会怎样?

    [内容预览]

    | 2017/3/7 15:07:59
    氧气不是大气中最丰富的气体(最丰富的为氮气),但氧气是最重要的。此外,氧还是地壳中最为丰富的元素。如果没有氧,生命将无法生存。试想一下,如果地球上的氧消失五秒,那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你可能认为,五秒并不算什么,因为人类就算憋气五秒钟,也不会死亡。然而,在现实中,如果整个地球失去氧五秒钟,人类面临的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白天的天空将是黑色的 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表面之前,会与大气中的灰尘、氧

    [阅读全文]

  • 科学家摸清大熊猫“补丁”含义

    [内容预览]

    | 2017/3/7 14:57:58
      大熊猫 图片来源:dangdumrong/iStockphoto 本报讯 大熊猫身上的一块块“补丁”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黑色的耳朵和眼圈搭配着一张白色的脸,而黑色的四肢和肩膀则紧邻着白色的脖子和躯干。这其实是生物研究中的一道难题。如今,美国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指出,大熊猫的黑白色有两种功能:伪装和交流。 科学家之前曾就动物的这种杂色外表提出了许多种可能的解释。例如它们或许

    [阅读全文]

  • 科学家绘制鸟儿往返地图

    [内容预览]

    | 2017/3/6 16:15:43
    50年前,黑纹背林莺似乎濒临灭绝:这种栖息在美国密歇根的鸣禽可能不足400只。黑纹背林莺的体重不及一只空易拉罐,长度约有十几厘米,是美国《濒危动物法案》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如今,这种鸟的数量增加了10倍,使其成为动物保护者和鸟类爱好者口中的典型代表。 而黑纹背林莺境况的改善原因之一是北美短叶松数量的增加。它们在上密歇根度过夏季时,会将巢筑在这种树上。即便如此,黑纹背林莺每年在从巴哈马群岛到密歇根

    [阅读全文]

  • 37.7亿年前地球海洋已存在生命

    [内容预览]

    | 2017/3/2 9:16:02
        科技日报北京3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月28日发表一项生物学重要发现,科学家报告了至少37.7亿年前深海热泉内部及其周围微生物活动的证据,其代表着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并揭露了当时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底下的深海热泉,原理和火山喷泉类似,这种热泉附近聚集了大量的生物物种,科

    [阅读全文]

  • 古老三叶虫生殖器在头顶

    [内容预览]

    | 2017/2/27 11:36:44
    化石证据显示,一种三叶虫的生殖器出现在头部。图片来源:Thomas Henna 三叶虫,一种身体分为三节、似蟹的小生物,在古生代早期生物圈里占支配地位,它们的数量极为丰富,以至于其化石成为大多数收藏者的入门级化石。但古生物学家一直未能弄清这种已经灭绝的动物是如何繁殖的。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三叶虫的头部附近有些古怪:一处聚集着很小的圆形物体(直径约200微米)。他们确定,这些颗粒实际上是三叶虫的

    [阅读全文]

  • 迄今最诡异生物:形如挖掘机 无法划归物种

    [内容预览]

    | 2017/2/27 11:19:16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听说过“塔利怪兽”吗?它也许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诡异的生物,有着奇怪的管状身体,眼睛长在一根细管两侧,牙齿则长在一条长而细的“鼻子”末端。该生物生活在距今约3亿年前。自从58年前发现化石以来,科学家就深受其困扰。 科学家一直无法决定它属于哪一类生物。去年两支研究团队指出,它实际上是一种脊椎动物,类似于一种名叫八目鳗的鱼类。但一项最新研究称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塔利怪兽的归类问题再度成

    [阅读全文]

2353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