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马逊树木自造降水
[内容预览]
| 2017/8/7 14:00:09亚马逊上空的云层 图片来源:Antisana/Alamy Stock Photo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各种奇怪天气的“家”。其中一个特点是在季风将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带来前两三个月,降雨便开始了。如今,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终于弄清楚了这种早期的降水来自何处:树木本身。 此前研究证实,亚马逊上空的大气层中存在水分的早期累积,但科学家并不确定原因何在。“你能看到的全部是水蒸气,但你不知道它来[阅读全文]
-
崇明岛水域发现江豚新种群:留住江中“大熊猫”
[内容预览]
| 2017/7/24 21:09:04本报记者黄辛 通讯员蔡霞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长江口崇明西部东风西沙水域常年可发现江豚的踪影,根据江豚的生活习性,推测该水域活动的江豚属于长江亚种。这是崇明岛西部水域近年来新发现的江豚种群。 长江口发现江豚新种群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在前期调查发现,江豚中的长江亚种本只栖息在长江中下游及其大型通江湖泊,而它的近亲——俗称的海江豚([阅读全文]
-
生命起源之谜有新解 阳光或孕育地球生命
[内容预览]
| 2017/7/21 15:16:02紫外线照射可能最早引发铁碳簇发生反应,而铁硫簇反应是所有活体生物新陈代谢的关键。图片来源:Stocktrek Images 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本身就是个悖论:所有生物需要能量,但是对于利用能量,活生物体依赖酶。而酶在进化了数十亿年时间以实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DNA修复等。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酶,还是微生物呢? 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40多亿年前,漂浮在地球原始海洋上的许多[阅读全文]
-
极其罕见!摄影师拍到抹香鲸沉睡画面 原来是这样
[内容预览]
| 2017/7/17 14:38:39抹香鲸睡觉吗?下面这组照片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近日,专业水下摄影师Franco Banfi在加勒比海的Dominica岛附近,有幸拍摄到了抹香鲸入眠的罕见画面。 据悉,人们在2008年才开始对抹香鲸的睡眠有所了解,来自英国和日本的生物学家发现,抹香鲸在漂浮或者潜水中可以完全入眠状态,期间既不呼吸也不挪动,对外界几乎毫无反应。 此外,抹香鲸一生中仅有7%的时间睡眠,每天大概睡6到24分[阅读全文]
-
科考队寻找青藏高原冰崩真相
[内容预览]
| 2017/7/14 11:26:25科技日报拉萨7月13日电 (记者杨雪)13日,由中科院青藏所所长姚檀栋院士带领的科考队一行10人到达拉萨,将于明天前往阿里,对去年先后发生两次冰崩的阿汝冰川一探究竟。这次科考邀请了美国著名冰川学家朗尼·汤普森(Lonnie Thompson),堪称阵容强大——姚檀栋和汤普森都是维加奖的获得者。 53号冰川冰崩后形成的河流。胡文涛摄  [阅读全文]
-
澳大利亚惊现纯白色袋鼠 或基因突变所致
[内容预览]
| 2017/7/5 15:23:53据外媒报道,日前,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一对夫妇在野外发现了一只罕见的白色袋鼠,并有幸用相机拍了下来。 据报道,这并不是Trevor和Jeanette de Landgrafft夫妇第一次看到这只白色袋鼠,几个月前,他们曾在西澳南部大区的农场附近发现了它,但yyy由于没来的及拍下照片,周围的人根本不相信他们的所言。 从此以后,Jeanette每次经过此地都会准备好手机,并把手机里的相机打开,时[阅读全文]
-
生物多样性不是只数数物种
[内容预览]
| 2017/7/3 15:08:57白点叉鼻鲀等常见物种也可能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Jeff Rotman/Getty Emmett Duffy是一名海洋生物学家,此刻他正身处巴拿马沿岸水域5米深处,他的目光被一大只黄白色刺魨吸引。要不是躲在巨大的树枝状鹿角珊瑚下,移动缓慢的刺魨本来应该是捕食者的首要目标。 这个场景让Duffy突然灵光一闪,他曾经去过加勒比地区,那里的珊瑚更丰富也更多样,但个头比较小,生活[阅读全文]
-
珠峰北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内容预览]
| 2017/7/3 10:43:17珠穆朗玛峰,巍然耸立在世界屋脊,是世人心中的圣地,亦是登山者向往的巅峰,更是全世界生态环境的“晴雨表”。 近年来,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严格的生态环保政策作用下,珠穆朗玛峰我国西藏一侧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动植物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增进,“圣洁女神”容颜不改。 珠峰“全天候”管护 珠穆朗玛峰北侧位于我国西藏境内,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强,野生植物资源十[阅读全文]
-
史前巨型企鹅竟长这样:身高超过2米
[内容预览]
| 2017/6/21 11:28:40企鹅是生活在南半球的游禽,这个大家族中有18个种类,其中有许多种类的企鹅很小很可爱,而最大的企鹅要数著名的帝企鹅了,其身高超过1.1米,体重在35千克左右。 不过,在3000多万年前,曾经有一种企鹅抬起脑袋嘴尖距离地面超过2米,它就是企鹅家族中的大哥大:古冠企鹅。 帝企鹅,图片来自网络 19世纪中期,人们在新西兰发现了一块跗跖骨化石,这块化石与企鹅的跗跖骨相似,应该属于一种大型企鹅。1859年,[阅读全文]
-
神奇:百岁兰的叶子能“长命百岁”
[内容预览]
| 2017/6/16 15:33:46西南非洲的近海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它的叶片永远不会凋落,植株的寿命则可长达一百岁,这种植物被称为百岁兰。那么,你知道百岁兰的叶片为什么能“长命百岁”吗? 百岁兰是一种模样很奇特的植物,看上去又矮又扁,全身上下仿佛只能见到左右两片硕大的叶片。 百岁兰在植物界中有“超级寿星”之称。我们知道,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到秋冬季节就纷纷凋谢脱落,哪怕是常绿树也不例外。常绿树一年四季都会落叶,特别是在春季长[阅读全文]
-
6600米太平洋深渊区大型动物见闻
[内容预览]
| 2017/6/16 14:59:59“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在超过6500米的深渊区,大型动物相对稀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十几次超过6500米的下潜所见多是这样的。带回的样品也相对较少,有几只大型动物的话就会让海洋生物学家们高兴一阵子。但是,6月13日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却从太平洋雅浦海沟6600多米深渊区带回了[阅读全文]
-
树木“扼杀者”也能拯救宿主
[内容预览]
| 2017/6/8 9:34:30图片来源:Seigo Yamamura 遇见树木扼杀者:这对很多热带树木来说可能是个噩梦。但近日新研究显示,扼杀者也能拯救宿主。 这个扼杀者即寄生无花果树(如图),它们将自己缠绕在宿主树木上,直达树冠,以此获取阳光。其根还会挤压树干,深入土壤与其争夺水和肥料。 最终,寄生无花果树的根部能完全包围宿主根茎,并扼住其躯干,从而切断宿主营养物质的流动,直至宿主死亡和腐烂,最后仅剩寄生无花果树。 但研[阅读全文]
-
南极发现绝美龙鳞状冰面:遥远角落超越尘世的美景
[内容预览]
| 2017/5/28 12:13:11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支南极科考队上周在罗斯海(Ross Sea)地区遇到了一大片诡异的、龙皮状的冰面,这像是《权力的游戏》中绝境长城之外才有的景色,但地球上也可以找到这一奇观。不过你得人品够高才行,而且还要愿意前往地球上最严酷的环境。 南极如今正处秋季。虽然大多数远征队早就离开了南极、前往更温暖的水域,但“内森·B·帕尔默”(Nathan B Palmer)号科考船上的27[阅读全文]
-
“僵尸物种”带来警示:物种保护刻不容缓
[内容预览]
| 2017/5/24 9:53:39近日,云南省环保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同发布《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在此次发布的红色名录中,此前备受外界关注的绿孔雀和斑鳖被列为极危物种。 斑鳖已经繁衍生息了2亿7千万年,跟恐龙同龄,因其数量稀少极其珍贵,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可如今,这种龟类中最濒危的物种,在全球只剩下了3只。 “水中大熊猫”正逐渐成为“僵尸物种”,除了目送它们远去的背影,我们还能[阅读全文]
-
全球暖化致北极融冰 “末日种子库”入口遭水淹
[内容预览]
| 2017/5/21 14:40:43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外媒报道,挪威政府2008年设立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保存世界各地植物种子,避免因陨石撞击或核战等全球灾难,导致物种灭绝。不过受全球暖化影响,北极地区温度急增,导致永久冻土融化,令种子库入口遭到水淹。 挪威官员阿希姆表示,北极地区去年底平均温度较正常水平高逾摄氏7度,导致部分永久冻土融化,同时引发融冰和暴雨,雪水涌入种子库入口并结冰,俨如冰河,幸未波及储存种子的地点。[阅读全文]
-
过度捕捞威胁南美淡水魟鱼
[内容预览]
| 2017/5/11 20:15:08阿根廷的巨型淡水魟鱼能长到1.5米长,200多千克重。但其巨大的体型并不能保护自己免受渔夫的攻击。新研究显示,渔夫正以令人不安的速度捕捞淡水魟鱼。 一直以来,科学家已经知道咸水鳐形目鱼、鲨鱼和其他软骨鱼正面临过度捕捞和海岸栖息地丧失带来的影响。但这是人们首次调查淡水魟鱼的种群现状,这种鱼是唯一进化到在淡水中生存的魟鱼。南美洲有最多样的淡水魟鱼,有32种栖息在亚马逊和其他河流中。[阅读全文]
-
北极冰雪融化速度惊人 2040年或变大海
[内容预览]
| 2017/5/7 10:55:03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5日报道,北极理事会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工作组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北极正迅速融化,到2040年可能处于完全无冰状态。 与此同时,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南极,冰的融化速度约为预期值的三分之一。 资料图 为何北极冰雪融化得如此之快,而南极冰雪的融化速度又如此慢呢? 报道说,这个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从表面上看,北极与南极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是位于地球两级的严寒、[阅读全文]
-
天山一号冰川:期待升级保护
[内容预览]
| 2017/5/3 17:07:23图为4月29日,科研人员观测新疆天山一号冰川西支的退缩程度。岑云鹏摄(新华社发) 天山一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 制图:张芳曼 核心阅读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天山一号冰川面积已退缩19.37%。 ●近年来,相关保护措施已全面展开,包括取缔冰川旅游、关停矿点等。[阅读全文]
-
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濒临关键期
[内容预览]
| 2017/5/2 22:26:27在我国绵延数万公里的海岸线上,近岸海域作为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的交汇区域,如今正遭受越来越多来自陆源的污染,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近岸海域污染问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系主任黄凌风很清楚,国家必须借助当前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把握改革机会,逆转不利局面,尽管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近日,随着国家海洋局等十部委联合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以下简称[阅读全文]
-
天山一号冰川消融“加速度” 50年后可能彻底消失
[内容预览]
| 2017/4/29 20:44:45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9日电(记者滕沐颖、刘杰)“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一年共后退了13.5米,50年后可能彻底消失。”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站长李忠勤面色凝重。 连日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20多名科研人员再次登上末端海拔3800米的一号冰川,测量冰川物质平衡、厚度、温度、运动速度和冰川末端变化数据,并采集大量样品。 经过初步测量,一号冰川在2016年4月至20[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