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荟罕见开花 培育30年长到2层楼高
[内容预览]
| 2016/7/5 17:23:25芦荟,大家都不陌生,但芦荟开花大家见过吗?在武隆县白云乡红云村村民李世芳家院坝栽植30多年的芦荟第一次开花了。在村民李世芳家中,记者看到,这株巨型芦荟枝叶生长得非常茂盛,叶片个个肥厚无比,高大硕立;只见从芦荟中长出近两层楼高的花茎来,长长的花茎上长着一串串如麦穗状的绿色小花朵,貌似正含苞待放,十分耀眼。不少市民听说后纷纷称奇,专程前来观看,对芦荟的开花,大家感到非常的惊喜并对芦荟进行了测量,开花后[阅读全文]
-
科学家抨击犀牛迁徙计划
[内容预览]
| 2016/6/29 14:43:21南非白犀牛 图片来源:Richard Du Toit/Minden Pictures 本报讯 一些保护研究人员日前指出,一项将犀牛从南非重新安置到澳大利亚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纯粹是在浪费钱。总部设在悉尼的慈善机构“澳大利亚犀牛工程”已经因为一项计划——将80头犀牛迁移至澳大利亚“以建立一个保险种群并确保该物种的存活”——而吸引了大量的眼球。该机构到2015年9月便在1年的时间里筹[阅读全文]
-
为吃也是拼了:松鼠销魂“一字马”觅食
[内容预览]
| 2016/6/28 8:38:50天生机警的松鼠可不太容易出现在人类面前,但每一次的出现都会让人发出“哇!真是太可爱了”的感叹,下面这只便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瑞典一名男子日前在自家花园里拍摄到有趣的一幕,一只松鼠为了觅食竟然“一字马”站在两枝花茎上,相当的稳固。照片中,这只拥有特技的松鼠淡定地将腿叉开,站在两枝脆弱的花茎上。它微闭着双眼,尽情享用美食,毫无畏惧之感。似乎是觉得还不够刺激,它又将身体前倾,直接在花茎间劈了个横叉[阅读全文]
-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遭酷捕滥捞锐减 多种鱼类灭绝
[内容预览]
| 2016/6/27 8:42:38由于滥捕滥捞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长江流域阶段性禁渔和增殖放流均未阻止渔业资源进入“快速衰退期”,不仅有多种鱼类灭绝,数量和种类均大幅锐减,水生生物资源不断恶化。中科院院士曹文宣等国家淡水鱼研究专家表示,长江水生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存亡的“危急关头”,建议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 珍稀物种灭绝濒危家鱼卵苗量仅为上世纪0.3% 据不完全[阅读全文]
-
研究揭示8000年来藏东南地区冰川变化过程
[内容预览]
| 2016/6/23 16:20:53本报讯(记者彭科峰)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朱立平课题组对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源头的一个冰湖——来古上湖开展了详细研究,并且通过冰湖沉积记录,揭示了全新世以来的冰川活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杂志。研究人员利用碳十四测年手段确定年代框架,对来古上湖3.82米的湖芯进行了全面分析。他们重建了来古上湖流域8000年以来的冰川活[阅读全文]
-
2016年首对新生圈养大熊猫双胞胎诞生
[内容预览]
| 2016/6/23 9:34:076月21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拍摄的刚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中的一只。6月20日,该繁育基地的雌性大熊猫“雅莉”诞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宝宝,它们成为2016年全球首对新生圈养大熊猫双胞胎。 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摄[阅读全文]
-
聪明的荒漠苔藓:捕获空气水分
[内容预览]
| 2016/6/21 23:53:21本报记者 王晨绯进化之路从来都不循规蹈矩。胡杨、梭梭等顽强的植物,在沙漠中进化出了强大的根系,汲取稀有的地下水。一种生活在沙漠的齿肋赤藓,也从万年的进化中脱颖而出——直接从干燥的空气中吸取水分,而不是从土壤。齿肋赤藓生长在中国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美国大盆地,也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其他沙漠中。它具有独特有效的脱水复苏机制,能够在营养组织失去近90%的细胞水分后,以一种类似休眠的方式度过长期的干旱期,在水分[阅读全文]
-
1万米地球最深海沟已被人类污染
[内容预览]
| 2016/6/21 21:23:59人类足迹遍布全球,污染也已蔓延到各个角落,尤其是海洋,尽管大部分海洋环境都还没有人类涉足,但是人造污染已经无处不在了。本次研究中的对象之一:短脚双眼钩虾(Hirondellea gigas)一项深海污染物调查发现,有毒化学物质正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洋生物体内积累,而这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也是不钻入地下距离地心最近的地方。研究人员们深入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新西兰东北部的克马德克海沟,在7000-1[阅读全文]
-
鱼类捕捞量下降加重微量营养素缺乏
[内容预览]
| 2016/6/20 16:03:51本报讯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评论称,海洋鱼类捕捞量的下降可能会在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营养不良问题,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Christopher Golden团队组合了两个数据集,计算出接下来几十年的鱼类捕捞下降可能意味着最高有10%的人口可能会遭遇微量营养素和脂肪酸的缺乏,赤道附近的发展中国家所受影响尤为严重。鱼类是微量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而鱼类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可能会增加新生儿[阅读全文]
-
人为原因造成部分植物濒危
[内容预览]
| 2016/6/17 9:58:00图为在城市郊外挖野菜的人们。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环境报记者唐斐婷 每年春夏时节,挖野菜俨然成了很多地方的一种习俗。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被驱赶、被拔除,日趋濒危甚至彻底消失,尤其是市民挖野菜吃的行为,对植被破坏严重。以北京为例,从北京边缘向城市中心每推进1000公尺,物种就减少5个;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中被列为“极常见”、“较常见”的260多种野生植物中,[阅读全文]
-
海洋深处惊现怪物:身长百米的鱿鱼
[内容预览]
| 2016/6/17 9:13:28大海深处存活着长度近百米的鱿鱼生物...美国媒体报道称,一个怪物猎人声称已经发现了神秘的海怪出没在南极洲附近的奇幻岛海岸,其从头至尾30米,但尾端看起来只是一个巨型鱿鱼的中部区域,这意味着它可以有60米长的触角。其实之前,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渔业生态学家查尔斯表示,他们探测的结果显示,一些深海鱿鱼的巨大的头足类可以长到20米左右。有人认为不管南极洲附近的黑暗海洋里潜伏着什么,是海怪,蛇颈龙,水下不[阅读全文]
-
海底神奇一幕:小鱼钻水母腹中“搭便车”
[内容预览]
| 2016/6/8 17:08:47澳大利亚摄影师在潜水时拍到神奇一幕:一只小鱼钻进水母腹中“搭便车”。据《每日邮报》报道,摄影师蒂姆·塞缪尔(Tim Samuel)在昆士兰州与新南威尔士州交汇的拜伦湾(Byron Bay)水域,正与朋友潜水时,意外发现身边一条小鱼正在水母体内游动。生物学家伊恩·蒂比茨(Ian Tibbetts)表示,这条鱼可能是一种鲹鱼,经常隐身在水母的毒刺中。不过很难分辨小鱼是被困在那里,还是喜欢待在那里。摄影[阅读全文]
-
北极10万年来首次彻底无冰:冰盖层将消失
[内容预览]
| 2016/6/6 12:14:48随着全球变暖,冰雪消融的速度之快,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剑桥大学教授彼得·沃德汉姆斯得出结论,北极会在近10万年来首次彻底无冰。他对《独立报》称,冰盖层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就会消失。彼得·沃德汉姆斯表示:“我的预测是,北极的冰盖层可能会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到今年9月,冰盖层面积就会小于100万平方公里”。他依据的是冰盖层现在的消融速度数据。早在30年前,北极的冰盖层面积为1270万平方[阅读全文]
-
大堡礁北部35%珊瑚死亡
[内容预览]
| 2016/6/3 9:23:38大堡礁中的死珊瑚 图片来源:Johanna Leonhardt本报讯 在这个炎热得异乎寻常的夏季,研究人员已经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证明了一场惨烈的伤亡——大规模白化现象已经导致位于这一2300公里长自然构造北部及中部的35%珊瑚死亡。研究人员指出,在进行调查的84个珊瑚礁中,有24个珊瑚礁中50%的珊瑚已经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具有50年甚至100年历史的样本。汤斯维尔市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珊瑚礁卓越研究[阅读全文]
-
镜头下的南极洲:残酷中的一丝温馨
[内容预览]
| 2016/6/3 9:15:25在日常生活中,南极洲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更不要说在朋友圈中分享那里令人惊讶的美色了。不过,对于摄影师们来说,南极洲简直就像是自家后花园一样。近日,国外摄影师John Bozinov带着他的相机,来到的南极洲。为我们记录下了专属于南极的残酷与动物间的温馨一幕。在他拍摄的照片中,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冰山,还有海豹与企鹅,更是有着南极洲的捕猎者贼鸥。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这一切都真实的呈现在了我们眼前[阅读全文]
-
老鹰归来焉知非祸
[内容预览]
| 2016/6/2 9:17:09白尾海雕在波兰争斗,这种顶级捕食者有着8 英尺长的翼幅。图片来源:WILLI ROLFES老鹰的数量永远不嫌多,是吗?北欧最大猛禽的归来已经对这一概念提出挑战。一些科学家担心,这种白尾鹰或海雕从上世纪80年代几近灭亡中恢复过来之后,对其他处于风险之中的鸟类形成了新的威胁。在若干国家禁止杀虫剂DDT和工业化学物质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之后,现在欧洲大约有2.45万只白尾海雕。瑞典自然[阅读全文]
-
探秘水下2100米深海底:发现体型最大海绵
[内容预览]
| 2016/5/31 14:24:02据外媒报道,美国科学家去年在夏威夷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水下2100米深的地方,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超巨型海绵,体积犹如一辆小型货车,可能是目前人类已知体型最大的海绵。海绵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其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或碳酸硅以及大量的胶原质。海绵动物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片状、块状、圆球状、扇状、树枝状等。去年8月,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总署(NOAA)及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水底探测[阅读全文]
-
温室效应的帮凶竟是抗生素
[内容预览]
| 2016/5/31 9:54:46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文章呼吁称,到2050年抗菌素耐药每年会导致1000万人死亡,造成10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如不立刻采取全球性的协调行动,世界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到那时,普通的感染会再次变得致命。比如美国就出现了首例“超级细菌”感染者,一切抗生素都没用。而最新的研究显示,滥用抗生素不仅对人类有害,对大气环境及农业的影响也非常严重。美国波德市科罗拉多大学Tobin H[阅读全文]
-
1亿年前原始“蚂蚁”被发现:专家惊呆
[内容预览]
| 2016/5/30 8:57:01国际著名生命科学杂志《细胞》子刊《当代生物学》上,登载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副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白垩纪时期蚂蚁琥珀的研究,王博团队证明了蚂蚁的“团结性”并非自古有之。蚂蚁出现于白垩纪时期,是现今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昆虫,也是最成功的社会性昆虫。然而,由于化石证据匮乏,人类对蚂蚁早期形态和生态演化仍不甚了解。通过与国际科研人员合作对2000余枚琥珀中的蚂蚁标本进行系统调查,王[阅读全文]
-
深海巨型鱿鱼体长20米 接近一辆校车
[内容预览]
| 2016/5/27 15:24:09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内保存着一具巨型鱿鱼尸体,科学家认为巨型鱿鱼吞食鱼类、虾和其它鱿鱼物种,最新研究表明,巨型鱿鱼最大体长可达到20米。 腾讯科学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些科幻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神秘的巨型鱿鱼,它们的眼睛犹如篮球大小,是一种神秘奇特的海洋生物。之前科学家发现130多个巨型鱿鱼样本,其中最大长度达到13米。目前,最新统计研究显示,巨型鱿鱼体长可达到20米,相当于一[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