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南冰洋“锁住”二氧化碳影响气候 NASA参与研究

    [内容预览]

    | 2016/1/29 18:01:44
    美国宇航局(NASA)的人员参与对南极洲周边海域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南冰洋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研究发现,南冰洋的海底深处能“锁住”大量的碳,从而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图片来源:NASA官网,发布于1月27日。

    [阅读全文]

  • 研究称海洋比过去吸纳热量 或加剧气候暖化

    [内容预览]

    | 2016/1/27 22:29:12
    中新网1月26日电  据外媒26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称,海洋过去20年吸收的热量同之前130年吸纳的热量相当。虽然这多少协助缓解全球暖化,但长久下去,这可能变成一颗定时炸弹,最终可能导致气候变迁迅速恶化。  报道称,美国加州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格勒克勒率领的一组科学家,在《自然气候变迁》(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估计,自1865年以来全球

    [阅读全文]

  • 外来物种借道网络入侵中国生态系统

    [内容预览]

    | 2016/1/24 20:08:1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全球网上交易的40%。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独立的技术监测公司)发布的报道显示:2019年,中国的网上交易额将会达到1万亿美元。 然而,网上交易额的攀升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包括一个正在逐渐恶化的威胁——外来物种日渐上涨的入侵,成为我们国家生态环境完整面临的最大挑战。每年,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进入我们的国家。一些通过空运,一些通过货运,然而

    [阅读全文]

  • 我国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潜力巨大

    [内容预览]

    | 2016/1/24 19:43:34
    国际普遍认为,亚洲东部亚热带森林固碳能力弱,但实际并非如此。在1月20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阶段性进展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说,“碳专项”构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清查体系,完成了我国六大主要生态工程固碳评估等,发现我国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潜力巨大。据悉,“碳专项”布设了全国范围森林、灌丛、草地、农田各类生态系统的调查样地,按

    [阅读全文]

  • 南京动物园猴子抵御寒潮“抱团取暖”

    [内容预览]

    | 2016/1/21 19:40:59
     1月20日,生活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内的猴子们抱在一起抵御寒潮。当日,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南方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和强降温天气,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能逼近1月同期极值。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阅读全文]

  • 气候变化可能对小麦产生正面影响

    [内容预览]

    | 2016/1/21 19:23:10
    小麦专家们表示,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世界主要作物之一小麦的生产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而适应的努力必须同时考虑到气候转变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据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总干事ThomasLumpkin称,某些地区的生产,比如印度和墨西哥,预计将面临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而在其他地区,比如中国的北部,生产可能会受益于更加温暖的冬季。“高温和降雨的减少将更为常见,而小麦将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主

    [阅读全文]

  • 跳舞的孔雀蜘蛛令人惊艳

    [内容预览]

    | 2016/1/5 17:42:53
     如果你觉得蜘蛛一点儿也不可爱、不惹人喜欢,那可能是因为你从未遇到过这些叫作闪耀松饼蜘蛛、幽灵蜘蛛和象蜘蛛的蛛形纲动物,它们均属于孔雀蜘蛛属,生活在澳大利亚东部。它们体长不足1/4英寸(相当于5毫米),雄性孔雀蜘蛛以鲜艳亮丽的颜色而著称,其优美的舞步会让美国女演员麦莉·赛勒斯相形失色。“这些新物种美极了,它们让人耳目一新。”摄影师Jürgen Otto说,他在过去4年中曾帮助发现了20种

    [阅读全文]

  • 水螅“长生不老”秘密被解开

    [内容预览]

    | 2016/1/2 4:12:16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多细胞无脊椎动物水螅具有“长生不老”的本领,因为它们的身体大部分由干细胞构成,具备持续分裂的能力。从1988年起,美国波莫纳学院的研究人员连续观察了水螅4年,用观察样本死亡率及生育率的变化来衡量水螅的衰老。4年后,研究人员没有发现水螅的生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研究人员丹尼尔·马丁内兹对媒体表示,当他还在研究生院学习时,科学界认为没有动物能摆脱衰老的宿命,但直到自己的学

    [阅读全文]

  • 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方案通过评审

    [内容预览]

    | 2015/12/25 14:41:46
    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会同苏沪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专项工作方案》),  12月23日在沪通过国家海洋局主持的专家评审。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听取了《专项工作方案》工作背景、目标、路线、内容和预期成果等的介绍,并就《专项工作方案》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审议。专家评审组认为,长三角海

    [阅读全文]

  • 全球湖泊变暖快于大气变暖

    [内容预览]

    | 2015/12/23 6:23:07
    图片来源:YAY media AS/Alamy对全球数百个湖泊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各地的湖泊正在以比海洋和周围空气都要快的速度变暖。科学家表示,这种快速的温度上升将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普遍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日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科学家指出,由此产生的全球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因为更高的湖泊温度能够引发储存于湖泊沉积层中的碳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进而

    [阅读全文]

  • 北极熊家谱揭示首例双胞胎幼崽

    [内容预览]

    | 2015/12/23 6:21:24
    图片来源:Michio Hoshino据《新科学家》报道,研究人员对加拿大4449只北极熊的家谱进行分析后,揭示了该家族6代熊的内部秘密,其中包括迄今为止第一例双胞胎北极熊、6只收养的熊以及一个近亲繁殖后代。基于45年的野外观测和基因数据,该家谱从1966年以来跟踪了西哈德逊湾的北极熊复杂的家族历史。“对我来说,存在北极熊双胞胎是最出乎意料的事情。”阿尔伯塔大学教授René Malenfant说。

    [阅读全文]

  • NASA拍摄月球上“地球升起”

    [内容预览]

    | 2015/12/23 6:19:30
     美国宇航局(NASA)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凭借其环绕月球轨道飞行的独特位置,拍摄了一张特殊的“地球升起”的景象。在这张最终的合成图像中,可以看到地球出现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图片来源:NASA/Goddard/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阅读全文]

  • 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严重“缩水”

    [内容预览]

    | 2015/12/19 6:06:16
    中新社西安12月18日电 (记者 张一辰)记者18日从陕西官方获悉,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因人为因素影响和自然降水的减少,近二十年间湖面面积已“缩水”了25.5平方公里,繁殖栖息于此的濒危珍禽遗鸥生存堪忧。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交界处,历史最大水域面积为1969年的6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2米,也是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  据陕西农业遥感信息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20

    [阅读全文]

  • 报告称北极升温威胁部分动物生存

    [内容预览]

    | 2015/12/17 18:36:06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15日电 (记者林小春)由美国政府赞助的一项年度国际评估报告15日显示,北极正在继续变暖,今年的陆地气温创下过去115年来的新高。北极海冰和格陵兰岛冰架的融化正在摧毁海象的栖息地,并导致部分鱼类向更寒冷的北部迁移。这份《北极报告单》自2006年以来每年发布一次,今年的报告由11个国家的约7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报告显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的北极陆地平均气温是自1

    [阅读全文]

  • 格陵兰岛曾经无冰

    [内容预览]

    | 2015/12/17 17:08:39
     过去125万年间,格陵兰岛冰盖在某个阶段曾是不存在的。图片来源:Maria-José Vias随着北极变暖,格陵兰岛冰川边缘正在变薄、融化,但格陵兰岛冰盖的未来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科学家一直在争论它是否会在地球最温暖阶段退缩到无影无踪。如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格陵兰岛在过去125万年间的某个时刻曾是完全无冰的。科学家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格陵兰冰盖,因为其结冰水域含有相当于使海平面上升

    [阅读全文]

  • 报告称原住民对热带森林储碳至关重要

    [内容预览]

    | 2015/12/15 1:47:01
    热带森林储存了大量碳。图片来源:CIFOR在日前于法国巴黎气候大会上发布的一项分析显示,储存在全球热带森林中超过五分之一的碳位于原住民所属或声称属于他们的领地内。包括科学家和原住民领袖在内的报告作者认为,该结论凸显了将原住民土地所有者纳入抑制气候变化努力的重要性。研究人员早就知道,热带森林隔离或者储存了大量碳。最新估测则将这一总量定在2250亿~2500亿吨。同时,热带树木每年吸收了20亿~30亿

    [阅读全文]

  • 小太阳系遭冰彗星包围 内侧超级地球或贮备大量水资源

    [内容预览]

    | 2015/12/14 21:37:51
    科学家通过欧洲空间局赫歇尔空间天文台的太空望远镜观测到格利泽581(Gliese581)与室女座61(61Virginis)恒星系统被大量的冰彗星和小行星群包围。其恒星系统内侧星球或已经积聚大量“水资源”它们分别距离地球大约22光年和28光年。格利泽581恒星为M2.5V红矮星,该恒星系统中至少拥有六颗行星,其中之一被认为存在于该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内。而室女座61恒星系统目前确定了三颗行星世界,其

    [阅读全文]

  • 五大流域气候水资源图揭示喜马拉雅山区未来走向

    [内容预览]

    | 2015/12/14 17:26:48
    本报记者 冯丽妃《喜马拉雅气候和水图册》封面图   图片来源:ICIMOD供图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已经落下帷幕。众心所向是:必须即刻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问题对于山地国家来说显得尤为紧迫。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相关报告,该地区是全球对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由于气候变化和消费增长,全球水资源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

    [阅读全文]

  • 环保人士捕获两只疑似“孤独乔治”龟

    [内容预览]

    | 2015/12/10 18:36:39
    在沃尔夫火山捕获的混血乌龟图片来源:加拉帕哥斯国家公园近日,环保人士在加拉帕哥斯群岛捕获了两只同“孤独的乔治”存在关联的陆龟。“孤独的乔治”是一只死于2012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乌龟,曾被认为是所属种群的最后幸存者。此次捕获的一雌一雄两只乌龟并不是乔治的近亲,但它们拥有后者所属种群的一些基因。两只乌龟和来自伊莎贝拉岛(距离乔治在平塔岛的诞生地约70公里)的30只其他乌龟,一起被空运到圣克鲁斯岛。研

    [阅读全文]

  • 亚马逊雨林蝴蝶以博物学家名字命名

    [内容预览]

    | 2015/12/9 21:34:19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亚马逊雨林中发现的一种新蝴蝶有了新的名字:Euptychia attenboroughi,或称阿滕伯勒眼蝶,它以鼎鼎有名的博物学家和播音员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的名字命名。阿滕伯勒被认为是全球现代自然纪录片之父。曾有研究人员用阿滕伯勒为一些物种命名,但之前尚未用该名字为蝴蝶命名。根据近日发表于《动物之谜》上的文章,这个新物种有一点

    [阅读全文]

2371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