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改观世界葡萄酒地图
[内容预览]
| 2015/12/7 4:17:08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巴黎召开,周二的话题是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除了融化冰盖,提高海平面,还深远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葡萄园。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员、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科学家赫威·切诺勒说,葡萄是多年生植物,科学家可以在不同年份间进行比较。 “葡萄有着泾渭分明的生长阶段,发芽、开花、坐果、采摘,均与温度息息相关。近些年已经可以明显观察到气候变化对这些阶段的影响。” 21届联合国[阅读全文]
-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变暖变湿
[内容预览]
| 2015/12/2 19:34:07尽管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引起全球增温受到全世界科学家、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但南极、北极及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等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广泛发育的冰川(冰盖),预示着当前地球气候仍处在冰河时代。第四纪(距今260万年)以来,地球气候约以10万年为周期进行着冷暖交替的循环,青藏高原也不例外,只是青藏高原温度的冷暖变化幅度更大,因而青藏高原又被称之为气候的“放大器”。 青藏高原正在经历气[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飞石”是全球气候变暖潜在危害之一
[内容预览]
| 2015/12/1 19:22:51【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9日报道,在近日即将举行的巴黎气候峰会前,科学家们提出全球气候变暖的另一个潜在危害:“飞石”。 近日,世界著名气候学家詹姆斯·汉森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地理学家保罗·海提去巴哈马群岛的伊留塞拉岛,该岛以其奇形怪状的石头出名,尤其一对被人们称作“公牛与奶牛”的石头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对石头重约1000吨,矗立在陡峭的悬崖边。但几乎无人知晓它们为何会出现在[阅读全文]
-
古美将共同保护和研究海洋生物
[内容预览]
| 2015/11/24 19:26:45近日,美国两个政府部门同古巴科学部“握手”,同意共同管理和研究海洋保护区。在到访哈瓦那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局长Kathryn Sullivan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美国的花园海岸和佛罗里达群岛海洋保护区、2个国家公园以及古巴的瓜纳阿卡维韦斯国家公园、1处近海礁区纳入双方共同管理之下。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环境保护基金古巴项目负责人Daniel Whittle表示,这一协议非常有必要,因[阅读全文]
-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发现深海热液新物种
[内容预览]
| 2015/11/24 19:16:32本报讯(记者 王晶)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在深海甲壳动物多样性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在冲绳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热液区发现了甲壳动物蔓足类新物种。这一重大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填补了生物进化的甲壳类动物研究空白,也是“科学”号科考船在深海探索中的重要发现。 据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沙忠利带领的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冲绳热液航次采集的大型生物[阅读全文]
-
太平洋内部海水酸化加剧 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内容预览]
| 2015/11/21 21:40:47日本气象厅日前宣布,太平洋内部海水酸化正在不断加剧,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日本气象厅去年11月曾经调查称太平洋海面附近的海水正在酸化,此次是首次分析了太平洋深层的海水。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溶解到海水中之后,海水就开始酸化。海洋酸化加剧会妨碍珊瑚礁的生长,使作为浮游生物和贝类骨骼成分的碳酸钙溶入海水中,从而影响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并影响到水产业和珊瑚礁观光业。[阅读全文]
-
神秘的“海洋远古森林”
[内容预览]
| 2015/11/18 19:04:40在低退潮时期,美国部分海滩偶尔会出现神秘的“海洋远古森林”,事实上,这是数千年前海平面升高吞噬的森林。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在数千年前冰川作用最后时期,新英格兰海岸比现今位置向东延伸了120公里,并且这里曾覆盖着森林,生长着铁杉、枫树、雪松和松树,直至冰川融化和海平面逐渐升高,这些远古树木慢慢地被海水淹没。这些远古森林已被历史忘记,除了极个别低退潮时期会再次浮现出这些远古森林。目前,最新研究显示,近[阅读全文]
-
美洲狮重返北美中部
[内容预览]
| 2015/11/16 19:30:40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在经过1个世纪被限制在美国西部各州活动之后,美洲狮现在正在重新向东迁徙。这种大型猫科动物也被称为山地狮,一度其活动范围曾覆盖美国东海岸,但是由于狩猎和栖息地丢失等原因,它们逐渐从北美东部消失。现在,美洲狮再次归来,根据11月初发表在生态模型网站的分析,未来10年内,它们有可能在北美中西部重建家园。此次的预测模型来自于40多年来收集的美洲狮数量、活动和栖息地数[阅读全文]
-
美研究警告称格陵兰岛冰川消融将致海平面急剧上升
[内容预览]
| 2015/11/15 0:23:04据《今日美国》网站11月12日报道,科学家们近日公布一项研究显示,过去十年格陵兰岛东南部的巨型冰川急剧融化,如果该冰川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或将上升1.5英尺(约合45厘米)。据报道,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者警告称,如果格陵兰岛的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至少会上升5米。但是,研究者还没有计算出准确的时间。该研究的联合作者埃里克(Eric Rignot)表示,“冰川融化主要是[阅读全文]
-
中国18种灵长动物种群数55年降8成
[内容预览]
| 2015/11/13 16:58:43报告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1月12日,最新一期中国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需求状况研究报告《地球生命力报告 中国2015》在京发布。报告指出,1970年至2010年间,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下降了一半,而生态足迹却在同时期上升超过一倍,中国已面临严峻生态挑战。生态足迹是用来衡量人类对生物承载力的需求,也就是人类[阅读全文]
-
科学家称高纬度强火山爆发可长期影响地球气候
[内容预览]
| 2015/11/12 3:53:29资料图: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0日,危地马拉烈焰火山当天喷发,应急部门发布橙色预警,附近民众被要求撤离。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员弗朗西斯科等多名科学家联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称,高纬度的强火山爆发可对全球气候系统造成多年影响。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新闻公告中援引弗朗西斯科的话称:“我们的研究首次显示,高纬[阅读全文]
-
为保护环境请留下落叶
[内容预览]
| 2015/11/11 22:38:18图片来源:JOHN CLARE现在,人们终于有了在秋季犯懒的理由:美国野生动物保护联盟(NWF)表示,收集落叶会损害环境。秋叶会给虫子、蟾蜍和各种动物提供栖息地,并使得土壤因为其分解而变得有营养。与此相反,如果用塑料袋把枯叶收集起来并运往填埋场,塑料袋将很难让落叶获得充分的氧气发生天然的分解,而会因为厌氧(即缺乏气体)腐烂释放出温室气体甲烷。如果这些叶子落在地上影响美观,那么NWF建议[阅读全文]
-
科学家聚焦西亚马逊物种大爆发之谜
[内容预览]
| 2015/11/11 16:20:37我们处于了解这一大规模物种多样性如何发生的研究前沿。两名研究生正在对秘鲁马努河边的一个距今约900万年的沉积岩露头进行采样。图片来源:Jason HoustonCatherine Rigsby的膝盖陷入泥沼里,她沿着秘鲁亚马逊森林中一条较浅的溪流费劲地向前挪动着。她沉着地甩掉淤泥,抓起岸边的一根树枝当作手杖。蜜蜂在她的头顶嗡嗡地响着,金刚鹦鹉在密林中发出尖利的叫声,这位沉积学家小心翼翼地继续寻找着[阅读全文]
-
厄尔尼诺事件达极强标准 或给我国带来“暖冬”
[内容预览]
| 2015/11/6 3:45:21厄尔尼诺事件持续发展达极强标准本报北京11月4日电(记者杨舒)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日前在中国气象局11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监测显示,当前厄尔尼诺现象已达到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可能将给我国带来“暖冬”现象。自2014年5月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持续偏暖,并一直维持至今。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厄尔尼诺海温升温幅[阅读全文]
-
长江中游70%湿地已消失 生态安全面临威胁越发严重
[内容预览]
| 2015/11/2 17:14:52中国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近日在重庆开县举行。与会专家代表呼吁,目前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性扭转,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比以往更大,应该尽早在长江流域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长江生态安全面临威胁越发严重 参加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的多位专家表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性扭转,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比[阅读全文]
-
看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的显著变化
[内容预览]
| 2015/11/1 7:08:57现在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同,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于人类造成的。全球气温的上升最主要源自于人造温室气体的排放,给地球带来了显著的变化,比如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条件等。这里是落基山国家公园以前的照片:健康的松树遍布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部数千万英亩的土地。现在的落基山国家公园:山区气候变暖带来的甲虫灾害杀死了山坡的一片松树。在过去,低温气候会抑制昆虫数量。现在这些甲虫能够在回暖的冬季存活下来,给[阅读全文]
-
气候异常将严重减少王企鹅数量
[内容预览]
| 2015/11/1 7:02:4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大规模的气候异常会对王企鹅的觅食行为和种群平衡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10月2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指出,了解海洋顶级捕食者对突然变化的气候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有助于预测它们未来将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等异常气候会对生态食物链产生影响,南印度洋和大西洋表层温度的异常涛动会形成偶极子事件,在此期间大规模的冷水团会和暖水团相遇。但是[阅读全文]
-
火灾频发使森林碳汇功能丧失
[内容预览]
| 2015/10/21 22:11:00气候学家可能需要修正他们的预测:北半球北方针叶林开始以比捕获碳更快的速率释放碳,而非扮演碳汇角色。大多数全球气候模型认为,这些森林在树木尤其是厚厚的泥炭质土层中,储存了全部陆地碳的约三分之一。然而,森林火灾临时扰乱了这种碳储存,开始向大气中释放碳直到碳被再生植物再次捕获。这一循环的净效应关键取决于火灾的大小和频率。然而,科学家仅掌握了约半个世纪的北方针叶林火灾有效数据,因此气候模型专家不得不假定—[阅读全文]
-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
[内容预览]
| 2015/10/20 19:12:44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自然保护区海域内,鱼儿在珊瑚礁群落中自由游弋。 经济日报记者 沈 慧摄 五彩斑斓的珊瑚,为海底世界平添了一份美丽。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一“海底热带雨林”正遭遇一场“生死劫”。世界自然基金会、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前不久发布的《重振海洋经济》报告指出,世界上50%的珊瑚已经消失,如果温度上升和人类破坏持续,2050年将是珊瑚礁的末日。 美丽的珊瑚何以面临如此浩劫?近日,《[阅读全文]
-
美国和古巴携手保护海洋生物
[内容预览]
| 2015/10/14 17:30:40图片来源:GREG GRIMES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近日美国和古巴在智利瓦尔帕莱索举行的会议上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将携手研究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两国相关政府机构将记录有哪些生物生活在两国交界海洋中的哪些地方,创建共有物种的清单。科学家表示,古巴健康的珊瑚礁或可为如何恢复美国被破坏的珊瑚礁提供线索。[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