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北 >> 内蒙古
 
  • 阿拉善加强公益林建设 增加五万亩

    [内容预览]

    | 2008/12/18 22:41:00
    中广网呼和浩特12月18日消息(记者陈青平 通讯员王欣)近日,阿拉善额济纳旗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度重点公益林柽柳平茬及胡杨抚育工程开工。由于近年来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加大了对胡杨林的保护力度,使胡杨林面积由2000年的39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4万亩。   据了解,柽柳平茬工程项目区位于额济纳旗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乌苏荣贵嘎查,总面积151.6亩;胡杨抚育工程项目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七道桥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大兴安岭12万株树种扎根异国绿化他乡

    [内容预览]

    | 2008/12/18 13:31:44
    中广网呼和浩特12月18日消息(记者郑颖 通讯员李崇民)内蒙古大兴安岭培育、出口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15个品种共12万株绿化树种经过两年的越冬实验,已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12月1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伊蒙种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周更喜介绍说,出口到乌兰巴托的绿化树种包括云杉、榆叶梅、黄槐、红瑞木等15个品种,乌兰巴托的无霜期约90天,与大兴安岭气候相近,土质为沙土。经过2年的试栽,12万

    [阅读全文]

  • 内蒙乌审旗生态建设纪实:十万人谱写的绿色乐章

    [内容预览]

    | 2008/12/9 9:51:41
    这里是七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河套人生息聚居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沙地柏生长地,这里是中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最大(目前探明储量近万亿立方米)直供北京奥运村的气源地,这里也是曾被人称为“死亡之海”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内蒙古乌审旗。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曾因“牛羊百母超百崽”而声名鹊起,成为“牧区大寨”。然而,由于十年动乱,不讲科学的过度超载养畜,加剧了毛乌素沙漠的恶化,全旗有近90%以上的土地被毛乌素吞没了

    [阅读全文]

  • 内蒙古:新增1000亿元生态项目

    [内容预览]

    | 2008/12/7 10:14:25
    本报讯(记者胡左)内蒙古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把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秀美山川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点抓手之一,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安排的新增1000亿元生态项目,启动实施了三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北疆绿色屏障。   据自治区发改委介绍,对于国家安排的新增1000亿元生态项目,内蒙古已迅速做出落实安排。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为人工造林240万亩,建设重点是科尔沁、呼伦贝尔、毛乌

    [阅读全文]

  • 内蒙古:监管盲区下,“自毁长城”何时休?

    [内容预览]

    | 2008/11/27 10:13:39
    雄伟刚峻的大青山脚下,绵延起伏的赵长城遗迹被分段掏挖、推平,肆意搭建的碎石场、制砖场使这里变成了一个建筑材料生产基地,这是记者近日在赵长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兴胜段看到的一幕令人心痛的“自毁长城”景象。近年来,由于受附近村民擅自取土建房、改建道路和企业乱占乱建厂工区等因素影响,此段赵长城一直处于保护、监管的“盲区”,破坏毁损事件时有发生。“自毁长城”现象严重11月19日,记者在当地东达沟村的几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中药材连年遭恶采

    [内容预览]

    | 2008/11/22 16:06:39
    中广网呼和浩特11月22日消息(记者陈青平 牙克石电台鄂彩霞 李一平)进入冬季,内蒙古牙克石市工商局频频接到举报,反映恶采私贩国家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名药材——芍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牙克石市工商部门连续处理4起贩运野生药材案.日前一伙违法者装着12吨赤芍用车贩运外逃,被牙克石工商局博克图工商所截获。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植物园。林区生长的野生植物千余种,仅野生药材种

    [阅读全文]

  • 经济减排两头冒尖 内蒙古“一高一低”秘诀何在

    [内容预览]

    | 2008/11/22 15:56:37
    鄂尔多斯棋盘井生态公园一角  从200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然而高增长,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内蒙古的节能减排工作也在稳步推进。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全区能耗下降幅度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实现双下降。这“一增一降”是如何实现的?本报记者走进引领内蒙古发展的鄂尔多斯、包头等地,探寻这片大草原是如何走出一条环境与经

    [阅读全文]

  • 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总规模已突破200万千瓦

    [内容预览]

    | 2008/11/20 8:51:26
         11月19日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总规模突破200万千瓦。这是已经部分建成的锡林郭勒盟辉腾梁风电场(摄于2008年6月23日)。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新发掘一批恐龙化石

    [内容预览]

    | 2008/11/8 19:35:54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8日电(白音)据内蒙古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提供的消息,巴彦淖尔市近日组织专家对乌拉特后旗巴音满都呼地区开展了恐龙化石古生物考察,发掘出一批恐龙化石。据了解,这次恐龙化石古生物考察是由巴彦淖尔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目前已发掘化石点52处。从野外初步观察情况看,已采集的化石包括甲龙类、原角龙类和恐龙蛋化石。考察队在乌拉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大兴安岭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内容预览]

    | 2008/11/2 19:48:37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日电(巴特、牟嫄)“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不但使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山青翠,绿水长流,更出现了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的可喜变化。野生植物的繁茂、动物数量的增加给大兴安岭增添了勃勃生机。目前,这个林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2处,面积147.1万公顷,在保护区及周边已能看到貂熊、紫貂、原麝等珍稀濒危物种。  &nbs

    [阅读全文]

  • 内蒙古:退耕还林好了生态富了万民

    [内容预览]

    | 2008/10/30 9:22:22
    行进在内蒙古大地,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中低产田和荒坡碱滩上不见了庄稼,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林木或一簇簇沙棘、柠条,地上是茂密的草丛。如果细看,绿色掩映中隐隐还残留着往日耕种的痕迹。  退耕还林是国家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投入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群众参与度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退

    [阅读全文]

  • 阿拉善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在京通过评审

    [内容预览]

    | 2008/10/28 17:38:01
        自治区政府日前在北京召开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评审会,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李文华,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沙产业促进基金管委会主任、治沙专家刘恕,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专家孙鸿烈,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长杨利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额尔德

    [阅读全文]

  • 中科院与鄂尔多斯合作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内容预览]

    | 2008/10/28 17:36:33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俞铮 惠小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最近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签署了恩格贝生态文明示范区合作备忘录,旨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绿色农业和植物园建设的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合作备忘录,中科院植物所将协助恩格贝示范区建设沙漠科学会堂、

    [阅读全文]

  • 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壮大 新型农牧民应运而生

    [内容预览]

    | 2008/10/27 9:39:16
        村头屋后满眼金黄的玉米,卖粮后数着钞票的农民喜上眉梢。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河套灌区喜获丰收,全 市小麦总产量达到7.08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900万公斤,增幅为2.72%;平均亩产369公斤,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幅为2.07%,均创历史新高。     “机械化帮了我们大忙。

    [阅读全文]

  • 农牧业综合开发让1400余万亩草原生机重现

    [内容预览]

    | 2008/10/26 10:53:54
        记者10月2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内蒙古实施农牧业综合开发20年来,累计投入草原建设项目财政资金10.61亿元,完成草原建设面积1407.42万亩,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内蒙古天然草原面积为13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1.7%。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牲畜头(只)数而导致超载过

    [阅读全文]

  • 内蒙古解决210万农村牧区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内容预览]

    | 2008/10/15 6:48:55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记者 李云平)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的消息,2006年以来,内蒙古3年投入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1.07亿元,解决210万农村牧区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据统计,内蒙古有1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急需解决,其中包括380万人的饮用水氟超标和14万人的饮用水砷超标问题。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内蒙古将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十一五”期间解决428万人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大规模改造河套灌区中低产田

    [内容预览]

    | 2008/10/12 8:54:05
    本报呼和浩特10月11日电 (记者岳富荣)“过去浇一块地得等一天,现在闸门一提,水下来骑自行车都追不上。”站在田边新修的水渠旁,内蒙古磴口县农民张二高兴地说。最近10多年来,内蒙古对河套灌区中低产田实施改造,不仅给包括磴口县在内的河套地区农民带来了灌溉便利,也大大提高了黄河水的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今年,河套灌区又开始了对500万亩中低产田的大规模改造。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河套灌区,地势平坦,有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加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

    [内容预览]

    | 2008/10/7 0:16:22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6日电(记者张云龙)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了解到,内蒙古正在加大松花江流域内蒙古段20个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在2008年底使12个工业项目完工率达到80%以上,3个水源地项目力争全部开工。     内蒙古地处松花江流域上游,境内有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三个盟市的12个旗县属

    [阅读全文]

  • 节水设施"保水"显著 内蒙古粮食生产初步摆脱缺水"短板"

    [内容预览]

    | 2008/9/25 23:59:40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5日电(记者于文静、丁铭)作为农牧业大省份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水资源短缺一直是粮食生产的“短板”,记者近日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在内蒙古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全区初步建成了蓄、引、提工程相补充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     据内

    [阅读全文]

  • 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储量为33亿吨褐煤田

    [内容预览]

    | 2008/9/18 22:01:21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最近发现储量为33亿吨的褐煤田。 四子王旗政府提供的消息说,近日,该旗新勘测出三处煤田,其中德日存呼都格煤田储有二号褐煤,总储量达到28亿吨,另两处储量为5亿吨。 据悉,这三处煤田是德日存呼都格煤田、白乃庙煤田和供济堂煤田。其中德日存呼都格煤田位于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境内,占地面积138.68平方公里,见煤深度最深为442.22米,最浅为114.34米

    [阅读全文]

424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