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十年倾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内容预览]
| 2022/9/21 10:31:45完善环资审判体系 打击涉林犯罪行为 云南十年倾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 本报记者蒋朝晖 “2021年,对亚洲象‘北上南归’的跟踪报道,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度,云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中共云南省委近日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道。 云南近期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阅读全文]
-
云南出台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意见
[内容预览]
| 2022/8/12 11:04:02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联合召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4.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0%,湿地保护率达到60%[阅读全文]
-
云南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内容预览]
| 2022/7/27 18:06:49本报记者蒋朝晖昆明报道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近日在出席“中国这十年·云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8%以上,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达89.6%。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阅读全文]
-
云南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内容预览]
| 2022/7/17 23:28:28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7月14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成效等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监测能力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并衔接《云南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力求形成监测感知与信息化应用的合力。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阅读全文]
-
云南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内容预览]
| 2022/5/5 17:02:17本报记者蒋朝晖 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云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近日发布, “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围绕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个领域,着力抓好强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九方面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不断夯实、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防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5个方[阅读全文]
-
云南出台任务清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预览]
| 2022/3/25 14:30:23本报记者蒋朝晖 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云南省推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2年措施任务清单》(以下简称《任务清单》),旨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取得更大进展,真正当标杆、作表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任务清单》从加快绿色转型、争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等6方面,谋划了统筹推进[阅读全文]
-
云南多举措强化重点湖库水华防控
[内容预览]
| 2022/3/16 15:21:31要求加强水华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强化检查及分析指导 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重点湖库水华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近日印发。《通知》明确,全省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有效防控湖库水华风险,保障饮用水安全。 《通知》明确了加强水华监测预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强化检查及分析指导四大要求。 《[阅读全文]
-
云南出台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内容预览]
| 2022/2/8 15:00:38本报讯 云南省财政厅近日印发《云南省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的分配、下达、使用、监管等要求。整治资金重点支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源涵养以及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实施细则》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实施细则》共六章二十九条。着眼进一步[阅读全文]
-
西双版纳专项整治换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内容预览]
| 2022/1/14 11:06:02本报记者 蒋朝晖 生态环境本是西双版纳的一张靓丽名片,然而近几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州委、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环境空气质量却出现较大波动,2020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重污染天气。按照云南省委的要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自2021年1月起对西双版纳州大气污染防治实施为期一年的挂牌督办。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西双版纳州深刻反思吸取教训,以超常决心、超常举措、超常力度,深入打好治[阅读全文]
-
云南多措并举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
[内容预览]
| 2021/12/22 22:13:58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记者近日获悉,云南省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取得积极进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全省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初步构建起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地下水环境质量国考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天喜介绍,近年来,云南省确保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见成效。全面完成土壤污[阅读全文]
-
云南印发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
[内容预览]
| 2021/11/25 9:52:29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印发《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紧密结合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产业发展的部署,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把“绿色+”切实融入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发展背景、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阅读全文]
-
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自己
[内容预览]
| 2021/11/17 10:27:25本报记者 蒋朝晖 坐落在云南高黎贡山南段东麓山脚下的百花岭村,是一个由汉、傈僳、彝、白、傣、回、壮7个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其中4个村民小组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让这里的生态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杜鹃树种——大树杜鹃,还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如长臂猿、黑叶猴、灵猫、高黎贡羚牛等。这里既是“世界物种基因库”,也是村民世代生活的家[阅读全文]
-
昆明多措并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内容预览]
| 2021/10/14 21:44:20本报记者蒋朝晖 10月13日,COP15“相约中国春城 保护美好家园”昆明城市推介会成功举办。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在会上向来自全国50余家媒体倾情介绍了昆明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程连元介绍,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享誉世界的“春城”“花都”,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生态宜居,区位独特,潜力巨大。昆明市地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脊椎[阅读全文]
-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丰硕
[内容预览]
| 2021/10/13 21:07:41本报见习记者 于天昊 “2017年,鹳嘴翡翠出现在盈江那邦镇,吸引了全国2955位观鸟爱好者专门前来,并停留了197天,带来经济效益50万元。” 一只鸟,为一个地方带来50万元的收入。COP15期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南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果”专家和媒体见面会上,向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只鸟带来的不只是50万元的经济收益,还有当地居民生活、观念的改[阅读全文]
-
传递低碳理念 感受春城魅力
[内容预览]
| 2021/10/13 21:06:46本报记者 张黎 356辆新能源汽车往返会场和酒店,运行轨迹实时监控实现智能化调度;参会嘉宾使用二维码下载参展资料,获取会议日程、通知等,大大减少纸张浪费;而无论身处会场还是新闻中心,都难寻“一次性用品”的踪影。 在云南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现场,绿色会场、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的办会思路得到充分展现,一系列减碳措施,助力COP15向社会传递绿色低碳理念;细致[阅读全文]
-
云南多措并举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
[内容预览]
| 2021/9/30 22:27:33图为云南省腾冲市北海湿地。 蒋朝晖摄 本报记者蒋朝晖 记者日前从“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云南省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并取得明显成效。 扎实开展强化监督,着力整改突出问题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介绍,2018年机构改革前,原云南省[阅读全文]
-
观湿地神奇景观 寻原生态密林中“植物明星”
[内容预览]
| 2021/9/30 22:25:57本报记者刘良伟 蒋朝晖 见习记者陈克瑶腾冲报道 9月27日,“世界物种基因库·穿越高黎贡”COP15 云南生物多样性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腾冲的北海湿地和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这些地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北海湿地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区东北部12.5 公里处,总面积1629公顷。保护区内有湿地面积215.69公顷,是201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阅读全文]
-
坚守生态环保铁军本色
[内容预览]
| 2021/7/22 16:06:36王冠楠 云南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等有关问题追责问责情况,涉及6家责任单位及29名相关责任人,其中包括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玉溪市生态环境局以及通海分局的相关人员。就在同一天,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用了很长的篇幅强调,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努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勇于担当、敢于碰硬,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负责的态度[阅读全文]
-
云南高原湖泊治理和保护还存在哪些问题?
[内容预览]
| 2021/5/20 22:03:29本报记者 童克难 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5月17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外公布了第五批典型案例。以“政绩观扭曲”来定性地方存在的问题,这在此前并不多见。 通报称,云南省玉溪市监督指导不力,推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不到位,通海县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优化、污染治理方面不担当不作为,政绩观扭曲,为达到水质考核要求,搞样子工程,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干扰水质监测。 值得注意的是,[阅读全文]
-
昆明出台举报奖励办法
[内容预览]
| 2021/3/26 8:08:51本报见习记者陈克瑶昆明报道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昆明市滇池流域河湖违法排污举报奖励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并正式实施,今后举报滇池流域河湖违法排污行为最高可奖励10万元。 《办法》共计18条,主要包括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举报方式、奖励标准、责任追究等内容。举报人可以通过电话、微信、信函、来访多种途径举报违法排污行为。市、区滇池管理执法部门按执法权限划分、案情影响及危害程[阅读全文]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