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联合国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达成气候变化协议草案并最终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通过。 潘基文在开幕致辞中说,利马气候大会是各国进入明年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最后阶段谈判前的一次关键会议。各方代表相聚于此,……

图片来源:MARK GOBLE城市不只是35亿人生活与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全球过半人口用电、开车、扔垃圾以及实施其他无数种释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现在,一个全球联盟已经公布了首个测量与报告某一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标准方法——《全球社……

提提卡卡湖沉积物暗藏古南美季风线索。图片来源:UNLISTED IMAGES/CORBIS就在近20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秘鲁首都利马,商讨控制全球变暖的新国际公约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正在步入一个气候谜团。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日报道,将于12日结束的利马气候大会已经走过了一半的日程。一些气候专业组织对美国和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表示不够。 报道称,气候分析组织将于9日发表的报告表示,美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的还不够。该组织主任比尔·海尔……

对于正试图为人类和地球“争取时间与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而言,本月12日前的剩余会期已屈指可数。 去年华沙气候大会上,国内正遭台风“海燕”横扫的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声泪俱下地指责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缓慢酿成恶果。 这一幕仿佛……

中国参加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8日表示,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积极应对。中国愿意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南南……

利马气候大会日程已过半,与往届“剑拔弩张”不同,本届大会气氛总体较缓和,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仍有争议,但各方代表都对会议取得成果持乐观态度。本次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主导气候谈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为2015年在巴黎大会上达成新的协议打下重要基础。……

新华网利马12月5日电(记者赵焱 侯熙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5日在利马气候大会期间发布首份全球《适应差距报告》。报告指出,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世界各国在资金、技术和知识领域都存在巨大差距,希望各国采取积极措施,努力缩小差距,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

新华网利马12月4日电(记者刘隆 赵炎)中国参加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4日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有望在明年公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 苏伟表示,中国正在对“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进行……

2014联合国气候大会利马会议目前正在秘鲁首都召开,但大会会场并不对外开放,只有与会人员和新闻媒体才能进入。因此,大会主办方在利马市区内安排了不少同期活动,来呼吁世界各国的民众共同关注气候变化议题。就让本台特派利马记者李宇、闫明带您去看一看……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 [中国网 何珊 摄]中国网12月3日讯 (记者 何珊)12月1日至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首……

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CYCAN)赴利马气候大会代表。[中国网]中国网12月4日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COP20)正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呼吁全球各国的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 菲格雷斯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政府有必要为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确定责任和目标,但是社会的主体,……

以“应对气候变化,反思全球发展模式”为主题的第四届中欧社会论坛2日在法国巴黎开幕。近300位来自中欧的企业家、专家、NGO、媒体人士以及政府高级官员将在四天时间内展开对话,针对气候变暖、可持续城镇化、人类总体发展模式等气候和环境相关领域展开……

这张在互联网发布的11月13日拍摄的照片显示,在澳大利亚邦迪海滩,百余名澳大利亚人集体把头埋进沙滩预先挖好的洞中,并保持这个姿势3分钟,以此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关注气候变化。(新华社/法新社图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本周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当地时间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开幕,各方将在12天的会议中围绕“细化协议要素”、“明确贡献信息”、“加强行动实施”三个核心议题展开磋商。气候谈判博弈进入关键阶段……

据新华社电,2日,正在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第二天,欧盟代表在会上强调,要想在明年底巴黎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各方应在利马达成共识。 欧盟委员会首席谈判代表埃利娜·巴德玛表示,利马大会将成……

新华网利马12月1日电(记者刘隆)12月1日至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将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此次大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预计明年年底达成的新协议确定若干要素,这些要素涉及减缓和适应……

中美两个发展中和发达世界的大国共同宣布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高政治决心,气候变化在继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再一次频频出现在中文媒体上。但似乎气候变化从一开始就是个舶来品,即使是我们国内的专家在表达或解释碳强度、峰值目标时所采用的……

本报利马12月3日电(记者侯露露、王海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大会正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中国代表团成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徐华清3日透露,中国政府将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资金。 “气候变化方……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