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新华网北京1月21日电 多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份对南极大陆沿海冰河的详细调查报告证实,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层的年消融速度近10年来激增了75%。据法新社报道,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埃里克·里尼奥带领5个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这项研究。他们用……

本报华盛顿1月19日电(记者 毛黎) 近年来,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除其储藏量不断减少而价格不断攀升以外,更严重的是科学研究发现,化石能源在使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

本报东京1月20日电(记者 陈超)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18日公布了其研究成果。该机构研究发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永久冻土层的融化速度从数年前开始急剧加快。据认为永久冻土层加快融化的原因是地球温室效应,调查发现,在夏……

新华社华盛顿1月16日电 美国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16日说,总统布什已经向15个主要经济大国和两个国际组织致电,邀请它们派代表出席定于1月30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第二轮气候变化会议。 环境质量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通过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主席帕乔里1月15日开出了人类拯救地球的妙方:少吃肉、骑脚踏车和过节俭的生活。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帕乔里在巴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该委员会去年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突出了“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美国东北部的冬季呈逐步变暖之势,主要表现在花朵提前绽放、降雪量减少、暖流次数增加等。 据洛杉矶媒体报道,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地球、海洋和太空研究所科研人员分析了美东北部各气象站在1965年……

据巴西《圣保罗报》日前报道,巴西、智利和美国科学家正在南极大陆钻取一个深133米的冰芯,以研究近250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据报道,科学家选取海拔2000米的南极底特律高原作为钻探地点,钻探工作于2007年12月启动,目前已获得一……

2007年,我国遭遇了57年来最暖的一年。 岁末年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新闻单位分别评出国际十大新闻、国内十大新闻,气候变化……

随着全球日益变暖,人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所含营养可能会越来越少。这是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的影响后得出的结论。 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报道中指出,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南大学研究人员的这一分析结果表明,全球……

日本、美国和欧盟计划联合提议建立一个对抗全球变暖问题的国际机构,为能源消耗大国提供节能减排方面的建议和经验。 日本《读卖新闻》1月6日报道,日美欧三方将在定于今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正式提出这一提议。这一新机构将扮……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森林吸收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下降。这意味着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会更多地对气候造成影响,而不是安全地被锁定在树木或土壤中。 据英国《卫报》日前报道,这一报告基于对北半球30处寒冷地区20年来的数据分析。这一结果也部分……

日本政府官员6日透露,日本政府已经确定41个“重点支援”的发展中国家,将对他们应对气候变暖的活动进行“资金机制”方面的援助,以争夺气候对策主导权。这41国主要以亚非和中南美国家为主,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其中还包括肯尼亚等11个国家被定为“先……

奥斯陆消息:在2008年到来之际,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首相斯托尔滕贝格分别发表新年致辞,一致呼吁重视气候变化问题。 哈拉尔五世在元旦前夕发表的新年致辞中说,不能再不重视气候变化向人类发出的信号和警告,现在该是全人类都必须承担责任和……

对美国以至全球的天气来说,过去的一年可说是“纪录之年”,历史性的高温、雨水、干旱层出不穷。科学家表示,如此大范围和频密的气候突变,反映民众已为气候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未来趋势仍会持续,到“见怪不怪”的地步。 据《星岛日报》报道,……

中日两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12月28日在京发表,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科学技术合作的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认为……

甘肃省气象部门的最新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中国黄土高原雨养旱作农业区的土壤干旱状况趋于严重。 甘肃省气象局研究员张强说,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使黄土高原0-200厘米土壤总贮水量呈减少趋势,土壤干旱……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12月21日,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举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据了解,这是中国海洋领域成立的首个气候变化实验室。它的成立对于增强中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007年,联合国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气候变化。在本届联大一系列高级别专题会议上,讨论气候变化的议题排在第一,而且是国家和政府首脑级。年底,在印尼的巴厘岛,又举行了有近万名代表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气……

英国是世界上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前不久,本报记者随“英国气候之旅”代表团对伦敦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记者所到之处,无不体会到英国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感,也了解到英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用心良苦”。正是在这些“绿……

科学与发展网2007年12月18日报道 各国政府达成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路线图”,它将让各国在2012年达成新的气候变化条约取代《京都议定书》。 在为期两周……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