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众所周知, 北极熊一点也不挑食,人类丢下的垃圾、驯鹿及浆果都是它们的食物。但在加拿大北极群岛的低纬度地区,北极熊主要以环斑海豹为食,即从海面浮冰上猎获环斑海豹。 然而,在过去30年间,由于气候变化,该地区的海上浮冰加速……

澳大利亚日前发布了气候变化计划草案,旨在为减排提供资助,同时规定,如果澳大利亚国内大型碳排放者超出自身历史排放水平将会受到惩罚。按照计划草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设立25.5亿澳元的“排放削减基金”,用以推动该国实现2020前将澳洲气候温室气……

新华网惠灵顿4月27日电(记者宿亮 麦克唐纳)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公布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险依旧存在,但一些太平洋岛国的面积尚未因此而明显缩小。 有舆论认为,图瓦卢那样的太平洋岛国已是海平面上……

一只北极熊正在进食。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地区冰原大幅融化萎缩,而该地区标志性物种北极熊的种群数量估计已经急剧下降了30%。但《极地生物学、生态学与自然进化》杂志日前发表研究称,生活在哈德孙海湾的北极熊通过改变食物来源,能够适应冰原融化的环境并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自法新社)据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世界银行行长金墉(Jim Yong Kim)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日发布最报告称,由于各国政要未能完成减少碳排放的任务,全球可能不得不另启计划以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警告说,如果各国政府不能按时完成近期排放目标,那么在本世纪后半期要使气候变化可控,各国政府将……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4月16日报道,美国一份最新研究显示,亚洲的空气污染似乎正在加强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冬季气旋,进而向北极地区输送更多的暖湿气流。 据报道,该研究认为,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由硫酸盐微粒、炭黑和其它有机碳粒子等构成。它们来自……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气象组织15日发布新闻公报称,鉴于目前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已达到出现厄尔尼诺前兆的程度,今年中期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受今年2月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风强势、信风缓弱的影响,该海域海水温度明显上升。……

说起“中华水塔”三江源头,人们就会想到雪山冰川,记者近日来到长江源头,却发现人们印象中的雪山冰川已经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日渐消融。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雪山脚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雪线上升在山上留下的痕迹,其中一块船型的石头就是以前格拉丹东雪山……

1 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最新研究,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融冰季节每十年都会延长数天,而且由于融冰提前,北冰洋的部分地区会吸收更多太阳辐射,使冰盖融化的厚度可达1米多厚。 过去四十年,北极海冰大幅萎缩,冰盖厚度降低。科……

近日,湖北省气象局确定了2014年气候变化重点工作,拟从四个方面强化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工作,包括推进国家气象站的自动化观测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强化大气成分、温室……

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 (蒋琪)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在“不应忽略的气候变化”论坛上表示,气候变化是真的,是活生生的,是在我们的世界当中已经出现了。如果我们继续排放温室气……

一项新研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橄榄可能是为数不多产量增加的植物。利用一个区域性气候模型,研究人员观察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8℃(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40年代之间预期的温度变化)对橄榄树生长及橄榄实蝇(橄榄树的主要害……

3500年前石碑铭文内容揭晓埃及最古老的气象报告,描述了火山喷发所造成的恶劣气候。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最新一项考古研究发现3500年前古埃及石碑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气象报告之一,有助于科学家重新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日前发布报告称, 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如果人类希望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建立灵活且富有弹性的社会机制。 此次报告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的第二部分。去年发布的第一部分……

美国耶鲁大学等机构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土壤,砍伐砂土上生长的森林将更容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调节二氧化碳向外部的释放。砍伐森林会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这将降低土壤对二氧化碳的控制力,导致更多二氧化碳排……

IPCC报告强调气候变化危害人类安全。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本报讯 根据联合国3月31日在日本横滨发布的一份最新气候科学报告,从冰川收缩到海洋酸化,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球的自然系统留下了显著印记。该报告首次提出气候变化对人类……

据美国媒体4月1日报道,科学家报告称,气候变化已经对每个大洲和全世界所有的大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还警告,除非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控制,否则这一问题很有可能大幅恶化。 据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

据外媒31日报道,联合国专家小组在一份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报告中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将会在本世纪增加冲突、饥饿、洪水以及移民等方面的威胁。 报告中指出,若任其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将会导致大量财产的损失,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格陵兰岛雅各布港口峡湾入口处的冰山《自然·气候变化》日前刊登最新研究称,近年陆上降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进程。2000年以来,南半球自亚马逊雨林到澳大利亚都屡遭暴雨袭击,海洋水分不断地转移到陆地,某种程度遏制了海平……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