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通过研究气候模型和粮食产量发现,从2030年起,全球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将随着气候变化而开始下降,且负面影响将大大早于预期。 这篇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农民无法适应气……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最近,英国大学学院(UCL)科学家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联合,通过最新的卫星数据分析,进一步证实北极的融冰期正在延长,大约每10年增加5天。数据显示,北冰洋在夏季吸收了越来越多的太阳能量,导致秋季海冰出现得越来越晚。在……

中国气象报记者孔岩报道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3年干旱、热浪、洪水和热带气旋给全球各地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该声明证实,2013年与2007年并列为有记录以来第六最暖年份,且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仍在……

日本环境省的研究小组3月17日发表报告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本世纪末日本年平均气温可能升高3.5至6.4摄氏度。届时,日本每年因洪水而遭受的损失最多可达约6800亿日元(约合67亿美元),相当于上世纪末的3倍多。 研究小组用4种计……

格陵兰冰盖消融令人忧虑 据法媒“20minutes.fr”3月16日援引法新社报道,16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格陵兰最后一块稳定的冰盖边缘已经开始后退,这将增加格陵兰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贡献”。 根据一项在英……

据路透社报道,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Kiribati)农业部部长艾丽萨拉·皮塔(Elisala Pita)日前表示,在申请联合国气候变化适应基金的过程中,与大国相比,受到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太平洋小岛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近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表示,本世纪中期前,世界粮食产量需增长60%,否则严重的食品短缺将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发内战。粮农组织亚太区域代表小沼宏之(Hiroyuki Konuma)在乌兰巴托召开的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会议上表示,世界人口已突破90亿,……

记者从青海省气象遥感中心了解到,由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期间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导致青海湖早于去年40天进入解冻期,这也是青海湖自200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早解冻期”。 据青海省气象遥感中心气象研究员刘宝康介绍,2月上旬,青海湖鸟类主要栖息……

最近,一则关于“北极海冰‘变暗’,加剧全球变暖”的消息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北极海冰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它是否会加剧全球变暖?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北极海冰融化‘变暗’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说‘这一现象……

据路透社消息,来自瑞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科学家日前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称,虽然近15年全球变暖的速度有所放缓,但极热天气仍在增加。极热天气是气候变化引起的严重后果之一,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尤其是老年人)、粮食作物减产、水资源过度发电等问题……

近日,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火山爆发的喷出物能遮蔽日光,部分抵消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而造成的升温效应。这或将有助于解释本世纪全球变暖趋势变缓的原因。据路透社报道,本次研究着重关注火山爆发对于对流层气温变化的影响……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会议执行主席丁一汇、杜祥琬、何建坤(前排从右到左)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厘清对气候变化科学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取得科学共识,坚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对……

近年来全球变暖势头似乎有减缓迹象,一些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又活跃起来。不过英美权威研究机构27日发布一项研究报告说,近年来的变暖速度减缓并没有改变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可能为2.6至4.8摄氏度。 这份报告名为《气……

欧洲议会在近日全会上投票通过了面向2030年的能源与气候目标,即CO2减排40%(相比1990 年)、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30%以及能效提高40%。 这一结果的出炉并不容易。早先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一些成员国担心竞争力和……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之前,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普遍认为“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 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冷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

美国近日向联合国提交了对新的国际气候协议的展望意见。新的国际气候协议或将在2015年法国巴黎气候大会上商定出台。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是第一个就2015年气候框架协议提出展望意见的国家。美国明确表示,未来的框架公约不应该继续1997年《京都协定……

据新华社消息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美国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称,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北极冰层迅速融化,白色冰面随之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而这一现象正显著加剧全球变暖。 美国加州大……

日前,北京再度出现严重雾霾,而“干渴”超过百日和有记录以来第三晚的初雪又让人想起了气候变化。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正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2014年年会上,一组国际专家探讨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 在16日举行的主题为……

近期多国遭遇极端天气,美国“雪旱两重天”、英国暴雨成灾、俄罗斯暖冬。有学者怀疑异常天气与北极气温上升,减慢环绕全球的高速气流有关,并将矛头直指全球暖化,形容这一现象是“圣诞老人报复”。研究指出,高速气流减慢使极端天气在相关地区停留更久,或解……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