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专题]气候变化
 
[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普通资讯 [图文]气候变化导致加勒比海沙丁鱼渔业逐年衰退[11-17]
    气候变化导致浮游生物――沙丁鱼的重要食物来源日渐减少。图片来源:scidev.net网站  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里南加勒比海沙丁鱼渔业的衰退可能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  据科学与发展网(SciDev.Net)报道,美国和委内瑞拉的研究……

    普通资讯 美总统奥巴马称将合作国会抑制气候变化[11-1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14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表示,他将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与国会合作,在不损害美国经济的前提下抑制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真实的,也受到人类行为和碳排放的影响,我对此深信不疑,”奥巴马当天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

    普通资讯 气候变化或致秦岭地区竹子难长 威胁大熊猫生存[11-13]
    新一期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登报告说,中美研究人员对中国秦岭地区的气候前景的预测显示,气候变化将使当地不适宜竹子生长,进而威胁到那里大熊猫的生存。研究人员因此呼吁人们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普通资讯 联合国气候峰会将至 全球碳排放已超标[11-13]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报告表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度以内的极值。报告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量与经济产值之间的关系。它预测,基于目前的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全球气温到本世纪末将至少上升6摄氏度。  报告显示,虽然……

    普通资讯 多哈COP18 :开启平稳过渡 “德班平台”[11-13]
    “今年COP18好像受外界关注的程度并没有往年高,显得有些冷清。”这是各大NGO以及常年关注气候变化谈判专家的共有印象。  目前,距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COP18)正式开幕还有两周,不过各方已经开始对多哈会议开始……

    普通资讯 [组图]微小海洋生物极大影响气候变化[11-13]
    太空拍摄的海洋浮游植物。海洋通过微生物“呼吸”。  本报综合消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较暖的海水可以显著改变海洋浮游植物种群的分布,微小生物体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人员称,到21世纪末,较暖的海洋会导致这些微……

    普通资讯 潘基文说联合国将从飓风“桑迪”中吸取教训[11-10]
    新华网联合国11月9日电(记者王雷 林琼)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联合国将从应对“飓风”桑迪的行动中吸取教训,力争今后做得更好。他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第67届联合国大会当天举行非正式会议……

    普通资讯 潘基文欢迎澳大利亚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11-10]
    新华网联合国11月9日电(记者 林琼王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9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澳大利亚政府准备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表示欢迎。  潘基文在声明中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际社会需要对此做出紧急行动。他呼吁各国……

    普通资讯 澳大利亚野生稻中现可应对气候变化基因[11-09]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的水稻野生近缘种含有可用于培育抗旱水稻的基因。研究人员比较了收集到的各种野生水稻的变异情况,其中包括在被认为是文明摇篮的新月沃土地区找到的野生稻,表明在澳大利亚炎热和干燥的地方,野生水稻往往具有遗传……

    普通资讯 全球变暖对水生动物体型有影响 远大于陆地动物[11-07]
    英国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5日报告说,全球变暖对不同物种体型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远大于陆地动物。  研究人员研究了169种陆地、淡水和海洋动物在气温升高时的反应。他们发现,在环境温度升高到尚不至于导致严重损害……

    普通资讯 [图文]人造树有望降低温室气体含量 远胜天然光合[11-07]
    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消除空气中的温室气体、降低全球气温的方法,那么这种具有超强吸附性的人造植物是否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尽管二氧化碳无色、无味,而且是纯天然气体,但它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尽管它在空气中所占比例很小按体积计算只占所有气体……

    普通资讯 世界气象组织批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增强气候[11-03]
    正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特别会议10月31号通过了《全球气候服务框架》的实施计划,标志着这项致力于加强全球气候信息合作、增强气候脆弱国家建设能力的气候文件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本网连线环球资讯驻瑞士记者张希焱。  主持人:希焱你好!首先请……

    推荐资讯 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度高[11-03]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李惠子) 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度很高,大多数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且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中国当前已受到气候变化的危害,这种危害对农民的影响更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下月初在卡塔……

    普通资讯 数名气候学家分析称全球变暖可能壮大飓风[11-03]
    据报道,数名气候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对上述疑问给出了一些初步的观点。他们称,可能对“桑迪”强度有贡献的一个因素是,就在风暴之前,大西洋西部的洋面温度异常高,某些地区比往年这个时候的正常值高出约5华氏度。实际上,局部洋面比9月的正常情况还暖和,……

    普通资讯 [组图]北美东海岸甲烷冰或将解冻 应对气候变化面[11-02]
    图中标注为暗红色的是从墨西哥湾流入大西洋的墨西哥暖流。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甲烷水合物样品。图片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流经北美东海岸的墨西哥湾暖流发生了变化,……

    推荐资讯 [图文]联合国发布世界气候健康地图集[11-02]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日前联合绘制了一份揭示气候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地图集,以帮助人们根据天气情况对可能爆发的疾病进行早期预警。地图集显示,当沙尘暴袭击某地时,当地的脑膜炎感染人数会随之上升,而连绵的阴雨则会助长登革热的爆发。10月2……

    普通资讯 [图文]科学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可导致植物腐烂速度[11-01]
    秋风落叶乱为堆,不过这些落叶却可被视为一种天然碳汇。在春天,叶片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化合物。当秋天到来,树叶飘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消化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腐烂的树叶又会将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回大气中。  事实上,每年释……

    推荐资讯 构建系统有效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战略[11-01]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永 赵朔报道  根据今年4月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城市展望》,全世界70亿人口中已经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的未来四十年里,世界人口多达23亿的增长量将全部被城市吸收。城市化发展迅速,却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气候变化对城市可……

    普通资讯 [图文]世界气象组织特别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开幕[10-31]
    世界气象组织特别大会现场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徐相华摄影报道 10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特别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会议。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David Grimes主持大会开幕式……

    普通资讯 组织气象专家学者开展高原气候研究[10-31]
    中国气象报记者次吉报道  近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领导赴藏调研时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高原气候研究,探明高原天气气候机理,提升气候预测水平,及时准确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西藏气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西藏气候深入开展研究,并推出……

3668 篇资讯  首页 | 上一页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下一页 | 尾页  20篇资讯/页  转到第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