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候变化文章列表

社科文献出版社22日在京发布了《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0)坎昆的挑战与中国的行动》。绿皮书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新华网伦敦11月21日电(记者黄堃) 本月底即将开幕的新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英国一些研究机构也在上周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并不“给力”,甚至在有的方面向发展中国家“卸力”。 首先,研究人员认……

11月18日,由湖南省科技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的中英气候变化报道媒体研讨会在长沙举行。会议嘉宾就当前国际气候变化的情况为媒体提供科学、客观报道提供素材及角度。 本次研讨会以“碳交易”为主题,旨在帮助新闻记者了解国际上特……

本报讯 记者郭起豪 通讯员袁佳双报道 为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中国气象局等六部门11月18日在京联合召开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中共中央……

(2010年11月19日,北京)2010年12月6日,著名国际NGO气候组织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16)期间在墨西哥坎昆举办气候变化领袖峰会,其间,气候组织“中国日”活动将第一次在国际气候变化会谈中集中展示,并深入讨论中国低碳实……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议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就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气候变……

法国最新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的法国人认为气候变暖对其生活构成了威胁。

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第三届世界大会于16日至21日在墨西哥城召开,气候变化将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南非德班市政府宣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7次缔约方大会(COP17)将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德班市艾伯特·卢图利国际会展中心和德班展览中心举行。

11月17日,以“气候与环境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为主题的第九届CTWF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共同交流和探讨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 (记者 周锐)清华大学于11月17日上午举办了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当日下午,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了它首次学术活动——清华国际安全论坛。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论坛上致词,并透露说,当代国……

本报讯(记者 武永明)由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刘时银领导的研究团队将卫星资料和地面观测结合起来,在刚刚完成的第二次中国冰川编目中,记录了大约24300条冰川以及各冰川的特征,如位置、长度和表面积等;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一次编目到现在的大约3……

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16日发表公报说,最新研究显示,北冰洋表面冰层消失可能导致未来欧洲和亚洲北部更频繁出现异常寒冷的冬天。

2010年11月12日-13日,2010年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杭州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低碳城市 公众责任”。

在杭州举行的2010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11月12日宣读了一份策应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支持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立场的倡议书。

中国科协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显现。

香港2010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暨香港C40论坛近日在香港召开,数百名C40城市代表,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科学家、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就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4天的会议探讨了实现低碳未来的路径,以及如何……

1 为什么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应对全……

据彭博社11月6日报道: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本月即将在墨西哥举行。在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中曾提出对贫穷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为证实其可行性,联合国索尔斯专门小组近日作了一项报告,这项报告提出如何经济援助抗争全球变暖。它指明通过征收外贸……

11月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一次主要作者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气候变化常识
1、什么是气候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狭义地讲,气候常常被定义为“平均的天气状况”,或者更精确地表述为,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变量在一段时期里的状态的统计描述。这里,一段时期可以是几个月到几千年甚至数百万年。通常采用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这些变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广义地讲,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什么是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典型的为10 年或更长)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对大气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人为改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款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3、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内容就是为还没有设置减排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进行减排的机会,并且使它们能够通过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交易机制把排放额度出售给那些已经设置减排目标的国家,这个机制称为“清洁发展机制”,即CDM。现在已经有许多CDM项目通过谈判和批准(他们必须经过两层批准,在国内是指定的国家管理机构,在国际则是CDM执行委员会)。所有发展中国家的CDM项目管线总造价已经达到10亿美元,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大部分在建项目都在巴西、中国和印度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
>>> 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常识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