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专家:生态受损严重

Eedu.org.cn 作者:范正伟    资讯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2

专家:生态受损严重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石油公司“两个彻底”彻底封堵溢油点、彻底查明溢油的最后时限。当日,康菲公司向国家海洋局提交报告,表示已完成海洋局“两个彻底”的要求。但据央视报道,实际情况并不像康菲书面回答的那样,事故现场仍然有油花溢出,油带面积也有所扩大。海洋局核查正在进行中,溢油点是否真的被封堵,溢油污染造成多大的环境损害?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动态 风急浪高 清污执法船只撤离

  1日8时许,记者登上中国海监15船,随国家海洋局赴渤海溢油事故现场,核查康菲公司封堵溢油源的情况。

  由于受到冷空气突袭,渤海海况突变,海面风急浪高,搭载记者前往渤海溢油事故现场的中国海监15船1日未能顺利出海。同时,正在事故现场清理油污的船只以及监督作业的中国海监执法船,均已开始撤离现场。

  康菲公司8月31日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一份综合报告,对国家海洋局提出的“两个彻底”(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进行回复。国家海洋局1日开始组织现场核查和专家评估审查,做出核查结论并研究下一步监管措施。

  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周青对记者表示,即使监测结果显示海面已经没有浮油,也不能说明相关海域遭受污染的程度在降低。海水只是海洋污染中的一个方面,溢油事故对海底沉积物、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功能的污染对海洋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回顾 污染面积至少5500平方公里

  6月21日,一条“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的微博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多家媒体向相关单位求证,均未获回复。7月1日,中海油回应称渗漏点得到控制。8月29日,康菲表示溢油源被永久封堵。

  但自相矛盾的是,康菲官网宣称,目前仍有残余油气混合物渗出。在C平台还有4个可见的渗油点。

  与康菲公司说法不同的是,国家海洋局宣布,截至目前,其北海分局已完成4次大规模的生态调查工作。从6月4日至今,卫星、飞机、船舶现场监视监测及油指纹检验鉴定结果显示,本次溢油污染面积至少55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

  影响 已错过事故的黄金处理时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溢油事故的黄金处理时间已经错过。他说,造成如此大面积的污染,估计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原油进入渤海,这必然对渤海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如果想恢复,至少需要几年之久。

  山东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亚民说,本次溢油影响的海域辐射到了渤海生态敏感区。这里是渤海水团和黄海水团交汇处,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长岛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庙岛群岛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

  “渤海海域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遭受污染后恢复时间比较长。”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周青说:“以伊拉克战争后波斯湾海域遭受原油污染为例,科学监测显示其影响甚至在20年以后还未完全消失。”

  原因 首度披露原因被指推卸责任

  8月31日,康菲披露了公司对溢油原因所做的内部调查结果。初步结果显示,“可能是由于油藏压力导致油藏液体沿断层向上运移至海底”。

  就B平台而言,这是该油田已知的第一次海底渗油事件。就C平台而言,矿物油油基泥浆泄漏是由于钻井作业期间钻遇油藏中的未预见高压带。在48小时内通过打水泥塞对C-20井进行了永久封堵,溢油随即停止。

  康菲表示,“公司的调查结果,将有助于康菲中国实施对整体油田地质油藏管理方案的中长期修正,以预防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对此,有石油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康菲这样的表态是在推卸责任,没有检讨自己在采油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和不当行为。

  索赔 海洋局成立索赔小组

  8月30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房建孟介绍,按照国家海洋局的部署,北海分局已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索赔领导小组,目前已基本完成此次事故污染海域的生态调查评估工作,取得了大量监测和调查资料,为养殖业、渔业损失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索赔提供具有法律依据的第一手资料。此外,经国内法律和海洋专家组评审,法律服务机构团队选拔基本结束,很快就会正式提起诉讼。

  康菲公司表示,目前对损失和赔偿不能做任何推测。

  据了解,目前,北海分局正在根据调查资料编制溢油损害评估报告,为各受害方和国家索赔提供依据。

  渤海漏油不能只“罚酒三杯”

  两个多月过去了,渤海漏油事件非但没有画上句号,反而因怠慢拖延愈演愈烈。

  与有关部门的三令五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不同,肇事者美国康菲公司似乎颇为从容,不仅违抗国家海洋局的清理期限,“遮遮掩掩、刻意隐瞒”,直到被事实逼到了墙角,才勉强承认之前未尽力排查溢油风险点。

  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康菲公司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在其官网招聘公告上,将这一事故作为其“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这不啻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放弃,也是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嘲讽。

  黑压压的海水,轻飘飘的姿态。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康菲公司面对污染事故如此轻描淡写,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南橘北枳”。的确,国家海洋局区区20万元的上限罚款,与国外动辄上亿美元处罚相比,不过是挠痒痒。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康菲公司的淡定,它似乎扼住了中国环境法律制度漏洞的“命门”。

  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的环境法律确实有待健全完善,比如,亟须改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制度弊端,改变“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的管理不足等。但在法律修改之前,其实我们仍有别的“硬手段”扼制康菲公司的种种行为。

  作为蓬莱油田的最大股东,中海油虽然不是“肇事方”,却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一方面,就漏油事故本身而言,中海油确应“强化监管职能”,以其专业能力尽到对康菲公司的约束、制衡之责,进而维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透过一起起安全事故,中海油也应反思其发展目标与监管技术能力的匹配,反思其“国际招标、引进外资”的开采模式,更好地承担央企的重要使命。

  甬温高铁事故后,事故严查、安全排查、高铁降速、列车召回……这些后续措施和理念转变,正在给人民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也成为发展理念转变的契机。现在,面对渤海漏油事件,同样不能轻轻放过、不了了之,而应通过严肃查处,变“罚酒三杯”为“举一反三”,给民众、给环境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范正伟)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