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揭开PM2.5数据迷雾亟待转变观念

Eedu.org.cn 作者:谢庆裕    资讯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5

↓红圈处为华南环科所楼顶监测PM2.5的户外探头。 谢庆裕 摄

  上月中旬以来,PM2.5这个原来颇为生涩的专业术语红遍大江南北,至今未能“退烧”。

  它代表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被称作城市灰霾的元凶,但当前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的是PM10的指标(粒径小于10微米)。随着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日趋严峻,PM2.5这条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漏网之鱼,已屡屡造成公布的空气质量与人们实际感受迥异。

  不久前,北京等地持续多日的灰霾天气成为了导火索。环保部门与外国机构公布的空气质量结果大相径庭,被行内专家关注多年的PM2.5终被网络引爆,并通过舆论进入广大民众的视野。11月16日,环保部终推出酝酿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其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拟于2016年强制实施。

  事实上,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早在五六年前就已在局部监测PM2.5,却一直没有在官方渠道公开。广州环保局更向媒体公开表示,“发布PM2.5数据,只等上级一声令下”。征求意见出台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明确表示,鼓励各地主动提前实施新标准,“一些区域实施标准的经济技术基础较好,且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可以率先实施本标准”。

  提前实施新标的民意甚嚣尘上,近十几年来一直受灰霾困扰的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准备好了吗?提前监测公布PM2.5仍面临哪些掣肘?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调查。

  珠三角已实现了常规长期监测,从未官方公布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珠三角地区目前至少有20个监测站在监测PM2.5,并且都稳定监测了五六年。

  在广州员村一栋13层办公大楼顶就有一个PM2.5的监测点。楼顶小屋的角落里,一个计算机屏幕不断闪烁着数据,主机上连接着一根黑色柱体直接伸出屋顶外,柱体的顶端是一个形似喇叭的探头。

  “机器除了必要的维护外,基本是全自动运作,探头取样监测到的PM2.5浓度,都实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当年从美国进口的这台THERMO公司的仪器,花了20多万”,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华南环科所早在2006年就开始监测PM2.5,在广州除了这个点之外,在广州市新塘还有一个点。

  今年6月13日起,环科所在其单位网站上公布即时监测到的PM2.5数值,这在国内尚属首家,其公布的数据也多次被媒体报道引用。

  “我们公布的仅是楼顶这个点每小时的动态值,在网上保留的值实际是每天23时的数据,而国家新标准是针对年均值和日均值设定超标限值,所以我们这个数据并不能直接用来评估是否超标,更不能反映整天广州整体的PM2.5的情况”,环科所的相关负责人出言慎重。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近年观测点的PM2.5基本稳定,略有下降,成分以汽车或工业的人为排放物为主。这与气象、环保部门此前透露的我省灰霾整体情况基本吻合。

  事实上,除了环保部华南环科所的这两个点之外,还包括环保部门列入粤港珠三角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16个监测站中,有位于从化天湖、万顷沙、惠州的3个站点都对PM2.5做稳定监测。省气象部门也在珠三角地区布有15个大气监测站监测PM2.5。加起来,仅珠三角就有20个PM2.5监测点。

  “这些是已经报上来的,还有一些地方环境监测部门,他们也许购买了设备在监测,但没有报上来,未纳入统计。”省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说。

  既然一直有站点在监测,为什么没有公布结果?省环境监测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国家此前一直没有明确PM2.5的指标,监测到的量化数据难以评价,没有公开的意义。而根据环保部的征求意见稿,PM2.5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将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该专家认为此标准符合中国的国情,但由于尚未实施,PM2.5也难以马上公开。

  著名灰霾研究专家、省气象局首席专家吴兑则表示,与环保部门准备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指标不同。气象部门监测PM2.5主要用于统计“灰霾天数”。早在去年,关于霾的气象行业标准就已发布,除了按照世卫组织过渡期第一阶段的PM2.5目标值外,还要与能见度、湿度等指标结合,判定是否灰霾天,但只通过公报形式提供给环保部门以及各级政府。

  其实,在广州亚运开幕前,PM2.5监测就立下汗马功劳。有知情人士透露,广州亚运期间零灰霾,很大程度就是分析前期监测到的PM2.5成分,有指向性地关停或整治一些工业、生活污染源,达到提早防范的目的。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