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解读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排放量增加不光来自中国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北京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

  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公报》显示,据全国7个大气本底站的观测数据,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平均浓度2011年又有攀升,且高于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全球平均值,但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平均浓度大体相当。这是中国气象局首次对外公开温室气体年度报告,专家认为,数值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增加,有些可能是来自周边地区。

  青海数据

  创1990年以来新高

  公报显示,在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2011年大气中的3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升至392.2ppm(浓度单位,即每百万个干空气气体分子中所含的该种气体分子数)、1861ppb(浓度单位,即每十亿个干空气气体分子中所含的该种气体分子数)和324.7ppb,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但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平均浓度大体相当,均创1990年建站以来新高。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的成员站之一,该站观测数据代表了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

  2011年,黑龙江龙凤山、北京上甸子和浙江临安三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4.6ppm、395.2ppm和404.8ppm,甲烷分别为1961ppb、1889ppb和1943ppb,氧化亚氮分别为325.5ppb、324.8ppb和326.0ppb,均高于瓦里关站同期观测值(392.2ppm、1861ppb和324.7ppb),也反映出了观测站及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

  浓度升高是全球性趋势

  气象专家表示,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趋势是全球性的,不只是发生在中国。由于大气是不断流动的,2011年我国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增加,有些可能是来自周边地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端义宏说,面对温室气体浓度屡创新高、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严峻形势,世界各国应该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携手应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频繁袭来。为了更好地化解气候变化的现实威胁,还要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周凌晞表示,我国幅员辽阔,要进一步掌握各区域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亟待改变我国温室气体观测资料总体匮乏的现状,要进一步掌握我国各个区域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资料的融合分析能力。

  七个站代表不同气候

  此次中国气象局发布《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第1期)》与2012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1年WMO温室气体公报(第8期)》相呼应,世界气象组织自2004年开始,每年发布1期WMO温室气体公报。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网负责协调大气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的系统观测和分析。截至2011年底,已包括28个全球大气本底站、410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和80余个贡献站。其中中国气象局的4个站,包括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均已列入上述的大气本底站系列。

  端义宏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气象局先后建设了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达拉等7个大气本底站,分别代表了我国几个典型气候、生态和经济区,开展中国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监测与分析工作。

  据了解,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中国气象局初步建立了受国际认可、国内领先、由7个大气本底站和1个分析标校中心实验室构成的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分析平台,有关观测数据对了解我国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及变化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温室气体让全球变暖

  2012年12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1年WMO温室气体公报》表明,2011年全球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再次突破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点,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90.9ppm,甲烷为1813ppb,氧化亚氮为324.2ppb,分别比工业革命(1750年)前增加了40%、159%和20%。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与过去十年的平均增幅持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的增幅均超出了过去十年平均增幅。在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中,二氧化碳约占64%,甲烷占18%,氧化亚氮占6%,其他温室气体占12%。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与人类活动排放和自然源汇的变化密切相关。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通过化石燃料燃烧等方式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已相当于3750亿吨碳,除了约45%被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吸收外,另约55%的碳留存在大气中,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与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持续增长有关。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