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江苏专家:将PM0.5单列空气监测指标尚不现实

Eedu.org.cn 作者:朱晓颖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1

  就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则“PM0.5比PM2.5对人体危害更大”的研究成果,31日,江苏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刘建琳表示,PM2.5和PM0.5哪个危害更大,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证实,近期政府部门将PM0.5单独列入监测项目还不太现实。

  所谓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同理,PM0.5则指的是直径小于等于0.5微米的颗粒物。

  自2012年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新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将PM2.5强制监测写入“国标”后,中国民众对PM2.5指标关注度日趋高涨。沙尘暴、雾霾天、烧秸秆天、工地扬尘、汽车尾气、甚至是街头烧烤……但遇城市“天公”不作美、空气混浊,公众总归会将其与“PM2.5”相联系。

  “PM2.5”尚未“尘埃落定”,“PM0.5”的概念即来。据报道,近日,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PM0.5“杀伤力”盖过PM2.5。随后,一言激起千层浪。

  “客观上来说,颗粒越细,对人体的危害可能会更大,因为人体吸入肺泡之后是没办法呼出来的。但这些还没有最终准确定论,到现在,我还没有听说国际上专门监测PM0.5的消息。”刘建琳说。

  她解释道:“不仅(粒径)是0.5的,2.5以下的都在里面,就像一个筛子,绿豆筛把绿豆筛出来,比绿豆小的都在里面。所以说,(粒径)2.5以下对健康都是有危害的,不能说某个粒子(危害)更严重。”

  “我们最终关注的是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而不是某一个粒子造成的危害。”刘建琳表示,目前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指标仍是国家规定的标准指标,如PM10、PM2.5等,而科研步伐超前是正常的,PM0.5指标目前仅作为研究课题,成为监测项目暂不现实。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唐双凌认为,“PM0.5比PM2.5对人体危害更大”结论较为笼统,还需长期科学验证。原因是:一则研究成果的得出具有众多限定条件,例如,两组实验空气都是混尘,普通粉尘和有毒粉尘粒子不同,对人体危害度可谓千差万别。

  “空气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公众对二者‘谁害更大’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公众对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环境保护的高关注度”,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余志豪说。(记者 朱晓颖)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