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源头垃圾治理初见成效
大型机械正在渭源县莲峰河路园镇三河口村段的河道作业,集中清除河道垃圾。
“堆粪门”的报道之所以引发一些网友关注,是由于其河道遍布垃圾的图片令人震惊。那么经过初步治理后,河道的垃圾被运往了何处?据万维镇长介绍,莲峰镇已在人烟稀少的幸福村狼儿沟选定了临时垃圾填埋场(2014年底就已选定),在征求过当地群众意见,取得同意和共识后,镇里新铺设了一条通往临时垃圾填埋场的道路,全长
记者还了解到,报道中提到的集贸市场内堆积的大粪也已清理完毕。至于解决民众如厕问题,万镇长表示要进行扩建,“不能让乡邻骂我父母。”
清理整治后的莲峰河河道
2015年1月中旬,《环境与生活》记者拍摄的遍布垃圾的莲峰河河道。
另据透露,莲峰镇及全县此次地毯式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除了为回应媒体监督,更是为了实现渭源县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2012年4月,该县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是甘肃省6个试点县之一。为此,渭源县实施了全民动员,要求做到“无卫生死角、无一片垃圾、无污水横流”。
《环境与生活》杂志同时也接到了当地群众的反馈。据渭源县莲峰镇农贸市场拆迁户反映,
杂志社将当地群众反映的问题求证渭源县委宣传部,对方经过核实后答复说:河道目前没有发现新发生的挖坑填埋垃圾行为,现在河水冲出来的垃圾是过去填埋留下的,且当地政府也进行了收集处理;群众反映当时没有向狼儿沟处理垃圾情况属实,是由于路面改造未完成所致,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现象;学校的排污管道是雨水管道,厕所采用化粪池模式,定期进行清理,粪池没有溢出,也没有发现将粪便直接用管道排入莲峰河的现象。
据《人民日报》2012年4月的报道《渭河生态补偿开了个好头》,谈到陕西给渭河上游的甘肃定西、天水两市的跨省生态补偿,作为弥补两地为保护渭河上游付出的经济发展代价。陕西方面表态,甘肃交出合格的水,付出了代价,不补偿说不过去。
该报道的背景是,陕、甘两省沿渭六市一区于2011年12月在西安签订了《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框架协议》,提出按水质目标考核并给予补偿,陕西拿出600万元补偿金,定西、天水两市各得300万元。按照双方协议,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渭河流域污染治理、水源地生态建设、水质监测能力提升等工程和项目,不得用于平衡地方财力。杂志社向渭源县委宣传部祁小平求证生态补偿金是否仍在发放,得到了“还在补偿”这一肯定回答。
但有了解内情的人士向《环境与生活》杂志社透露,反映渭河上游水质污染的报道出来之后,可能会影响到定西市生态补偿金的顺利领取。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西部农业县,用与东部发达地区市县相同的环保指标去要求渭源,显然不太现实,也不合情。当地主管部门能在环境治理上迅速付诸行动,正面回应媒体和网民,属难能可贵。希望如祁小平所言: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好当地的一河好水。同时基层政府部门也呼吁,为解决西部贫困欠发达地区的垃圾污染问题,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将乡镇垃圾处理工作纳入项目预算之中。
在适当时机,《环境与生活》记者将重返渭河源头,进行后续跟进报道。(渭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