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如何在保增长中下功夫?

Eedu.org.cn 作者:查玮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如何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做好环保工作,是对各级环保部门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诚然,保增长的投资热潮会给环保工作带来一定的机遇。中央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10项措施,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等内容纳入其中。同时,在国家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投资中,已有大量资金涌入环保产业。但是,保增长的投资热潮带给环保工作的不单单是机遇,还有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保增长已成为各地的首要任务,很多地方开始加快项目的审批速度。在“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要求下,各地纷纷立下投资军令状,如江苏3000亿元、广东2.3万亿元、上海5000亿元、浙江3500亿元等。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地方可能会降低环保标准,放松环境监管,放慢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一些地方的环保资金可能出现短缺,减排工程会受到影响;伴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一些资金可能流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造成新的环保欠账等。

  保经济增长不等于保GDP增长,不等于无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在保增长的同时,应该算清楚资源账和环境账。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各级政府必须坚决抵制非环保甚至牺牲民生质量的项目,否则,不但经济不可持续,更会殃及一方百姓。如湖北省监利县为了保增长,投产和在建的违法钒冶炼厂多达9家,且呈恶性蔓延之势。这种以保增长之名行环境污染之实的做法,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可能存在。

  因此,如何处理好保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重大课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各地在千方百计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绝不能放松环境标准,必须继续全力推进以污染减排为中心的各项环保工作。可喜的是,新年伊始不少地区都在强调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在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强化投资消费拉动的同时,也要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

  例如,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最近明确表示,今年的经济形势再严峻,浙江也不会为了保经济增长而降低环保门槛。“虽然今年的财政可能会比较困难,但对于环保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又如,北京市正在积极研究将节能减排与产业投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等工作结合起来,要将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产业和投资着力点来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融合。

  在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认同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既要为保增长、促发展服好务、站好岗,又要避免出现盲目投资加剧环境压力的现象,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推进各项工作有力开展。事实上,近来各级环保部门虽然对多数项目简化评估,但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其过快增长。来自国家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以来,已批复总投资额4700余亿元的环评项目;有11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被暂缓审批,涉及投资金额438亿元。

  新年新气象。各地环保部门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力争新的一年在优化发展、服务企业、制度创新、能力建设上有新作为,同时,更加强调污染减排、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如在370亿元环保投资面前,为防止出现行业腐败,江苏省环保厅近日要求在项目审批、污染防治资金使用、环境执法、排污费征收管理等部门和岗位,深入查找管理漏洞,对重点部门有重点措施;山东省威海市环保局建立并实行领导负责制、在线监测数据每周分析制、顶格处罚制等8项制度,严格执法、铁腕治污;安徽省合肥市环保局包括局长在内的6位负责人,近日分别“承包”南淝河、板桥河等6条河流,进行污染调查,建立河道污染点源数据库。当前,全国环保部门仍要严把闸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在力促产业转型的同时,帮助企业开展结构节能、科技节能等活动;强化环境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尤其是要继续抓好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等项目建设,狠抓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有效运行,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实现;坚决兑现环评7项承诺,对于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要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尽快审批、开工;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等项目,一律不批。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